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贯彻十四五纲要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学习贯彻十四五纲要心得体会范文 10 篇 第一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 也一直在践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让人民幸福安康,国家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党才能不 断获得人民群众的强力支持。 三年前,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 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 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 效。” 两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 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会议研究制定“十三五”规 划重大问题时再次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 事实证明,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十三五”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体党员干部更应深刻领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本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践 行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 人民群众谋福祉。 第二篇 “十三五”规划是一项系统而重要的工程,各地、各部门和 条线都在如火如荼地调研、准备中,再加上此类“接地气”的征 求民意,相信一定可以科学、圆满地完成编制。本人先后有幸在 基层法院、基层组织部门和省社保中心工作,结合自己的亲身工 作体会,对这三个岗位目前存在的难题与困境深有感触,现提出 自己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编制提 供一点思路。 法院方面:基层执法部门和执法工作者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就是政治任务、维稳压力与依法办事、维护法治权威之间的矛盾, 基层相当一部分群众恶意制造或宣称制造群体事件、上访事件, 来干扰执法或办案,从而达到其自己目的,基层执法人员往往也 怕出现不稳定事件而放弃法律,选择和稀泥甚至违背法理的做法, 这不仅会让其他广大群众纷纷效仿,更会导致百姓“信访不信法” 的心理蔓延,大大影响了法院的形象和法治的权威。建议在明确 责任和监惩机制的基础上,取消或减少司法办案人员的维稳、信 访、上访考核指标,让司法机关、执法人员心无旁骛地维护法治、 严格执法。如果说提高法检人员待遇、明确案件终身负责制等司 法改革举措是增强法治建设的外在动力,那么我想执法人员“去 政治化”、执法标准“单一化”则是对他们内在的心理减压。 基层组织部门主要是干部、组织、人才三大块,干部选拔方 面越来越规范,但仍存在群众不理解甚至误解的情况,建议借鉴 法院人民陪审员制度,逐步挑选有素质、有威信的群众参与到干 部考察过程中去,毕竟“互信缘于透明,谣言止于公开”;组织 工作主要困境也是“接地气”不够,理论性文章和政策调研占了 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方面,建议可以利用党组织的全覆盖,广泛 开展诸如”寻找遗失婴儿“等百姓关注、期盼的实在事情,增强 党组织凝聚力;人才工作建议要将对基层的考核指标从单纯的 “招引”数量、层次转向“留住”人才和人才利用程度上来,避 免人才资源浪费、流于形式。 社会保障事业目前存在险种不全、保障体系之间关系的不够 衔接、信息系统支撑不够、经办力量跟不上等诸多问题,尤其是 由于上级经办机构对下级机构无约束力,很多地方的经办机构出 于地方利益考虑不能严格执行上级经办机构的政策和要求(如最 基本的最低缴费基数,各地都自行其是),极大地损害了全省社 保政策统筹的公信力,本人认为这些问题关键要从体制上解决, 社会保障是较为重要的民生事业,与税务、工商等一样事关民生 与稳定大局,且相对较为专业,建议可以逐步考虑垂直管理,即 便条件不成熟也可以参照市、县的做法,对省社保中心进行升格 为二级局(省社保中心现有 49 名工作人员,下含设 10 个科室, 却和其他 3、4 个人的普通部门同等级别,而地方社保中心均已 升格),增加省级社保经办机构的话语权与人力财力投入,避免 权责不等、权威不够的尴尬地位。 第三篇 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再次走进教室,聆听了浙江大学及浙 江省规划设计单位教授的讲课,为期一周的学习和考察,让本人 深受启发和教育,联系我县农业发展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一、要认清“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特点,谱写好“十三五” 时期三农工作新篇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 段,即所谓的新常态,农业也展现出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特点。 表现为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例进一 步下降;农业发展呈现降速趋势,呈现“两板价格的天花板和农 业生产成本的地板)效应”;农业发展由“十二五”时期追求“量” 的扩张转向“十三五”时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较高 水平的“质”,这种“质”的要求体现在农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 质量的高度统一、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协调;农业发展约束 因素增多,尤其是耕地资源刚性减少造成不能通过增加种养总规 模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业进步更加依赖科技支撑,科技将成 为农业腾飞的翅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 础设施会大大改善等。可见,“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是挑战 和机遇并存,面对这些巨大变化和挑战,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 统一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 好“三农”新文章,为实现“三全”目标打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农业定位 和肥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功能分区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上下 相通、左右相融。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我县“主 城融合、中间突破、两翼保护、西北控制”发展空间布局,未来 5 年,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点面结合的结构调整 计划,依托肥西县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沿湖环 山生态型、近城都市服务型、远郊农产品保障型的农业板块,推 行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走一条高效、环保、安全、 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十三五”将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必将对 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深刻深远影响。因此,要继续坚持“加快发展、 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抓好美好乡村和 新市镇建设这个牛鼻子,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城乡建设规 划、国土规划等统领下,抓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明确不 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建设要求,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留住乡 愁,尤其是要注重美好乡村产业规划,避免以往只抓村庄建设忽 视产业发展的现象。产业发展要突出优势,推行具有“一村一品” 特点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发展,着力农业信息化建设,大 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 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因素”,“十三五”农业发 展好坏取决于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 受城镇化的加速、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农村人口向城 镇集聚,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更加凸显。