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谈谈科学课中的材料
小学科学论文之谈谈科学课中的材料 萧山区云石小学 沈 辽 一、材料的组织要注重结构特征 怎样使“材料”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这是我们经 常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组织好有结构的材料是最关键的一点。 “材料引起学生思考,材料引领学生活动。”学生看到电池、电珠、电 线,就想到要让电珠亮起来;看到磁铁与铁钉就想去吸一吸;拿到放大 镜,就知道要细致观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建 构概念、发展思维。 材料的结构意义之一,是材料间内涵的结构联 系。如在学完《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一课后,我们出示了同一品牌不 同包装的两种牛奶,一种保质期长,一种短,让学生选择。这时学生就 会去思考:同样是牛奶保质期却有长有短,我们到底该选择保质期长还 是保质期短的呢?同学们通过权衡、比较,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 的牛奶。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释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材料的结构意 义之二,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位老师在上《保护鸡蛋》一课时, 让学生看了一组热气球、降落伞的模型。教师的设计是为了启发学生减 慢下落的速度可以保护鸡蛋,但学生在设计保护器时,由于单一材料的 影响,开始一味强调做个降落伞,疏忽了其他方法,这样的材料反而不 利于学生思维的横向发展。 材料的结构意义之三,是材料的典型性。 如在执教《一杯水的观察》一课中,我准备了“王老吉”与“农夫矿泉 水”让学生进行观察,目的是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水”是无味的, 想不到的是一位学生在交流时说:“老师,我感觉这水也是甜的!”“怎 么可能是甜的呢?”我沉不住气了。“因为农夫山泉有点甜……”话音 刚落,全班哄堂大笑。学生的认知,使材料失去了典型意义,影响了学 生对“水”无味这一概念的建构,以致没有实现预设的目标。一位老师 在上苏教版的《摩擦力的秘密》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不同粗糙程度的物 体表面对摩擦力的影响,准备三只里面装满了沙子(为了增加重量)啤 酒瓶,又给两个啤酒瓶涂上植物油和肥皂,让学生去抓啤酒瓶。学生一 抓就亲身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很容易就发现了摩擦力的秘密。这就归功 于典型材料的作用。 二、材料的准备要注重学生参与 小学科学 课《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材料准备中也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一些教师难于组织到 位的材料若交给学生,反而能够集思广益。如前面提到的实验材料“王 老吉”,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购买。一来省下不少钱,二则学生也不 会抢着喝了。 又如,《食品包装物上的信息》一课要用到大量食品, 学校的实验室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材料,必须得课前购买。如果教师自已 掏钱买,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七八十元,成本太大。这些材料完全可以 让学生准备。不过在准备前,教师要给学生一张购买清单指导学生购买 食品,既要保证一定的量,又要突出材料的典型性与结构性。不然,学 生的买了材料太杂乱,反而对课堂研究不利。 又如,《探索尺子的 音高变化》中用的尺子;《磁铁有磁性》中的硬币;《保护鸡蛋》中的鸡 蛋也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准备。 实践也表明通过让学生参与做准备 实验材料中来,能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对提高学生研究兴 趣非常有帮助。 三、材料的积累要注重规划收集 1、以学期为 单位,规划好所需材料。 在每学期的开学前,我们最好对整个学期 所用到的材料进行总体规划,列出清单,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准备, 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用书当中有一块“主要材料清单”它基本上列出了 整一册实验所需的材料。我可以对照它,再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设计, 结合学校现有器材列出清单进行准备,看一看实验中器材是否缺少,一 次性耗材是否够用。 特别是时间性强的材料,过了一定的 时节,或者难以准备,或者根本就没有条件去准备,所以要提早考虑。 如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个单元,蚕子就要预先订购,还有 桑叶的来源也必须提前安排好。 2、收集身边的有用之材,建立材 料库。