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音乐论文之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课前精心预设孕育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音乐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音乐课都有“新鲜”感,才会孕育出学生恒久的兴趣。 精彩的开端使学生进入了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音乐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有了精彩的开头和丝丝相扣的中间环节还不够,一堂课的结尾也不容忽视。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也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音乐结尾,好的结尾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升华主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挖掘教材正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以美助德的主张。随着对外门户的打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大门,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虽也不错,但却不适应小学生唱、其中“哥呀”、“妹呀”、“爱呀” 等歌词,不少学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让这种负面影响不受抵制的发展,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吗? 三、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去欣赏美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寻找快乐。不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学生,是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只由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知识糅合到音乐活动中,让学生顺带学习。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应该是充当策划人和欣赏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学生能够做到的事情,教师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干,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如在训练《母鸡叫格格》这条练习曲时,我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待唱熟练流畅后进行二部合唱,最后进行竖笛合奏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归纳这条练习中出现的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等,通过这些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编排节奏、旋律、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自念、自吹竖笛,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第一组自唱旋律,第二组用竖笛吹旋律,第三组念节奏做动作,第四组用打击乐器配合敲节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种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达到了目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寻知识、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因而,小学教师在开始讲授音乐课程时,首先要让小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小学生对学习音乐树立信心,抛弃惧怕音乐的心理意识,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小学生求新、求趣的强烈愿望,采用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新颖形式,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