要 实现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未来五年,必须在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 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础上,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土地流转,强化 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扶持,采取外引内培方式推进规模经营主体 的培育,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立志农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以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稳定繁荣。 第四篇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我很荣幸参加了肥西县转型发 展与十三五规划培训班的学习,在浙江大学学习的五天时间里, 无论是专家教授们的博文广识,还是产业园区的考察学习,都给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充实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 念,此次学习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心灵洗礼 走进有着“东方剑桥”美誉之称的浙江大学,扑面而来的是 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醉人的阵阵书香,校园无处不体现着“求是” 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求是”校训影响了一代代浙大人, 激励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爱国奉献,正是这种 精神使浙江大学学脉绵延、人才辈出、创新不断、声誉远播,为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求是” 精神也让我们每位学员进一步审视自己,鞭笞自己在平凡的工作 岗位上实干实效、为民服务。 走进校园的正门之后,不远处的草坪上面有这么一个牌子深 深吸引了我,是竺可桢老校长问浙大学子的两个问题—“诸位在 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干什么?第二, 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两句话,更使我明确了参加此 次培训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我今天来浙大是干什么的?学习结 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站在牌前,我在心 里默默的拷问自己。 二、知识盛宴 课堂上学富五车教授们的生动讲解就像是一场丰盛的知识 盛宴,精美的大餐呈现在我们每位学员的面前。张卫良教授从“中 等收入陷阱”、“新常态”及浙江桐庐县经验等方面深入浅出的给 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意义、要领和创新问题。 同时,张教授还联系“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及肥西县情给我们 讲解科学规划,立足长远。沈峰工程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主体功 能区规划的内涵、意义及主要内容,他还以专业的视角从指标体 系、指标评价到三类空间划分,系统的讲授了规划中的三类空间 结构优化。朱文斌院长则通过京杭大运河、钱江科技城、浙大科 技园、温州市大学科技园、江苏宝应经济园、松山湖科级新城、 苏州工业园等丰富的成功案例与我们分享其规划理念和创新机 制。王纪武教授提到的“公共政策的目的不是效益的最大化而是 满意度的最大化”让我耳目一新,他的“城市边缘区”理念更是 让我眼前一亮。汤海孺总设计师则通过“为什么这样做?做什 么?怎么做?”通俗易懂的为我们讲解了“多规合一”理论及具 体工作思路。 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经验拿出 来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他们课堂上启迪性的点拨,让我 们对规划编制及日常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顶。 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还深入桐乡市产业园区考察学习。全国 重点镇、建设示范镇的濮院在城镇建设中的“都市城镇和城乡一 体化战略、市场带动战略、工业兴镇战略”三大战略,让我们对 现代化新城镇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惊叹桐昆集团企业快速发 展的同时,这家企业的党建工作却不经意间深深地吸引着我,“党 建就是生产力”理念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三、个人感悟 五天的学习,短暂而又难忘。参加此次转型发展与十三五规 划培训班学习,既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又是对思维的拓展和 能力的提升,无论是聆听专家教授的谆谆教导还是深入园区企业 参观考察,都像享受了一席精神大餐、一场知识盛宴、一次心灵 洗礼。专家教授讲授的内容精彩新颖、理论鲜明、案例生动,园 区的参观目不暇接、引人入胜、触发思考。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更重的工作任务还在后面。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要继续对培训的内容细心体会,用心思考,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付诸实践,结合肥西实际 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为企业服务工作。更要常常问问自己:我 来学习是干什么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做一个什 么样的人? 第五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 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 发展方式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 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 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 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 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 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 2002-2008 年 10%以上降为 2011-2013 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十一五” 时期的 25.5%降至 2014 年的 15.3%。安徽外贸增速从 “十一五” 时期的 20%以上滑落至 2014 年的 8.2%,投资由 37.5%降至 16.5%。 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随着新 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 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 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 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选择好有市场、有 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 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济中 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 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 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 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 的产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 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 10 年的 20%以上降至 2014 年的 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 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 年投资仅增长 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8.7%。总体来看,随 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 要求更为迫切。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 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既对产业平面扩张 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十三五”时期, 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 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 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 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 以持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 1/8、英国的 1/5、德 国的 1/3,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 25%、 67%和 50%。