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要素
物理论文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要素 获奖情况: 获 2008 年广东物理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获 2008 年广州市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论 文评比二等奖,并在会上交流 一、探索与实践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依据 物理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已成为困扰广大 中学物理教师的难题。不少教师面对那一张张令人无奈的物理试卷时常 常叹息:这个问题我已经讲了 N 次了,例题也讲过了,为什么还做错?面 对一份份让人心痛的高考物理成绩单时往往慨叹:物理教学什么时候才 能走出低谷?确实,目前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更"苦"。学生普遍 反映物理学科太难学了;有的学生甚至到了"谈物理色变"的地步,在" 广东高考选考物理科的考生比例逐年下降,普通高中选读物理的学生更 是寥寥无几"这一不争的事实就是明证。要让物理学科真正成为学生喜 欢的一门学科,让物理教学真正走出低谷,出路就只能是改革课堂教学, 探索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对于"有效"有人指出,所谓"效"包括有"效果"" 效率""效益";有效教学就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的教学。笔者认为:一堂有效的课,应该还要包括一个心理的指标,就 是"效能感"。可见,"有效教学"不但是指一堂达成教学预设目标的教学 效果,体现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教学效率,和教育活动的价值效益的课, 更应该是一堂使师生感到愉快,有教学成就感的课。一堂学生没有获得 进步与主动发展的课不是一堂有效果的课;一堂只有教师满堂灌的课也 不是一堂有效益的课;一堂上完之后师生都精疲力尽,垂头丧气的课更 不是一堂有效的课。 新课程的改革重点体现在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方面。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 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重视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 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 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 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尽 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因此,本文所谓的"课堂有效教学",指的是在 科学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科学习的规律,选 择恰当的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活动的产出与投入比值 尽可能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物理各项能力的提高及思 维品质的养成。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是:①强调学生学习兴趣与自 主性的形成。②强调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发 展需求。③强调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过程性的学习,使每个 学生在课堂里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人近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不断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 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三个要素 二.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要素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 教学的前提。物理教师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关键在教师。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 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 的概念。"教师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能有效地完成 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观判断。 它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关 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影响着教育教 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对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作用。低效能感的教师在观念上总认为:"我的教学水平就是这样了, 况且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有高有低,我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学 习。" 从而也就轻易放弃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相反,高效能感 的教师在观念上总会认为:"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成 长、进步。"那么他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求去转变他们。 可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体现教师的价值追求 与职业道德,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确保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即要自 觉学习、不断增值。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与知识。 本人认为,首先要学习新课标,如《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及《高中新课 程教师丛书》等理论知识,同时要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新课改的脉搏, 提高驾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教与学的心理知识。有的教师只重视 与学科有关的本体性知识,忽视与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的摄取,这是很 片面的。有效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 生怎么活动。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特别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它 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 "心理学化 "以便学生能够理解。(1)一个切合实际、有趣特别的话题引入一节新 课总比生硬而又干巴巴地说:"翻开第几页,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是......"效果好得多。 第三,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应 对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教师要使自己做到粗通各科,本人认为多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由中 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月刊《科学世界》杂志囊括了数理化 生地等知识,是本人每月必读之书,此外《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国家 地理杂志》、《电脑爱好者》、《世界知识》等也是我常常阅读的杂志。一 专多能、博览群书,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2、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有人说,教育的成功来自经验活动加反思。反 思实质上属于一个自我监控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知识水平并不是教 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则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 重要因素。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善于自我监控,善于反 思。有一篇"记录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文章指出:聪明的教师善用写"教 后"经验的方法来为自己积累工作的财富。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写出了 这么一个公式:"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2),说明反思在教育中 的重要位置。 自我反思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后多问问 自己:这堂课有没有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 新课标的要求了吗?