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物理论文之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物理论文之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物理论文之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物理论文之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武汉第三十六中学梁大悦一、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现状从各区及各校教学现状看,武汉市科学课教学秩序比较混乱。1、学校管理缺乏标准从各校老师反映的情况看,不同区、不同校、不同年级、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科学课开设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首先是课时不同。有的学校每班周课时二十多节,有的学校每班周课时只有五、六节。其次教学形式不同。有的是完全分科教学,有的是半分科教学(两科一合),有的是合为一体教学,而各校初三年级则几乎是分科教科学。第三是使用的教学资源不同。有的学校或年级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的教材,有的学校或年级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材,有的学校或年级使用的是武汉版《科学》教材,有的学校或年级使用的是武汉版《科学读本》,也有的使用的是自编教材等等。第四是教学内容不同。不少区、不少学校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将科学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分解,尤其是将不适宜起始年级学习的密度及武汉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下密度过大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了重新分解。第五是上科学课的老师以前学习的专业背景不同。以前学科背景不同的老师教学相关内容时挖掘的深度也明显不同。由于以上的不同,造成学生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条件也不平等和均衡,从而产生了科学教育的不公平。2、教研部门无法指导由于各地区、各学校、各年级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不一致,市教科院无法作出统一的管理和部署,不得不放弃统一要求,2007年9月只得无奈地对外宣布:各年级期末不再组织统一考试(初三调研考试除外)。作为连锁反应,有的区教研室也失去了统一指挥的前提,各校也是各自为政,混乱的教学秩序使教学指导部门也变得一筹莫展,指导、服务功能基本丧失。3、科学老师无所适从特别是使用武汉版《科学》教材的老师,一人教四门学科的综合内容,由于知识的缺限、备课任务的繁重、教育效果的不理想,许多教师感到非常痛苦,不得不走回头路,用分科教材,但又苦于没有教科书、没有配套训练用资料和试卷、没有统一进度,整个无头苍蝇到处乱碰,更有个别教师以己昏昏,使人昭昭。4、初中学生收获甚微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没有养成科学、正确的思维能力,更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大多学生学习科学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刚接触科学时的几分好奇心,不久就被过重的学习负担及甚微的收获所浇灭,痛苦的经历致使不少学生学习过程非常吃力。由于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又没有生动的实验经历,大多学生了解的内容只是对零散知识的临时抢记,结果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边学边忘。许多学生向老师反映,有些内容上课好像听懂了,但下去后还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何况还有很多内容根本就没有学懂,根本就不可能按规范的方式解决问题了。5、学生家长负担加重可以说开设科学课较以前本身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中考时增加了生物、地理内容),但为了孩子将来的升学及前途,不少家长非常着急,纷纷为孩子请起了家教,在学生学习负担已经相当重的情况下,还得加班、加点补物理、化学知识。在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身心负担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增加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二、武汉科学教学秩序混乱的成因分析 1、课程改革不连续初中课改,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而高中使用的是教学大纲,突出知识与技能。二者不配型,必然产生对立与碰撞,致使人们将矛头指向科学课。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对应 素质教育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对知识与技能相对弱化,而应试教育强调的恰好是知识与技能,尤其是知识的储备。平时的学习以记忆为主,考试时主要靠的是知识的再现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平时的好奇心,而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二者显然有诸多的矛盾,由于科学课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科学课便成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直接原因。3、初高中不衔接初中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科合成一门科学课,知识点多、散、浅。初中科学以感性认识为主,不强调严密的逻辑思维,也不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的是兴趣和好奇心,即所谓的探究习惯。而高中又特别注重分科学习,知识深而难,主要以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为培养目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化学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应该说在知识的积累上初中对高中的影响并不太大,但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思维习惯和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规范化的解题能力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问题在分科教学中基本上可能克服,但在科学课学习中根本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明摆着学习科学要吃亏,现实迫使不少与重点高中对口的区、校想方设法去分科教学,以追求高考的最好效益。4、教材与中考不对应武汉版《科学》注重的是以生物为主,物理、化学为辅(从编写比例上看),而中考则以物理、化学为主,在重点知识要求的比例上是矛盾的。特别应指出的是,科学新课标要求的内容不仅多而且要面面俱到,什么内容都得学一点,什么常识都要了解一些。