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 2011 年降至 42.9%的低点后开始回升,2013 年达到 44.4%,用工成本与沿海 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 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大幅上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 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 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 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也将 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按照绿色化发展 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巢湖 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生 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 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 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 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 大落差。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 GDP 仅为全省的 2/3,城镇化率低 5 个百分点左右。 2014 年全省常 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23%。伴随 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 陷阱”风险日益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 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特 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要素平等交换 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本、质量 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 合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经过 30 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 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 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 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 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 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 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 “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 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准入“玻璃门” “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将得 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 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制, 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 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 亟需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 国际国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 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 上,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 才能找到稳当前、管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在经 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 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 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 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 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 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态,各地既要勇于 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要破除在经济 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职能转变 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第六篇 XX 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探索 新常态下深化转型发展的目标与途径,更好地发挥其省区经济增 长极地带作用,对于安徽“十三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XX 示范区的阶段性进展和效应 国务院于 2010 年 1 月批复的《XX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规划》明确提出:XX 示范区要探索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统筹 发展新思路,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探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途径,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探索体制改革新举措,成为 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也就是要通过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探索科学 发展的有效路径。 XX 示范区设立之时,恰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XX 示范区 没有丝毫松懈,认真落实示范区规划,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取 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开发园区、基础设 施等九个专项规划,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与发展。二是强化创新 驱动,大力推进承接方式创新、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走出 了一条 “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之路。三是推动行政 区划及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促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形成了“以 点带轴、以轴带面”的空间开发新格局。四是推进省部联动、省 际联动、省内联动以及国际合作,走出了一条“产业承接—区域 分工—互动发展”的合作发展之路。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长三角基础设施无缝对接, 促进一体化发展。六是注重绿色集约,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 条“绿色承接、集约发展”之路。目前,XX 示范区已实现了规 划预期的阶段性目标,很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 六个方面:一是要素集聚效应显现。五年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 项目到位省外资金 1.8 万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306 亿美元, 分别年均增长 28.4%和 23.3%。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智能装 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型显示、机器人成为国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全超导托卡马克、量子通 信等高端科技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三是“一轴双核两翼”空间 结构基本形成。