数学(心得)之试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巧”设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试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巧”设问

数学论文之试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巧”设问 ‎ ‎  摘要: 教师在新授课中传授新知识时,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引入新课,理解、巩固新知识时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  关键词: 理解 新课 设问 巩固 教学 ‎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精心设问,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思维的转折点,围绕教材的中心设置问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一、引入新课时的设问 ‎  引入新课时的设问,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设问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我先让学生玩分小棒的游戏,“请各位同学都拿出8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怎么分都行。”学生分好后,接着出示学生不同分法:a(7和1或1和7),b(6和2或2和6),c(5和3或3和5),d(4和4);师问:“看看大家分得对不对?”“这四种分法中只有一种分法和其它三种是不同的,谁能把它找出来?”随后指出:“8根小棒分成两堆,每堆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在带领学生进行几次“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就利用短短的两个设问由“任意分”到“平均分”,自然地引入“‎ 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后面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拿出九枝铅笔、三个笔筒,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把九枝铅笔平均分放在三个笔筒里,学生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增加一枝铅笔,继续让学生把十枝铅笔平均分在三个笔筒里,结果剩下一枝铅笔无法平均分。这时老师马上设问: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思考剩下的数叫什么数?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自然地又引入到“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堂上引入新课时的设问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  二、理解新知识的设问 ‎  理解新知识的设问目的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弄懂概念,推导法则、公式,掌握解题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诗云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他把“设问”的艺术给予了总结,赋予了生动有趣的概括,这就要求教师在重点地方设问,要丝丝入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揭示问题的本质。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新课:“小明做了5面小旗,小红比小明多做了3面小旗,两人一共做了多少面?”教师设问:‎ ‎  这道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求两人一共做了多少面,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告诉我们没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5+3=8、8+5=13,由学生分别说明两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  第一式5+3,第二式8+5,为什么一个“5”要加两次?和一步应用题比较,为什么这两题的条件都一样,有的要两步,有的只有一步?‎ ‎  以上设问,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时机而上,步步深入地启发学生思考,尤其最后两问,单刀直入,切入要害。通过比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人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提问时应该根据新知识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精心设计设问的角度,有时可以以点带面,从一个点引出一系列的探究;有时是全面系统设问相关知识体系,从而引出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有时要单刀直入,切入要害;有时要旁敲侧击。所以,新知识得设问要从新颖、先易后难、已旧引新、逐层深化等角度,巧妙,科学的设问,使学生能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思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的引向求知的新高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不管从哪个角度设问,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来设问,针对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设问。‎ ‎  三、巩固新知识的设问 ‎  巩固新知识的设问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知识。设问应具有更大的启发性和一定的难度,学生要通过深思熟虑去回答。问题可以有收敛性的,也可以有发散性的,要放得开,收得拢,要把问题提得活一些,深一些,广一些。也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回答问题,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不同观点的争论,对不完美的答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在教师的启发下,把问题引向深入,达到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复习巩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提问。教师拿出一张卡片由学生判断:“a/b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这时,有的学生说是‘真分数’,有的说是‘假分数’,还有的说‘不一定’等,通过争辩,得出结论:当a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设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设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连贯性;要有目的地设疑、激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引领学生到达未知的彼岸。(杨 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