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与体会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与体会 南昌外国语学校 胡先春 关键词:教学手段 兴趣培养 桥梁作用 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日新月异,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技术,也逐渐逐渐的在社会各个领域普及开来。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术,已经成了当今步入社会的一项必不可少,必须掌握的主要生存技能之一,所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教育在广大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已经倍受重视,成为学生必修课之一,信息技术作为一个20世纪末新兴的课程,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去对待它呢?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众多计算机教育战线上的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教师不但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活跃的思维以及一颗年轻而富有爱的心灵,然而信息技术课又与别的课程不一样,它表现在既注重理论的同时又非常注重操作,对学生而言,应该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锻炼。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已由原来的教授DOS命令、五笔打字、WPS排版转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3/WORD,FLASH等所见即所得的图文混排,以及图片处理、动画设计等等内容。内容已经涉及到了计算机的软硬件使用的多个领域。而面对全新的授课内容,满眼的窗口操作,飞快更新的硬件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相关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计算机培训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确定、学习和运用都要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而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正好与之相合。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处理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所以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授重点应在于教会学生能利用计算机灵活的解决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 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应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讲主要内容,明确上机任务的要求,留大量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练习中辅导,练习中提高,鼓励学生探索、自学。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兴趣,从“要我学”“玩游戏”转变到“我要学”“练能力”。 由于上机实践内容的比重加大,这就要求备课过程中,不但要熟知技能,更要能够准确概括知识点,明确有哪些必会知识点,再结合实践,动脑筋多出操作练习题。这时抱着几本书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走出去多看看社会上电脑发展得怎样了,人们正在用电脑做什么,有什么样需求,然后再来教授学生。 现代教学手段已经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转向了多媒体教学。窗口操作界面如若没有投影仪、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光凭教师讲解、描述、说明,学生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操作过程的。而当今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环境,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效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擅于总结归纳、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例如,大部分软件的操作界面都有文件、编辑、窗口、帮助菜单,文件菜单下都有新建、保存、退出命令,编辑菜单下都有剪切、粘贴、全选命令等等,只要有心,就能够在多门课程中触类旁通。要想真正学好计算机,必须大胆实践,把计算机从高科技的神坛上拉下来,树立计算机只是像机床、电动机一样,是一种生产工具。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在摸索中进步。 信息技术课不是简单的理论授课,让学生动手制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可以说,信息技术课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考试的压力很重,计算机是非考试科目,课后不可能会有多余的时间去使用计算机,操作计算机,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手动锻炼,是一个主要问题,所以一般让初中生练习好打字是基本,每堂课后,给五到十分钟让学生手动练习,效果比较好,可以锻炼好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 除此以外,信息技术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了教育计划,是小学,初中到高二年级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现成软件的能力。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本身的性质(是一种工具)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与其他课程的特点。所以,对于每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动手(上机练习)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新的适合时代的教学方法,以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研究: 现代教学的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关于这一点,我想永远都是正确的。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 (1):课堂讲授应以学生兴趣为上 也许很多老师会发现,学生是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的,但是,学生对于微机上所介绍的知识却没有兴趣,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在于游戏,影视等一些神奇的事物,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呢?是否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呢?这是计算机教育方法中,很值得讨论的一个环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 对教育非常重要。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20世纪初,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需借助的“保险丝”。杜威也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试问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主体。下面以自己教学中的一次教学为例如: 我在讲到Flash制作综合运用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也不是直接去按照书本的上的方法照本宣科的去一步一步传授,而是起先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小的MTV,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个高年级同学制作的一个小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后,并让大家对这个作品进行评价与思考,说出这个作品的优缺点,并同时思考这个MTV中的动态影象,唱词,声音功能都是如何实现的,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是否做的到。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个MTV动画就有了兴趣。纷纷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并自己在下面展开实践。而教师此时的角色就仅仅起到一个辅导作用。通过分析MTV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实践,也按照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思考,摸索出了MTV的制作方法。有些同学还同时找到了实现唱词制作的多种途径,同学们经过摸索与探究,即学到MTV的制作,也学到了书本上应该要学的内容。同时又训练了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一定的创造性。 (2):使用现有的技术与条件创造一个健康的游戏环境与交流环境,使得学生在游戏的互动环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会必备的技能。 也许有些老师会认为学计算机,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刚才讲了,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热情很高的原因是在于可以上网,可以游戏。其实,计算机的很多操作是很枯燥的,比如说刚开始的键盘练习、鼠标练习,打字练习。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把游戏与教学整合起来,让学生在享受虚拟环境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学到知识与技能!例如,可以让Windows里自带的纸牌游戏程序让学生练习鼠标。按照纸牌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去点击,去游戏,去记分,从而达到练习鼠标的目的。练习打字,也不一定要使用TT等之类的打字软件,因为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而言,TT等打字软件,操作往往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我们可以就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上因特网进行交流,可以在校园网中设立一个论坛,或者在QQ上成立一个群,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相关软硬件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交流到了知识,同时也练习了打字,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两全其美之策。 2、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 如果有人说学计算机不用思考,那这个人肯定学不好。而事实上学任何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背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IT业和别人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远,所以,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应该带上这份责任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我们在学生练习word电子报刊制作时,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则,教师让学生动手练习的时候,尽量不要固定练习完成的格式,平时练习的时候,最好多让学生按照自己所构建所想的去实现效果,因为这样就不会固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同时训练自己的创意。例如:在将Frontpage制作网页时,练习的时候,我从来不规定死网页的布局,我让学生自己去布局,需要什么素材,自己去网络上找,甚至连设计内容专题都让学生自己去构思,然后做完之后,反馈意见,这样,你会发现很多很有特色很有意思的网页,都充满了学生自己精心的构思与设计。 3.