“双核”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进一 步凸显,“两翼”以装备制造和轻纺为主导的产业承接呈现爆发 式增长,“一轴”初步形成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的重要集聚区 域。四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示范区设立以来,对全省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达 70%,拉动全省经济年均增长近 10 个百分点,使安 徽增速跃居中部第一位。五是人居环境保持良好。资源利用效率 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示 范效应更加彰显。六是民生福祉得到提升。XX 示范区就业岗位 逐年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 断提高,城乡居民在产业承接中得到了实惠。 二、XX 示范区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在新的背景下,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 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 化协同”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一届政府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 实施“中国制造 2025”,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 结构迈向中高端,力求在把握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 这些全新执政理念和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推进转型发展的实践 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XX 地区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示范区,应当适应新常态和新 要求,继续先行先试,围绕科学承接与发展,进一步探索新路径,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提供可借鉴、 可复制的经验。与此同时,XX 示范区自身也存在着产业承接质 量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落 后于工业化,区域协作不强、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迫切需 要转型发展。这就是说,XX 示范区不仅自身发展已进入到由突 出承接、做大数量向突出转型、提升质量的新阶段,而且外部环 境也赋予了 XX 示范区探索科学承接与转型发展新路径的使命, 两者高度契合,有必要拓展 XX 示范区规划期限,继续支持 XX 地区先行先试,切实担负起新阶段的新使命。 三、XX 地区转型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时期,XX 示范区应遵循的思路是:按照产业承 接与转型发展的内在机理,适应经济新常态,针对示范区存在的 问题,着力推动科技创新、高端服务业嵌入、信息化、新型城镇 化,以及改革开放和开发区整合,努力探索科学承接与发展的新 路径,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由产业承接向创新驱动、由 分散孤立向集群联动转变,打造 XX 示范区升级版,为全省乃至 中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提供示范。 1、以市场化改革为先导,促进要素配置结构转型。主要是 围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体制改革,打通转 型发展的微观途径——要素配置结构转型。具体改革包括:投资 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贸易体制改革等。尤 其要把握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重 大机遇,全力打造 XX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提高 XX 城市整体 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全方位立体式承接产 业转移。 2、以科技创新与高端服务业嵌入为切入点,推动产业结构 转型。主要是按照“四化”同步的内在要求,着力推进科技、信 息与产业融合,打通转型发展的中观途径——产业结构转型。主 要举措有:进一步明确各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千方百计培育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链承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 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长三角现代服 务业嵌入 XX 示范区制造业等。 3、以“互联网+”和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加快经济组织结构 转型。主要是根据中国版工业 4.0 发展趋势和要求,大力实施“互 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通转型发展的宏观 途径——经济组织结构转型。主要举措除了“互联网+”和新型 城镇化外,还包括探索设立国家级新区、推进企业国际化和集团 化发展等。 4、以政府协作为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对转型发展的促进作 用。主要是在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发挥政府的 支持作用,形成市场主导和政府支持 “双轮驱动力”。具体举措 包括:修编示范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实施差别化区域产 业政策,加强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间的协作,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 建设,探索建立区域互动合作机制。 5、以软硬件建设及开发区整合为抓手,增强产业承接与转型 发展的支撑能力。强化“四个能力”,即产业承载力、产业选择 能力、科技创新及转化能力、产业配套能力,为 XX 地区转型发 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举措包括:加快示范区重大交通基础设 施的建设步伐,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开发区整合提升,注重生态 文明建设,积极谋划和实施重大项目。 第七篇 近日,研究院研发部围绕“十三五规划”,结合研究院及天 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讨论学习。从讨 论学习中获知,未来的“十三五规划”,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 们应该调整产业结构,转移消化过剩矛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 2014 年 4 月 17 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启动编制 “十三五规划”。随着 2015 年即将过去,国家的“十三五规划” 将会很快出炉。对于“十三五规划”,我们的习总书记提到“要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 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李克强总理提到“编制好“十三五” 规划,必须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 认识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风 险挑战;必须立足国情、把握关键,紧扣国计民生、着眼发展需 要、顺应人民期盼,认真研究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 动性强的重大工程,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 显著的重大项目”。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我国现在面临着非常 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风险挑战,未来的“十三五”必须立足我国 的基本国情,直面现阶段的挑战。 当前,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长期性,世 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部分新兴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仍保持 增长,但增速下滑,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回到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 阶段。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发展的新常态,既面临着新 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 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仍居世界前列,但资源环境约束、产能供 给过剩、成本上涨过快、产品阶格下降等矛盾凸显,各行业发展 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过近几年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部 分行业产能增长过快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产能过剩矛盾尚未得 到根本缓解,尤其像我们氯碱化工行业,产能过剩仍很严重。