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谈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谈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地理论文之谈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最近在人教社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实验区教师培训活动中,听到很 多地方教师这样的困惑:新教材让教师“讲”得少了,让学生“动”得 多了,确实体现了素质教育;可是我一个班有 60~70 多个学生,怎样 让他们“活动”起来呢?怎么知道他们每个人都参与了“活动”呢?“活 动”之后,我怎样才能检测出他们有没有通过“活动”达到学习的目的 呢?新教材确实越来越吸引学生了,可是老师却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教 了! 我想以上“困惑”的出现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地理教材 只是作为教学改革的载体,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思想和观念。然而 教无定法,且现行大部分教材都没有将具体的教法、学法、评价方法统 一其中,可以让教师们拿来就用。这其实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要求教师对教改有充分的理解,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深刻体会, 自己去寻找启迪学生的“钥匙”,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过程的“脚本”, 然后才能使学生接受、体验素质教育的精神,逐渐形成其思想意识与行 为。 我在近年的初、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探寻:如果 说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 的“钥匙”,那什么才是与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性内容最相匹配的“金 钥匙”呢? “合作学习”就是我找到的一把行之有效的“金钥 匙”。本文想就这把“金钥匙”的内涵、功用、设计及运用等方面的问 题做一些探讨,并提供一些“脚本”以为读者借鉴。 一、合 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教学组织形 式,也是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合作学习 是能力培养的需要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放在重 要 的 地 位 , 而 作 为 一 个 “ 社 会 人 ”, 合 作 交 往 能 力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合作交往能力是指:参加社会群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 互交往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说服能力、 协调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等。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 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其具体形式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或辩 论、学生相互议论、评论的方式;或以“问题解决”为动机,引导学生 分工、合作、探讨的方式;还可以在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 展合作性的参观、调查和访问等活动。以上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 与社会的接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二) 合作学习是强调主体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强调 “学生主体”,强调“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我国的国情是班 级学生众多,大班教学为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灌输为主,教学活 动也多为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 被动听讲。教师无力顾及其他学生,他们的个体差异经常被忽略,他们 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限制,使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精 神。 合作性学习则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能 从台前走到幕后,从知识的施与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导演者、 学生行为的辅导者。 合作学习要求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 体,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思想要以学生“发现”和“探究”为核心。因为 只有合作学习的内容具有探究性,学生们才会有兴趣参与其中;只有让 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职责和重要性,也就是强化他 们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效地展开。 (三)合作学 习是促进全体的需要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结果不再 是教学追求的惟一目标,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游戏或是其他形式, 都追求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追求使学习的过程更生动、 活泼,更具有吸引力;追求使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彼此的差异性有更充 分的体现;追求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 生学习的方式和对象都更加多样化。他们通过团队行动或是展开竞争, 可以拓展学习的领域,可以使多渠道搜集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可以从 彼此的思维、行为碰撞中收集“火花”;他们不仅可以向教材学习、向 老师请教,还有更多机会向同学学习或向社会学习。 总之, 合作学习最终的目的应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得到发展,得到更广 泛的发展,(包含知识、方法、能力及情感、态度等)。这也正是素质教 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所 以说,合作学习最终是促进全体学生的需要。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合作学 习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才能高效而有序地进行呢?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在 课堂上给学生分了小组,安排了学习内容,就是合作学习了。这种理解 上的简单化往往导致活动的形式化。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其具体组织的细化分工,以及教师指导思想的明确程度和工作方 法的艺术性。 (一)多样化的小组合作 地理课堂上的 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形式展开。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大班教学而 言,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的最佳形式,也是保障课堂 教学活动既活跃又有序的最佳形式。 小组合作的方式是多样 化的,如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游戏、小组搜集资料,以及以小组 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或社会实践调查,或小组内合作动手进行地理 小制作及模拟实验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的发展,使学生可 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搜索或网上交流,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合作学 习。 