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了吗?教 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等等。并及时地把这一反 思过程写下来,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不断巩固好的方面,改善不 足的地方。要知道了解自己和发挥潜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近两年 来,笔者在学校的号召下也慢慢形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把每节课的精 彩与不足之处在教案中及时记录下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手记,作为日 后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依据,这样日积月累就比别人多了一份额外的提 高。 自我反思还可以在相互借鉴中进行。如在科组 之中,多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以及教学研讨活动。把听课与评课过程自觉 地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本人就非常喜欢听课,一有教学观摩的机会, 就不放过。在听课中,本人总是以一种"品味"的心态来鉴赏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的闪光点,并思索"如果我来上,我会怎样做?"这样,通过比较, 就能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不断地进行扬弃、集 优、存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效能感。 3、要对教学成败作出正确的归因 作为教师在教学上遇到挫折时,如果总把失败 归因于运气或者学生的素质,以舒解教师本身须负的责任,以维持其专 业自尊,将不利于教师正确面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另一方 面如果一味把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的话,也会妨碍自我效能感的 建立而产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或无助感,亦难以激发教育的激情。故教师 要对教学成败多作积极的归因,如:努力归因。要相信学生都是喜欢物 理的,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相信只要再努力一些, 目前的状况必然会有所改善等等。以此维持自信心与勇于追求的敬业精 神,促进教学效能感的逐步提高。 上年度我任教的某个班学生全部是选修生物 的,学期初我上课时就发觉课堂气氛沉闷,没人回应我的提问,每次课 后我都有挫折感,他们测验的平均分也是理科班里最低的。我决心改变 这种局面,每节课为努力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降低难度,贴近他 们的水平,为他们搭建学习的阶梯,并常常把物理知识趣味化、生活化, 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班的课堂气氛活跃了, 平均分赶上来了,排在非物理班的第一。 (二)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 教学的关键。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学,学得 怎样。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 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激 素"。赫尔巴特认为:在兴趣的状态下可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 专心,另一种是审思。而专心是一种"集中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 思想的一种心理活动。审思必须在专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⑶可见, 当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时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才能专心地投入到学习 中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米切尔的兴趣结构模型,情景兴趣分为引发性兴趣和维持性兴趣两 种。教师不妨从中下点功夫: 1、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提出了课改 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关于学习兴 趣的培养。可见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是课改的目标也是体现 教师教学的功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 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主要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巧设悬念,诱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电 流的磁效应"的教学中,本人就给同学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刚才我 在校道走时一不小心把自行车钥匙甩进了路旁的雨水收集口,我一看大 约有七十厘米深,井口的网盖又撬不开,身边也没有一条这么长的铁丝, 我只带了上课用的几个电池,一个钉子和一些导线,同学们,你们可不 可以帮老师想想办法。"同学们一听到要帮老师解决问题,都不禁跃跃 欲试议论开来。这种让学生带悬念来探究的学习效果相当好。又如,在 "洛伦兹力"这一讲,本人在课前先把要用到的仪器"玻璃阴极射线管"摆 放在教坛上,学生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仪器立即产生了兴趣,七嘴八舌 讨论起来,想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老师顺势让同学们猜,当学生看到接 了高压电的阴极射线管中出现一条漂亮的绿色光线更加觉得神奇,于是 这节课就在学生浓厚兴趣中开始了。 (2)建立联系,引发思考的兴趣。"联系"与" 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 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学生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激励 学生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的兴趣。 例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 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公路转弯处为什么有限速;汽车转弯 时乘客为什么身体会向弯道外侧倾斜等,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思考。 在讲"刹车距离"时也可以通过让同学们思考高速公路旁的车距确认牌 有什么作用等,这类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经验与学习的联系,激发探索 的兴趣。 (3)在知识的揭示方式上如能够用学生意想不 到的或感兴趣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样也能吸引学生的兴 趣。例如:当学习完"光的折射后,学生知道了经过介质进入人眼的是 折射光线,而且人的眼睛是通过折射光线的方向去寻找物体的位置。这 时候老师就可以说:"同学们,其实你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晚 上看到星星一闪一闪,有没有想过这不是真实的,而只是它们的虚像 呢?"这一意外的信息就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深入思考。有 时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物理的高科技知识(如次声波武 器、高能激光武器、电磁炮等)、适当增加一些趣味物理,调剂学习的 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兴趣的引发虽然能在较短的 时间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却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因而教师 还必须在维持兴趣方面下大功夫。 2、 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古德的研究,意义性和自我卷入能有效地 维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首先,对中学生来说,"意义性"似乎是他们具 有理解问题能力的同义词。而"自我卷入"则是指学生所感到的主动参与 到学习过程中的程度。教师可根据这两点来建设教学的环境,维持学生 的学习兴趣。 (1)建设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意义建构是整 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 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为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就要看准目 标,选准材料,注意内容的深浅要适合学生的程度。例如:静力学、动 能定理的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不求一 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因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 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 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建立让学生自我投入的探究性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得到自主发展。