同 样的,一些领域产能过剩严重,而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 高端产品产能却明显不足,严重依赖进口。 目前,中央政策提出要深入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经 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包容发 展等重大问题,创新做好“十三五”规划工作。在此关键时期, 对于我们氯碱行业,产能过剩,部分生产工艺落后,缺乏技术含 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等是突出问题。目前,全世界范围内 正在兴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在激烈的竞争中,技术是关键,知 识产权是要点。我们氯碱行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方式、 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为主要特征的 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我们应该尽快转 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开拓国外市场,多方面消化或转移过剩 产能,联合科研实力强悍的科研院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未来“十三五”, 我们的政府必然会完善的做好宏观调控,掌控行业全局,在政策 方面搭建国家创新平台,引导科研院校、企业等大力开展创新工 作,而我们的企业应该甩开膀子,大胆的去探索一些技术先进的 新领域,新产业,最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占据世界技术 制高点、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产业,决不能出现以往项目一上马 就加入产能过剩大军的情况。 总之,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情况下,现有的结构性 矛盾、资源、环境等条件已经不允许我们现在的发展方式存在, 我们必须直面挑战,紧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以结构调 整为主攻方向,转移消化过剩产能,以创新驱动为新动力,努力 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推动行业经济运行更有效率、健康的发展,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 占有一席之地。 第八篇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十三五’规划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 图。”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XX9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吹 风会上说。 理念破题确立未来发展路径 两万多字,八个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通过的 “十三五”规划建议与以往的规划建议有很大的不同,全新的结 构、全新的篇章布局背后的逻辑是什么?“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这个目标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目标不能变,但是环境和形势 是切实变化着的。传统的发展方式,旧常态下的发展路径已经走 不下去了,必须要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在理念上进一步破题, 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所以,‘十三五’规划建议特别重视 理念先行,提出了五大理念。”XX 告诉记者。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上破题了,发展的路径也就找到了。 五大理念决定了未来我国的五个发展路径,也就是创新发展的路 径、协调发展的路径、绿色发展的路径、开放发展的路径、共享 发展的路径。五个发展路径奔向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如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 快?规划建议有着针对性的回答。网络强国战略,藏粮于地、藏 粮于技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XX 为中外记者简明扼要地 介绍梳理了规划建议中重要的战略、工程和行动的内容。 问题导向措施精准啃硬骨头 50 项左右的战略、工程、计划、 制度、行动,300 项左右的重要举措……“十三五”规划建议内 容非常丰富。“规划建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问题导向、 措施精准。”XX 说。 根据建档立卡的摸底情况,现在剩下的 7017 万农村贫困人 口,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其中有 2000-2500 万属于失能人口, 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了。 XX 说,规划建议中关于怎么实现 7017 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提了六个途径:一是就地发展产业,现在大家都追求绿色、生态 的产品,在好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得很好,很多地方创造 出了经验;二是转移就业,和城镇化相结合,只要进城打工就可 以脱贫;三是异地扶贫,这是难度最大的,因为现在剩下的贫困 人口相当多的一部分是生活在高山、高寒缺氧、大山、荒漠化地 区、石漠化地区,所以要通过移民搬迁彻底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 从而实现脱贫;四是生态保护脱贫,很多地区的贫困人口是生活 在生态环境十分重要的地区,比如青海三江源地区,要通过生态 保护创造一些公益性的岗位,通过保护生态实现脱贫;五是很多 贫困人口,特别是返贫人口是大病造成的,要通过健全医疗保障 体系来实现脱贫;六是剩下的全部纳入低保,实现低保县和贫困 县的有机衔接。 未来发展,还有很多难题待破解。如何解?“规划建议也讲 了很多新的改革内容和举措。重点强调了三个关系我国未来发展 动力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环境的改革,包括国有企业改革、财税 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XX 说。 创新发展新制度新工程贯穿规划建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许 多新制度、新工程、新计划令人眼前一亮。XX 在国新办吹风会 上进行了重点说明: 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针对我国土壤耕地以及 粮食生产和仓储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的一个新制度。 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也是一个新的制度。很 多水电、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占用一些集体的林地、耕地。要采取 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的方式进行补偿,这是一种新制度的探索。 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是一个 非常新的制度。目标是合理地进行分配,做到总量双控并建立起 真正的交易市场,也要保障实现公平、公正。 中华典籍整理工程,是一个全新的工程。历史上传承下来很 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典籍,要系统地进行整理,构建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体系。 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在全球也是非常新的一种尝试,就是要 选择一些地区实现碳排放接近于零,从而创造一种绿色发展的新 模式、新道路。 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是在 “812”天津港瑞海公司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以后,根据中央领导 同志的重要指示重新确定的工程,要从源头上减少危险源。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是针对现在劳动年龄人口 减少,农民工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农民工的素质不高提出的计 划。 第九篇 近日,有幸参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同志讲 解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从全局角度,宏观视野讲解了十三五纲 要的产生过程,并从微观角度诠释十三五纲要的必要性。其从五 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是深刻认识十二五中的经验和体会。当今国际环境复杂多 变,国内经济趋于疲软,各项工作压力加大,同时,我们党也在 科技、经济、金融、国防等多项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和实际成效。 二是深刻认识十三五的基本特征。在世界风云变幻的大背景 下,我们党更要坚定信心,坚持开放、共享、协调、绿色和创新 的发展理念,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五年规划国外 羡慕不已。 