小组的人员组成应视本班人数及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求而 定。通常以 3~4 人为宜,人太多则不容易进行明确的分工,也不利于 对个体学习情况的检测。但如进行具有竞争性或对抗性的全班活动时, 如游戏课和辩论课,则可灵活调整小组人数,还可以在组内分组,以求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及学生的个体参与。如将辩论赛中的 全班同学分为正方、反方两大组,而围绕若干中心发言人,又可在每个 大组内分出若干小组,作为“主要辩手”们的小小“智囊团”,为其搜 集辩论资料,献计献策。这样,虽然辩论赛中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发言, 但 仍 可 使 每 个 人 都 有 机 会 参 与 到 对 问 题 的 思 考 和 探 讨 之 中。 (二)细化组内分工 小组活动成败的关键,是能 否吸引小组的全部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来。所以小组内各自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发扬教学 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也是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 重要因素。 根据学习内容,可由教师引导完成组内的分工, 也可由小组内同学自行分工。如教师可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在小 组内指定组长、副组长;或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或特长,启发他们承担 不同的职责,以形成最优组合。比如在一场小组讨论中,组内应有人充 当主持人,有人充当书记员,最后选出代表成为小组发言人;而在“问 题解决”式的地理问题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则应分头搜集资料,集中 进行讨论。同时,一些同学的领导才能将得以发挥,他们会成为小组核 心 人 物 , 而 另 外 一 些 同 学 将 自 发 调 整 自 己 的 行 为 进 行 配 合。 (三)加强教师主导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 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 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 面。 “组织”,即指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活动中组织 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 “激 励”,是指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 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 在小组和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如运用“比一比”“赛一赛”“计时抢 答”“成果汇报”“正方反方”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励 他们的学习欲望,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合作氛围和凝聚力。教师还应是“救 援队”,当学生活动进行不顺利时,如对知识和学习方法发生理解障碍, 或人际关系发生相处障碍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指导和调节,并随时对 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即使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但只要他们的想 法有创新,或是他们的参与精神及勇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可嘉,就要予以 充分的肯定。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教育 意义,因此不能简单以对错评价学生,而应不断挖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的积极因素,充分予以鼓励。 “关注”,是指在学生活动中要 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促 进全面但非均衡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 会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如果只是对那些活动的核心参与者和主动的发 言者加以鼓励,表示关注,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感到被忽视。尤其是那些 能力较弱的学生,常表现为胆怯、被动,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活动中 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就会对活动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最终 不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应 当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进行观察和辅导,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触到 来自教师鼓励的目光。教师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参与积极性较差的学生, 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要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展现 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要启发组内其他同学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帮助和 鼓励。 三、合 作学习的实践 对于中学地理教育而言,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适 合进行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深度、广度及形式则会因学生认知特点 不同而各具特色。 (一)七年级上──“玩中学” 七 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身边的地 理事物,培养重在识别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的地理感觉。学生的年龄特点 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重在“感知”,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应从学 生的感性认知出发,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 比如,在学生 学习“地图”一章时,就可组织学生就如何绘制校园平面图展开合作学 习,让学生按照地理课上所学的方法,分小组对学校进行测量勘察,确 立比例尺和方向,合作绘图。在讲等高线时,让学生用橡皮泥或泡沫塑 料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学生称之为“手工课”),这类活动一个人很难 完成,小组合作自然成为最佳选择。还可以组织学生在野外进行定向越 野,或在课堂上开展填图、读图游戏等小组活动。 这些活动,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拓展完善。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都非常高。 (二) 七年级下──“体验中学”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主要是 帮助学生懂得一些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掌握一些地理原理并解释成 因,重在培养学生会从地理角度去发现问题的地理意识。在组织教学活 动时应注重锻炼学生自己去观察、理解、描述和初步分析地理事物和地 理现象。 