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心得)之让学生多动手——在“实验—探索式”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让学生多动手——在“实验—探索式”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物理论文之让学生多动手——在“实验—探索式”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 ‎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知识来源于先人的实验和实践;是先人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抽象、综合、推理和归纳而上升到理性的东西。今天的物理数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先人的正确的处理问题方法和研究方法,经过自己的实验,并在实验中进行探索,自己获得这些知识。只不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实验和探索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是走先人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正确之路。但是学生们是自己探索出来的。这样做会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开拓新知识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整个物理教与学的过程中,就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这样就会让学生丢掉“拐棍”。所以物理教改必须从注重实验的方向入手,力争让学生多动手。‎ 一、在概念和规律课的教学中,若在仪器数量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的实验;引导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归纳去获得老师所要讲的知识。‎ ‎    例如:在讲“透镜”‎ 一节时,我先准备了二十五套实验仪器,测出每一个透镜的焦距,写在标牌上放在每个实验桌上,上课后让学生自学五分钟时间;只看书上262页—263页的上班页,获得凸透镜、凹透镜、光心、主轴、焦点和焦距的概念。然后给以简单分析强调一下。再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1)凸透镜成像都是实像吗?(2)凸透镜成像有何规律呢?下面让学生开始实验,用实验来解决他们归纳的结果(在学生归纳时老师要给以指导)。完后再出示小黑板另一面上的问题:凹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换凹透镜做实验寻找成像的特点。十分钟后提问学生起来回答。‎ ‎    这个教学过程中,就如这些规律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一样。他们的学习是在重复做科学家们以前的工作。在他们开拓并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并且还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疑难性的问题。有的习题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虽然能讲明白,但往往有些学生不够信服,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感性知识。所以仍抱有疑云,总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推翻你给他们的结论。若条件允许,用实验的方法去解决它岂不更好吗?比如我上几何光学习题课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 ‎   ‎ ‎ 例如(选择题):在凸透镜左侧焦距以外放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右侧的屏上得到它的实像,若将透镜中央部分遮住,则:(1)像的中间部分消失了,(2)像变暗了些,(3)像消失了,(4)以上说法都不对。‎ ‎    备课时我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1),又不宜生硬地去反驳谈他们。但是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的好,那么如将透镜去掉一半,去掉四分之三后,成像又如何等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把这次习题课搬到实验室去上。课前我先准备好二十五套仪器(长吃板、蜡烛、凸透镜、屏和半径为透镜半径五分之三倍的不透光圆纸片)。上课后我先提示和讲解了三道题,最后处理这道题,当我读完题后,大约有一半还多的学生回答是(1)对。并且立即争论起来了,也有一部分同学用期待的目光等待着我的裁决。我说:“我不给你们裁决,你们让实验说话吧,你们每张桌子上都有这些东西,你们自己实验一下”。同学们立即动起手来,没出四分钟,所有的同学都做完了,效果非常好。这时我再给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机理。结果这道题处理的很顺利,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最后让学生课后讨论若将凸透镜遮住一半或遮住四分之三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    上述的两次课都属于“实验—探索式”教学,有的课则不能生硬地去套用。可根据学校的条件、课的内容,采用“综合启发式”、“设疑探讨式”等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为课的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所以教学方法就不能是单一方式的,要灵活选用。但是宗旨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在很好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