三是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落实发展行动。 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 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 享发展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四是合理分解五大发展任务、措施及建议,世界主要大国将 创新作为核心战略,如美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德国的工业 4.0 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无创新无未来,消耗发展难以为继,要认真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一带一路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国 梦。 五是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十三五规划的根本保证。要不断加 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的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篇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食品供给问题是永恒的主题。 我国虽然保持了粮食生产“十连增”,但农业一直是弱势产业, 需要在“十三五”期间找出一些新的办法来解决。 当下,我国粮食进口量连年攀升,导致“粮食威胁论”、“推 高世界粮价论”等舆论产生。当前,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 粮食生产效率和产量是当务之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整合 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国内粮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和话语权,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 郑宇洁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科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现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 信息化生产。而与此同时,仍然面临着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低下、 现代化水平不高、食品安全频发、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中亟待解决的是农业的规模化发展问题。随着工 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和农业机械现代化技术投 入应用,农业用地应该集约和规模化经营。”国家总部经济课题 组研究员、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邱仰林在接受中国经济 导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农业的发展应该与 移动互联网、高新农业技术、规模化生产相结合。建立高效、生 态、有机农业及其实施标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也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要确保食品安全, 需要对食品的供应链加强整合,要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也对中国经 济导报记者表示,“科技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和解决 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根本途径。”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在解决整个农业生产问题中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国祥表示,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快新型农 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最主要的是要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的 规模经营,同时使城镇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配套,不断完善 农业的支持政策。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除了国家给予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 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模 式,像现在的家庭农场等,都有利于盘活农业资源。”郑宇洁分 析说。 然而,在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在 土地流转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权能’并没有 有效释放。农民难以拿土地抵押贷款或者担保;而金融机构出于 风险考虑,不愿受理相关业务,因此农民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进 行农业生产经营。”郑宇洁同时指出,农业种植技术、农机操作 技术的缺乏也让农民缺乏市场竞争力。 不过,“尝试”和创新也不曾停下脚步。在郑宇洁看来,家 庭农场是一种尝试,订单农业、生态农业园等都能带来相对更好 的收益并降低风险。此外,阿里巴巴前不久推出的“耕地宝”作 为全国首例互联网定制土地项目,引入社会资本,这也是创新农 业经营模式的举措。 政府、市场相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曾表示, “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多地投向农 业,这是加快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到农村去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这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同时使市场在农业领域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则是加快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不管是农业 建设还是整个体系创新,投入非常重要。”李国祥表示,政府在 增加投入的同时,要引导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需要培育工商资本 在内的新型投资主体。如今,已经改变了过去对工商资本不鼓励、 不支持的态度,“即在不侵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适合企业经营 的都得到支持。”李国祥说,这样可以给农民起到示范作用。 正如硬币有两面,推行农业产业化,引入工商资本也会带来 土地非农化的风险,可通过制度进行约束。“实际上,让工商资 本在农业里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调整。”李国 祥对记者进一步说明。 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城市资本到农村增加投入,与农民实 现双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邱仰林认为,发展现代农 业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这既有利于调动农民和投资主体的积极 性,又能激发国有农业企业的活力。城市市民和城市工商企业也 能参与农业经营,这比以前只有农民参与是重要进步。 坚持探索现代化农业之路 目前,尚处于“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阶段,实现农业现 代化需要多措并举,以多领域改革促进农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领域也将出现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郑宇洁判断,“十三五”规划中,“农业劳动力保障”、“粮食安全 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或将是其中的重点。特别是“完善国家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在粮食进口量不断攀升的现状下,将是规 划的重中之重。 李国祥认为,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新的农业制 度框架体系在“十三五”期间应基本建立;同时,通过资源保护、 财政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农田水利建设和科技创新力的 提高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就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行了 安排和部署。“未来农业应该走向数字化、移动互联网化、生态 化。”邱仰林表示,在目前这种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资源环境 约束越来越加剧的条件下,应通过创新驱动和结构升级加快推进 农业现代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