比如在讲授世界区域地理时,就可以让学生分小组 搜集各国信息,制作成地理小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是在地图上进 行虚拟旅游,由同学分组进行描述;或是让学生合作制作电脑课件,编 辑相关信息;或是成立课题组,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现象和区域, 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然后向全体同学展示小组的研究报告。我校初中 地理课专门为学生开设了拓展课时间,就是按以上形式,让学生自己担 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展示他们的地理合作学习成 果。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应重于结 果性评价 应当怎样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呢? 传统教学使教师习惯了结果性评价,习惯了以测验和考试 为惟一方式的定量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适合地理合作学习。合 作学习的实质是强调“促进全面但非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应以发展 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差异,只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来,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应予以较高评价。评价的目的在这里不 应作为终结性的水平认定,而应发挥激励、诊断、反馈、调控和改进等 多种功能,起到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合作学 习的意愿,最终进一步学好地理,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 所 以,合作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应更重于结果性评价。主要可以采取以下 几种评价方式。 1.根据活动分工和行为成果进行评价。每次 合作学习的活动都应制订明确的目的,严密组织与明确分工,活动中应 注意搜集活动成果,(如活动记录、搜集资料、小制作等),经过认真整 理,并结合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活动能力和态度、 完 成 任 务 情 况 和 成 果 质 量 等 评 定 其 成 绩 , 通 常 应 以 等 级 分 表 示。 2.根据文字性成果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的 基础上,各自撰写调查报告、地理小论文或地理小报,经过对活动的整 理加工和分析,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建议等。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完成报告或论文的质量,如从科学性、思 想性、针对性、实践性、条理性及独创性等几个方面评价其质量。其成 绩评定通常也以等级分表示。 比如上学期,我校初一学生以 “是否应鼓励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为题进行了辩论会。在辩论前,全班 学生分正方、反方,分小组合作准备辩论材料;辩论会后评出了最佳辩 手若干名。这些直接参与辩论发言的同学可视其表现进行评价,而对其 他没有得到机会发言的同学的评价就可能比较模糊。所以我要求这部分 同学为自己这方写一份“最后陈述”,让他们也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然 后 视 其 质 量 进 行 评 价 。 ( 二 ) 要 “ 善 待 ” 学 生 的 错 误 我认为重 视过程性评价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要善待学生的 “错误”。学生的发展本身是不均衡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只要学生积 极地参与、思考了,能力得到锻炼了,那么他们答对答错问题,就都有 其积极意义。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知 识上的错误,有错必纠,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进步必鼓励, 有创造必奖赏。对学生而言,成绩单上固然是一种评价,但课堂上教师 的眼神、笑容和语言不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价么! 五、实践效果 及结束语 我校初一年级在第一学期新教材实验中,开展了五 项较大的活动:1.手工制作地球仪;2.用橡皮泥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图; 3.做天气预报模拟游戏;4.关于人口问题的辩论赛;5.赴鹰山公园进行 定向越野。其中后四项活动都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的。 我 搜集了同学们对以上活动的反馈意见,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出对以上活 动的支持和不同程度的喜爱;97%的同学表示对地理课有了新的认识, 兴趣大大提高;有 5%的同学对活动的组织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包 括希望增加活动的时间,增加合作游戏的复杂性等。有一个同学动情地 写出了她对定向越野活动的感想。“……我喜欢这项活动的原因不光是 它在野外活动,而且在于它不仅考验了我们在地理知识方面的掌握,更 锻炼了我们的集体意识。我们全组同学都非常团结,可以说这次是我们 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取得的成绩,是团结的结晶。我不怕走弯路,因为 伙伴们会陪伴我,我不怕路远坡陡,因为伙伴们会陪伴我。在越野过程 中,我们各显神通:探路、分析地图、确定方向、寻找小旗……每个人 都为这个组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虽然定向越野活动有它区别 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特殊性,但这位学生的真实感受却是我们希望通过所 有的地理合作学习活动都能产生的效果,一种不仅针对知识,还针对能 力、意志和品质的教育效果。 总之,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改 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地理教育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探讨如何让全 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和实践, 我认为只要把握住“强调主体”“促进全体”“关注个体”这三个基本原 则,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合理评价,地理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就会开展 得有声有色,高效而有序,成为吸引学生迈入地理科学殿堂的一把“金 钥匙”! 附: 游戏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新课标地 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 游戏──“看符号,识天 气” [规则] 五对同学成为一个大组,参加游戏的组 每对发给一个文件夹,要求每对同学共同商量,按文件夹中的指示完成 一项任务,而且必须以接力的方式递进:1 号夹子装有天气名称的纸条 (如中到大雪、多云转晴、暴雨夹冰雹等);2 号夹子装有风向标符号, 其上注明有风向;3 号夹子装有对生产生活现象描述的纸条(如风和日 丽、洪涝灾害、飞机延误、庄稼受灾等);4 号夹子装有行为决定的纸条 (如“去郊游”“室内活动”“更换航班出差”“提前收回晾在室外的衣被” 等)。在教室一角放有一个箱子,装有若干生活用品(草帽、雨伞、头盔、 风衣、羽绒服)。 [步骤] 学生小组 1:在 1 号夹子 里抽取 1 天气名称,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黑板上,返回。 学 生小组 2:在 2 号夹子里抽取 1 天气名称,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黑板上, 返回。 学生小组 3:在 3 号夹子里选一句相关的现象描述贴在 黑板上,返回。 学生小组 4:在 4 号夹子里选一种相关的行为 决定贴在黑板上,返回。 学生小组 5:在箱子里选一或两件生 活 物 品 , 穿 上 或 戴 上 , 结 束 。 四 大 组 同 时 进 行 比 赛。 注意:每小组只有一个同学可以上前操作,第二个同学 必须在前一个同学返回座位后,方可开始;如果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则 取 消 比 赛 资 格 。 比 赛 结 束 , 各 小 组 陈 述 选 择 的 理 由。 大家共同评价:看看那组同学配合最默契,完成速度最 快,选择内容最准确,陈述的理由最有道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