这就造成教材在有限的篇幅、有限的时间内只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什么内容也不可能讲深讲透,不可能保证系统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而中考的最大功能是选拔性,其试题必须具备一定的坡度,学生要得高分必须将相关知识系统化,并学深学透,还要有规范的解题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对学校的声誉、对老师的评价等,中考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武汉版《科学》并没有将不同学科相互渗透,没有科学主线,而是简单的拼凑,即人们所说的“知识拼盘”,与之对应的中考试题也是“拼盘” 式。从客观上为分科学教学提供了时机。平时应该如何教、如何学科学,谁都清楚。从而造成武汉版《科学》课成了摆设,甚至有人认为武汉版《科学》是一块影响学生前途和发展的拌脚石,应试教育逼着人们趋向分科教学。武汉市不少学校违规使用人教社2001年版物理、化学盗版教材即是以上现象带来的必然结果。5、教材编写与学生实际的脱节一是知识零散不系统。全书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学一点物理、学一点化学、再学一点生物、尔后又学一点地理,甚至同样是物理上的一个知识系列也割裂成几块(如物态变化、光学内容、比热容、大气压等)。都学一点,但又都是蜻蜓点水,硬性的拼凑,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尽管努力拼搏,其结果往往是一边学、一边记、一边忘、一边丢。二是逻辑顺序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武汉版《科学》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跳跃性大,而且有的内容是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学生首次接触科学就探究水的调温特性,即认识水的比热。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质量、温度、热量,又怎样去进行探究。又如七年级上学期的第一章,学生还不知道密度是什么,就硬性让学生测水的密度,不仅物理基础知识(定义、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等)毫不具备,连起码的数学指数知识都一无所知,只怕天才也奈何不得。还如,学生没有角的概念就让学生研究光的反射与折射、学生不知道凸透镜成像特点,却要求学生认识眼睛和矫正眼疾、声现象的学习中让学生先理解波动再理解振动、学生没有认识液体压强,却让学生去理解大气压强、学生没有认识功,却要学生研究机械能、学生没有学习功的原理就直接学习机械效率、学生没学习滑轮组,却强行要求学生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等等等,不少内容的编写完全违反学生知识建构的渐进过程。三是内容比例严重不当。物理、化学知识无论从国际上看,还是从高考比例看,都应占有较大的份量,但武汉版《科学》却花大量篇幅讲述生物。其实从科学课程标准上看,其物理、化学方面的要求并不比物理、化学分科课程标准低,甚至有的比分科课标要求还高(比如力的图示),无论是从学科比例,还是从中考、高考内容比例上讲,物质科学都不能削弱。武汉版《科学》教材物质科学的弱化也是该教材被人们抛弃的原因之一。四是内容布局不合理。武汉版《科学》全套教材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主要和重要内容的绝大部分放在八年级下学期,其中的声与光学内容在以前的分科教学时一般需两个月左右时间(每周四课时),其中的力学重难点内容在以前的分科教学时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每周四课时),其中的几乎全部的电学内容在以前的分科教学时要近一年的时间(每周四课时),而武汉版《科学》要求学生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全部学完(每周六课时),即近300学时的内容要学生用100学时左右学完,这显然是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做法。即便是再多加时间强行教完,学生也消化不了。五是许多重要内容陈述过于简略。特别是物理、化学方面的内容,没有知识建构的过程(观察和实验、提出问题、寻找规律、得出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等),更没有知识的应用,而且用于复习巩固的习题也十分稀少和简略。许多重要内容只用一节呈现,一些重点知识只用一个蓝底几十字或几百字就进行了高度概括,有时高度浓缩的一节内容如果真要学好需花上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比如一节“研究水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水的质量和密度)、一节“阳光” (光能、光的颜色、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均需一个月左右时间才能讲透。有时一段话往往得用几课时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任务,凸透镜成像还得花至少三课时补上才行。一章电学内容则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讲完。和人教版分科教材对比可以看出,武汉版《科学》在叙述上过于简略和浓缩,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到一节内容用一课时上完,或者一个知识点用一节课讲完,导致教师教学时缺乏可操作性,更不利于学生课后自学和复习。作为师生教与学的主要工具甚至是唯一工具,根本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六是实验的弱化。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的陈述除了简略外,多数没有规范的探究过程和规范的操作要求,更分不清哪些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分组实验。加之教师跨学科教学水平的缺陷,不少实验都被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做了” 。七是部分内容没有达标。这些内容主要有:了解压强的含义、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特点、电阻的测量、电功率的测量、通过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等在教材中均没有明确体现。八是教材中还有许多错误。有的是知识错误、有的是编定错误、有的是编排错误。这些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材编写的仓促和不成熟。6、科学老师不适应武汉市初中开设科学课是一种政府行为,2004年9月在没有试点、没有成熟的教材、没有科学老师、没有成功的经验的情况下突然全面全市铺开,几乎所有学校都是硬性将以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劳技甚至体、音、美教师推上了科学课的讲台。不少分科教学的骨干教师一下子变成了不合格、不称职的老师,市、区教育教研部门纷纷对相关老师进行集训,大家一边学一边教,尽管老师们投入了全部心血学习本专业以外的另三门知识,熬更守夜地研读教材、夜以继日地用心备课,却仍然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众多老师经常被学生问倒,在课堂上经常传授错误知识。大家都明白,在大学用四个四年才能培养出来的分科教师,在一两天内就将四门或三门学科的内容学深学透并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谈何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分科教师教到自己熟习的内容时就拼命“深挖洞、广积粮”,而遇到自己陌生的内容时只能照本宣科或一句话带过,学生的学习当然就很不均衡了。综上所述,武汉版《科学》教材编写的不科学,应该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问题所在。其解决的方法无非有三:一是尽快重新编写教材;二是及早换用一种较实用的科学教材;三是回到分科教学。 2007年11月28日 武汉市第三十六中学 梁大悦联系电话:13971102576 83510014电子邮件:jz-ldy1@163.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