设计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桥梁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在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需要广大教室制定更完善的教学策略。设计良好的课堂环境。从我们教师方面说,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就是要能引导与培养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发掘不同学生在计算机学科不同方面的潜力,并且因地制宜,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待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问题,让学生顺利渡过能力锻炼的沟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启到一个良好的“桥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第一,起到在学生与多媒体教学装备之间的一座桥梁的作用,作表率,传授理论的同时多演示实际操作,教会他们动手的基本方法,然后扩展练习深入研究。同时也教会他们使用面前的计算机学习与收集情报的能力,第二,起到一个在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的作用,能够评价他们学习成果,能够良好的与学生开展协作性学习,形成师生互动,师生交流与反馈。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可以供参考 一, 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专题素材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 另一方面,在专题学习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这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如提出问题、拟订计划、收集信息、记录统计、分析整理信息、发表意见、讨论交流等,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各种基本技能,也获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进行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从而体验更深刻,知识、经验更丰富。 二, 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一般对动作的体验较深,教师在进行“复制”和“粘贴”的教学中,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复制”和“粘贴”的过程与盖图章的过程联系起来,或者将此过程比喻成拍照和洗照片。 另外一个重要的做法是,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发挥其特长的机会,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学习。比如,在“画图”软件的“选定”和“移动”工具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媒体素材,向他们提出不同的任务。像可以让学生将音符选中,移动后组合成不同的节拍;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建筑、花草、人物等图案;或者让学生参与客厅地面瓷砖铺设,设计出各种既实用又美观的方案。又如,同样是网页的浏览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收集资料。总之,应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体验,运用各种模式参与学习,并进行各种交流活动。这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学生至少会从一种模式中受益。 三, 多提供师生协作的机会 许多教学参考资料上都提到了协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不错协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一般我们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当然,仅仅给学生分组并不能确保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目的地给予引导。 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 当然,一开始可以是3-4人小组内的合作,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后,我们可以尝试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比如,如果有一堂课叫“设计《南昌文化旅游》幻灯片” ,那么在这一堂课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组专门收集南昌近年来发展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写出调查报告;有的组负责收集有关南昌的历史,文化等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制作一份精美的介绍南昌的多媒体作品;有的组负责设计旅游线路图,为不同需求的游客设计出比较适合的旅游方案;有的组则专门收集有关南昌特产的资料,设计出可供游客参考的天堂购物方案。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改进和汇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以便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合作,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探讨: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诗,用来形容信息技术这么学科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就必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信息技术,学习这门技术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而为了这种适应,是否就要在每次软件、硬件的更新时,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新呢?我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很难有这样的精力去适应这种需求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到底以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信息时代,没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就没有能够抓住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那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从国家社会的角度出发,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国家就很难步入世界先进之林。所以,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初步掌握用这种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这样的目的下去培养学生,是否就等于教会他们使用现有的软件而已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信息技术教育和电脑培训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本,而是要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并且还要教会学生注重关心身边发生的时事,怎么说呢,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着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而这一点对于将来的发展犹为重要。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试问若干年之后,现在的软件还所剩有几?若没有自学能力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引起各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从现在的软件普及率和市场占有率来看,几乎都是外国的产品。硬件技术几乎也等于零。若长此以往,中国的IT产业将被他人所垄断,这是每个人都不愿见到的。所以为中国的IT业培养人才,就要从现在做起。 用一句话来说:“我所理解的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教学思想内涵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只是因为教计算机而教计算机,而应该因为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向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宣传计算机所代表的现代科学意识、培养他们的现代学习意识和现代学习习惯。” 3、由此而引起的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信息技术的考试制度和方向。从教育制度的改革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个方向―― 能力的培养。会考明显加大了能力的测试。而对于作为衡量当代人能力的标志之一的信息技术来说,更要注重能力的考核。那么考word、excel等知识,是否就是能力的测试了?这当然是能力的考核,可是这样够吗?为了体现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我想至少还应该增加这一部分的能力考核。 新课程改革的信息技术课对教师的要求 (1) 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同时也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科学发展到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一把传播信息双刃剑,计算机在帮助人类解决复杂难题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一些困扰。例如,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不健康的信息,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健康,日益精彩的电脑游戏使得学生沉迷于此难以自拔,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以崇拜电脑黑客为荣,喜欢研究病毒,木马等对计算机造成破坏的违法程序。因此,作为一个计算机老师,有责任将学生引导入正轨,首先要提高自我修养,遵守网络道德,遵守计算机安全相关的法律,自己不看且不下载,不传播不良信息,并且把计算机犯罪以及不良信息的危害性告诉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而不是盲目的收取信息,而不是盲目的崇拜黑客等不道德行为! (2) 与时俱进,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既然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因此教与学必须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所以,对于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就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社会的变化,时时刻刻关注日新月异的科技,把先进的硬件,软件与技术带进课堂里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学习与进取,不断的积累获取新鲜的血液,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这样才能够走在知识的前列,把最快,最新,最好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于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当今世界,对周围的事物发展更加有兴趣,也使得信息技术课堂走出课本的束缚,让信息技术课活起来,成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课堂。而不仅仅是应付会考的工具。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慧,去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奠定基础。 参考书目: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多元教育》 作者不详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