学生的自我卷入程度低,就会觉得 学习是件无聊的事而不愿学习。对此,Glasser(1990)建议教师采用" 领导式"的授课方式,这样能提高学生自我投入的程度。《标准》在教学 建议中也提到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而探究 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与途 径。它是针对灌输式教学而提出来的,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 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地卷入到"发现"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研究受迫振动与共振时,在一条水平 张紧的线上吊着七个摆,A、B、G 等长,当 A 先起动后,让学生观察整 个过程的变化,学生从最先看到其他摆随 A 摆开始摆动,之后会发现 B、 G 摆振幅最大,细心的同学还能发现各个摆不会同时向一边摆动。教师 不要把这些应由学生发现的现象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在他们发现问题后 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摆振动的周期与 A 摆的关系;振幅最大的摆与 A 摆 有什么共性;各摆不会同时摆向一边这与什么物理定律有关等问题。 (3)设定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一 个遥不可及的"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才不至于陷入失败--能 力缺乏--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这一点对于后进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 的目标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将自己以前的失败归因于缺 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三)创设有效能的"互动"与"生成"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 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 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生成的,生 成是互动的结果。创设"互动"与"生成"的学习环境是高中物理课堂有效 教学的保证。课堂里的互动包括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教材间的互动 等。"生成"指的是因互动而产生的"变化"。可见,互动是生成的基础, 而生成则是互动的升华。一堂有效的课离不开互动和生成。怎样才能促 进课堂的有效的互动与生成呢? 1、营造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的个体,课堂 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场所。一个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应 该是怎样的呢? (1)多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即鼓励学生提 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选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多提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 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讨论互动。如借助设问、提问以促进 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不断处于兴奋之中;还可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 如小组抢答、分组答题比赛、辨论等。教师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在 互动中促进精彩生成。 (2)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要只顾着自己的讲 演。如果一堂课没有学生活动, 即使老师讲得多精彩,也不是有效的课。如果一堂课 没学生没有感受到挫折、悬念、思维的撞击,没有似是如非的迷茫,也 没有阔然开朗的欣喜而只是平淡如流水帐般,这也不是有效的课。教师 要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关注全体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仅 仅关注那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要多创设合理的物理情景,给学生留一 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源泉;这比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所有原理和定义 呈现给学生更具生成性。 2、要善于观察及时调控 互动的课堂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与引 导的功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 生的学习行为状况对课堂教学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控, 才能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 (1) 控制情绪,避免压抑与亢奋。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一个人的 情绪处"中性"状态,过于冷静和过于兴奋,都将影响 学习的效果。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有表现厌烦的行为,如看窗外、玩 笔、转书等小动作,就应尽快转换新的话题、新的活动或增加教学的挑 战性和变化性来调整教学。例如,讲一个物理有关的新发明或一个物理 学家的趣事,使学生适当轻松一下。当学生过度兴奋,情绪激昂时,其 原因可能是学习常规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是教学问题过于简单,或情 景富于趣味而缺乏智慧挑战。教师也要即时进行调整。当学生久座烦躁 时,也不妨调整一下进度休息轻松片刻。当发现学生对教学有疑难,如 频频回头询问其他同学时,就应对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帮 学生跨越障碍......使学生情绪处于可控状态。 (2) 控制生成,避免徒劳与泯灭。课堂的生成,有 的是有良性的积极 意义,需要捕捉与点拨。例如:在《欧姆定律》中有 这样一个问题:小鸟站在裸露的高压电线上,却没被电死,为什么?学 生各抒己见的争论:小鸟是绝缘体;小鸟身体电阻极大;小鸟是电不死 的;小鸟只用一只脚站着;通过小鸟身体的电流很小......面对各种答 案,教师就要作出控制,表示已经有同学的答案接近了,从而引入个知 识点的学习。 有的是不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这就需要教师 智慧的控制。其中有些发散性问题,学生活跃的思维可能生成五发八门 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了《超重与失重》这一内容后请学生想想还有哪 些情况能体验到,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了:坐太空船、跳笨猪跳、跳 伞、去游乐场坐过山车跳楼机、蹲下起立、飞机遇气流急降、跳楼不过 体验完就死了...,学生越来越兴奋快收不住了,教师要冷却一下,请 学生回到主题,并将与生活有关的情况按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分类。 三、结束语 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物理教师追求的 目标。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 学习过程和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 中,从以往的表面认知转变为高效认知。只要我们理解了有效教学实施 的三个要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控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并把这些要素在支用到实践中,它的实现就 是可触可及的。 注释 ⑴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教育出版,1981 年 ⑵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8 年 ⑶林崇德主编,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湖 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 参考文献 1、CM 查理士原著,金树人编译,《教室里的春天》, 1999 年 2、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8 年 3、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教育出版社,1981 年 4、林崇德主编,李洪玉、何一粟著,《学习动力》,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5、谢盛斤、王华敏著,《教学的艺术》,广东教育出 版社,1998 年 6、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教育出版社,1997 年 7、高凌飚、陈冀平、张军明主编,《物理教学与学业 评价》,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8、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 100 条建议》,中 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