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看上去很好的材料,在课堂 上使用起来却不是很理想,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反而会有特独的效果。 只有使用过,我们才能发现材料的价值。平时上完课后,我们不妨留意 一下材料的效果,如果有好材料一定要注意积累起来。如一些教研课、 优质课,许多材料都是精心设计,我们可以引以为借。 另外,许多 材料可以反复利用的,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用的各种种子,这一 届学生用完后只要收藏得好,下一届照样可以使用。还有前面研究活动 的实验产生的物质,可以成为新的材料,收集积累起来为下一届学生做 准备,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凤仙花结下的种子也可以给下个年级使用。 同一材料在不同年级段不同单元也可以反复利用,如《磁铁》单元的回 形针、大头针、铁皮还可以在《沉和浮》、《电》、《能量》几个单元的实 验中都可以用到。 材料的积累关键要做个有心人,手要勤,很多东 西当时收藏起来,只是举手之劳,但事后去做就费事了。只要我们平时 注意积累,几年下来,我们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材料库了。 四、材料 的发放要注重时机选择 适时地发放供学生探究用的材料能提高探 究的质量,减少课堂乱的情况。有的探究活动是从典型材料的比较中, 让学生寻找特征、规律,这时可一起发放。有时材料如果分段发放,学 生可以从不段提供的材料中,不段有新发现,从而使探究活动不断地向 前推进。 特级教 师章 老师的经历很值得我们借鉴。第一节课, 章 老师给学生发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让学生通过不同颜色 液体的勾兑,不同量的勾兑,观察会出现哪些不同的颜色。原以为学生 会与他设想的那样勾兑出不同颜色的液体来,并回答好老师设想好的问 题。但事与愿违,学生们最后只看到了把三种颜色的液体全混在一起了 的颜色。因为他们不停地勾兑,只注意了倒液体,忘了量的多少和及时 停下来观察。第二次上课, 章 老师不把三种颜色的液体一起发下去 了,而是只发两种颜色的液体,让学生操作完并汇报后再发另一种颜色, 让学生继续操作,结果学生 能按 老师的设想进行操作、观察,从而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收效,关键问题就在实验材 料的发放控制上。 学生对沉浮的前概念一般是:重的、大的物体会 沉,轻的、小的物体会浮。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发放了三组材料: 大木块和小铝片(木块比铝片重),干龙眼和新鲜龙眼,一粒橙和一片橙。 通过三组对比实验,层层推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原来重的物 体不一定是沉的。这样一组有推进的材料引起了有推进的实验活动,学 生的认识产生了一个个矛盾,于是一个个矛盾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思考 研究,在不断的思考研究中同学们重建了科学概念。 五、材料的整理要注重后续作用 材料 的整理有双重作用,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科学的态度与习惯,二是 能提高后续学习的效率。 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好动的学生, 即使做完了实验也会继续玩实验材料。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及时的 教育以外,还需要让材料保管员一做完实验就收好材料,不让好动的学 生有机会动它。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比如《热是怎样传递 的》一课有个实验是对金属勺加热,做完实验勺子很烫,就应该马上整 理收回。材料可统一放在桌子中央,也可以藏进信封、抽屉或者交还老 师。 实践也表明,只要长期这样做下去,学生就比较易养成不玩实 验材料的习惯。 上完课后,很少有学生主动帮老师收拾整理一下实 验材料。看似一个细节,里面却能反映出我们学生的科学习惯。既然要 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那也应该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结束自己的研究活 动,整理所有实验用品。让学生自己整理材料,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善始 善终的实验习惯,二来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 一些实验对同一材 料的不同属性进行研究。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某一方面进行了研究后, 就可以先收起,交流完后,再接着使用。在第二次上《一杯水的观察》 时,学生观察颜色后,我马上让保管员收起材料进行交流,说完再进行 味道的对比。这样一来就不出现实验材料被吃完,不能观察的情况了。 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掌握 科学方法与技能,形成良好科学习惯与态度的过程。精心选择材料,充 分运用材料,使我们的材料成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建立科学概念的有用 之 “ 材 ”, 让 我 们 的 “ 材 料 ” 成 为 培 养 学 生 科 学 素 养 的 有 用 之 “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