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兴趣
美术论文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兴趣 摘要:据有关专家对农村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出的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有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关键词:初中美术 培养 兴趣 美术还要培养兴趣吗?一般人认识,美术、音乐、体育这些科目学生本来就很有兴趣,根本不需要培养,其实这种认识是很偏见的,从外表看起来,他们是很喜欢,在学生的心目中认为美术课没有什么压力,画的好一点和差一点都能完成作业,这才是他们喜欢的理由。我从教小学、初中美术五来年,认为学生还没有把美术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对于美术教育的真正含义很不了解,其实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什么会越来越低呢?我觉得主要受以下方面因素影响: 一、环境因素影响 1、社会封建思想影响 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着中国画这样悠久的历史,但在一般人的眼里,学美术要成为画家才算有出息,但这毕竟是少数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从事美术工作的人才,如设计、建筑、雕塑等。特别是设计类,现在收入应该还是不错的,可这些工作岗位大多在城市里,农村信息闭塞,不知道美术有多少工作岗位,就觉得学美术是根本没有前途的。 2、家庭影响 在孩子刚入学时,多数家长对孩子兴趣爱好都非常重视,只要孩子有兴趣什么都让他学,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能给予鼓励和夸奖,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美术兴趣还是很好的,到了高段,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教育因素影响 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配有美术专业教师,但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学校非常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一所学校的好坏就看有没有升学率。所以有的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近几年虽然有很大改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变,上美术课时,由于条件有限,配不上多媒体,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老式的,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1、打开学生的心灵窗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上八年级《卡通天地》这一课时,当老师要求作业画同学卡通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自己的朋友,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自己朋友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好设计些;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卡通画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2.用肯定的目光对待每一个学生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3、挑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美术兴趣 A.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 ,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上七年级的《校园环境标识设计》这一课,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实地观察,对我们学校的标识进行梳理,小结出哪些地方还需要标识,用什么内容比较好,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把美术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又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B.挖掘现代教学设备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七、八年级的国画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C.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七年级的《徒手画校园》这一课,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可以画学校的一棵树,一幢房子或一个花坛,绝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思维也不断在更新,必定能走出一条适合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道路,美术教育的明天是美好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