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

语文论文之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 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 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健康成长;课外阅 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 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 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 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 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 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 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可 以读。这本来是特别有道理的。但一旦面对孩子,这种道理有时会变的 无力,因为孩子似乎除了对那些我们认为益处不大、趣味不高甚至有些 无聊的东西感“兴趣”外,死活不能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兴趣。于是我们 就有必要“引导”,于是我们就会当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交给 孩子,我们的理由是: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兴趣, 他们的兴趣依赖我们的培养。于是,就有了十几年长盛不衰的“读书教 育活动”。偶尔,学校老师也会推荐课外读物书目,可那绝大多数都是 老师们小时侯的畅销书,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远离今天的孩子的兴 趣。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 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 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 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 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 校》能畅销全国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有个体差异的, 有一些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稍大一些又会有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因此, 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描写青少年爱情心理的作品也未尝不可,比如《少 年维特的烦恼》、《猫狗之恋》等,阅读这些作品不是鼓励孩子们早恋, 恰恰相反,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2、课外读 物要能适应孩子时尚的需求前几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 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郑渊洁也就自 然而然地成为“童话大王”。孩子们“我为书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 拥有一套而想方设法的努力。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 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忽略、甚至粗 暴的给扼杀。但是,更多的时尚图书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这些流 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 对待这种时尚阅读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要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 时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如果我们有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的, 那么,正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孩子能够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的。二要积极的引导这种时尚。 3、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阅读经典名著是 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 当我们看到,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 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 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 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 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二、“儿童急走追黄蝶”------追求课外阅读 的理想方式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 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2002 年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 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 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 读的方式。 1、开放性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 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 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以宽饶一些,更宽饶一些。如果 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 废寝忘食;如果翻动了书本的三页,还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 能责怪孩子,那只能是书本身的问题了。如果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 吸引着孩子,如果孩子一旦被吸引住了,你会发现那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就算你想阻断也阻断不了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 我们的课堂上总会有那么几个躲在书桌后面的“冒险阅读者”。我尝试 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教师开列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开列书 目,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的内容涉及人文 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 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放性的阅 读方式,除了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在阅读的量上也应已宽 容的标准来对待。在实践中,我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孩子的 阅读量有增有减。 2、放松孩子的阅读负担 结合课外阅 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我们老师对孩子课外阅读时常提出 的基本要求,因为这是检测孩子课外成果最简单的外显性行为,当然也 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干涉行为。同时,我们往往把课外阅读单单视为“课 内阅读”的补充,单单视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其实这是鼠目寸光, 是狭义的功利主义。于是,就有许多关于孩子读书的书,比如教材和教 辅;老师们也有许多教孩子们读书的技巧,比如如何读懂一个词,一句 话,如何去回答一篇文章通常可能会有的提问等,总之,几乎无一例外 地都是有关方法和技巧的东西。但是几乎没有人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孩 子产生强烈的阅读的欲望? 我认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 感,但不能强求。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的 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宁愿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 阅读,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 想;也不愿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读后感成为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 干涸的沙漠。 当然,课外阅读并不排斥阅读后的表现,当然这 得先问问孩子们是否愿意,是否有这样的冲动和兴趣。如果有可能的话, 我们当然可以让孩子们写写读后感,做做摘录,在学与玩中培育孩子的 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三、“万紫千红春满园”---------珍视孩子 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我们怎样面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体验? 这又是一个很现实的很严峻的问题,因为阅读总有体验我们必须面对; 因为体验的不公正遭遇是会影响阅读的动机的。 1、允许存在阅 读体验的差异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 纯粹的孩子与书本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孩子的个性、 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也就是对课外 读物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 面对阅 读的差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即认为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合 理的,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成果,其中包括孩子真的思考、真的体 验、真的感悟;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即允许这种解读的差异 的存在,并且要支持和鼓励在课外中的体验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 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 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2、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孩子通 过课外阅读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对阅读内容的体验 和感悟中获得的。从促进孩子持续阅读的角度来说,有表现就是最好的, 有表现就是有热情、有兴趣、有欲望。我们在过去犯的错误就是把课外 阅读的教化功能看的过重!现在看来,这种看法实在是太功利了,阅读 首先是一种享受,因为得到享受所以喜欢阅读。阅读的表现只要是没有 危害就是正常的,就是应该被允许、鼓励的,毕竟,表现愉悦可以有许 多方式的。 四、“春风 又绿江南岸”--------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给孩子搭建一个表现 自我的平台关于课外阅读总是要提到指导的问题,怎样指导孩子的课外 阅读?说起指导,就会让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厌其烦的方法和技 巧。其实,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其次是我们给 孩子的书是否有足够的魅力;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这样说来,关于指 导已经说了很多了,如果还要说,那就有什么能让孩子的阅读之火越烧 越旺,我想是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 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 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 中的个体行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 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 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是一个壮举!举一 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受益的首先是孩子,又不仅是孩子, 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