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习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当前,各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从3月底4月初在浙江,到4月下旬在陕西,再到此次在山西,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在考察中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调研。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是在这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5年来,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次来余村,看到村里的大变化,习近平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 习近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总书记赴浙、陕、晋的三次考察行程和重要指示,鲜明传递了一份定力、信心和决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3月31日,习近平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他指出,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习近平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总书记的话语,表达了鲜明的导向,就是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环境。 4月20日,习近平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指出:“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曾一度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此,习近平先后6次作重要批示指示,中央派出专项整治工作组,将上千栋违建别墅彻底整治。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站在青山绿水间,习近平深情凝望大山,深刻告诫在场的党员干部。 在考察现场,习近平强调: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在最后一天听取汇报时,习近平再次对陕西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如果说余村以多年的成功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伟大,那么秦岭别墅问题则从反面提供了破坏生态必尝恶果的教训和警示。尤其眼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球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形势下,务必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战略定力,绝不能重回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搞一时一地发展的老路。 5月12日,习近平专程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听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情况汇报,沿河岸边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两岸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情况,对太原汾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表示欣慰。 “九河”一度几乎全是黑臭水体,汾河受到严重污染。2017年6月,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提出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要求。为了彻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汾河水质,太原市先后启动治理工程,使“九河”重现一碧万顷。治理之后,“九河”沿线新增184公里快速道路,成为交通干道和景观通道。 站在汾河之滨,总书记有着更深远的考虑。他说,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 让我们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定能早日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双胜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今年4月,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连续第八年参加义务植树。 这些年,我国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增长,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减少。在北京,自2012年启动首轮百万亩造林以来,共在平原地区栽下160多万亩森林,人均绿地面积从2012年的10.23平方米增加到了2019年底的16.4平方米。在内蒙古西部的库布其沙漠,三分之一的沙漠得到治理,库布其治沙实践经验获得世界认可。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近年来,各地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 安徽在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中,构建完整的梯级湿地体系,实行防治与修复并举。西藏对74个县(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超过53万平方公里。在青海三江源地区,17000多名生态管护员开启新一轮生态巡护。与此同时,“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纲要制定出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布局完成,清洁能源使用全面覆盖。监测显示,长江、澜沧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Ⅰ类,黄河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来以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一批制度出台实施,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 充分发挥督察利剑作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从2015年开始试点,到2018年已实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例行督察全覆盖,并对20个省区开展了“回头看”。各轮次督察共受理群众举报约19万件,移交各类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超540个。极大推动落实了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国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一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目前,全国共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超1.18万个,保护面积覆盖陆域国土面积的18%。全国森林面积已达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96%,近20年来新增植被覆盖面积居全球首位。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2015年的73个,增加到2019年的157个;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