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求真寻质重和谐,展现“无技巧”境界
语文论文之求真寻质重和谐,展现“无技巧”境界 求真寻质重和谐,展现“无技巧”境界张波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江苏 灌南 222500 在中小学作文教学技巧第一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在中高考作文教学中重讲技巧的背景下,笔者试图反弹琵琶,“弹弹”“无技巧”,旨在抛砖引玉。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学习作文了,其中就有技巧。学习与掌握写作技巧,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具体地说,必须经过“生”、“熟”、“化”三个阶段。所谓“生”,是初学阶段,对技巧开始认识,在写作中一般是模仿地运用技巧。所谓“熟”,对技巧逐渐熟悉,能够在写作中熟练地运用各种技巧,具备了运用技巧的基本功力。所谓“化”,是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技巧,在写作中已经没有任何矫作的痕迹,达到熟能生巧、熟能化巧的阶段,进入技巧的“自由王国”即“无技巧”境界。“生”、“熟”、“化”,也就是入“格”、合“格”、破“格”三个阶段。巴金老人深有体会地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是十分深刻的见解。当然没有任何技巧的文章作品是不存在的。所谓“无技巧”,不是说真的没有任何技巧,而是指运用已达到“化境” ,熟练异常,出神入化,运用自如,游刃有余,使读者看不到作者运用技巧的任何痕迹。例如大文豪鲁迅的许多杂文,往往面对敌人,喜笑怒骂,谈笑风生,笑藏机锋,寸铁杀人,充满了严密的逻辑性和作文的各种技巧,达到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地步。大文豪巴金晚年的五集《随想录》,用蘸满泪水的笔,与我们整个民族一起忏悔、一起总结十年悲剧,往往从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物、一种现象谈起,随想随录,自由自在,千字文中间却能够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是“无技巧”境界的典范作品。“无技巧”境界的特点是什么呢?1 真实“真”作为宏观世界的规律性和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它自身无所谓美与丑。但是当它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所运用时,即改造世界时,它就体现人的创造的意识、智慧和力量,具有了审美意义而成为审美对象。这时,它不仅包括哲学上的“真”,而且包括文学意义上的“艺术真实”。一首古代的童谣:“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皆不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故作惊人的描写,也没有非同寻常的构思,看起来没有什么艺术技巧可言,但真切地再现了自然雪景的真实。一片又一片的雪花,悠悠飞入雪白的芦花丛中,便再也难以分辨,二者融为一体了。“无技巧”的真实,是使艺术真实更接近生活真实,使读者深深感到事理的真实、现象的真实、人物的真实、氛围的真实以及作者抒情的真实,因为用了熟练的高超的技巧才使内容的真实性达到了如此的境界和艺术效果。2008年茅盾文学奖第一人贾平凹称:“获奖作品《秦腔》是我对于一些社会现状的记录,我是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给时代留下些印记。” 这部作品正体现了这个境界的特点。究其实,艺术真实要求技巧的表现,达到技巧形成的自身消融。也就是说,读者不再感到技巧存在的形式,而是为技巧所表现的真实内容所征服,产生了思想、感情与生活经验的共鸣,技巧的圆熟使内容的真实产生了极强的可感性和可信性。内容即具有形式于其自身。要达到技巧的完美境界,要求作者运用技巧时要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即无为而为、无法而法,连自己也不感到技巧的存在,让一切归结于内容的真实。作者运用技巧的才情智慧,与那表现内容的内心体验完全融为一体,正如庄子“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如朱自清、冰心一些作品。2 和谐和谐,自然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和谐,一是指艺术技巧与表现内容的高度统一,精当地表现内容的真实;二是指各种技巧的配置结合,成为一篇作品完整的艺术形式,血肉相依,相辅相成,决无互相抵牾,支离破碎之感;三是指运用技巧能够把握住分寸感。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艺术的分寸,要求艺术表现的节奏、色彩、情调等等,都适应内容的特定要求,做到虚实相生、疏密相间、浓淡相宜、刚柔相济、张弛结合、抑扬适度……技巧的艺术表现高度适应审美主体的身心的节律。艺术表现的分寸感,从根本上说,就是放纵与控制的统一。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仿佛随着酒意,用了二十多个“也”字,或写景,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走笔行文洋洋洒洒,淋漓酣畅,如行云流水一般,意态悠悠而轻漾,富于随意性的宽拓和流动感的舒缓。然而,文章由山及亭,由亭及人,由游客及“醉翁”紧扣一个“醉” 字来写,每一个部分如诸峰林壑、酿泉山亭、亭之四时、四时之景、宴前酒后等,是由远而近、由客及主落笔于一个“亭”字,以提示和抒写纵情山水的醉翁之“醉”。结构是“亭”与“醉”的形神结合。文笔的自由放纵与章法的严谨,构成了状物写景、布局谋篇和自然和谐,正是放纵与控制完美结合的一个范例。放纵,是指艺术技巧的运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潇洒自然,是艺术表现的最大自由;控制,是指运用技巧的自制性,归趋于表现效果的集中、强烈和鲜明,技巧又必须丝丝入扣。两者对立统一,才能产生和谐的分寸感,即以“自由”的形态表现出“不自由”的规矩,是寓控制于放纵之中的“无技巧”境界。3 质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语如白话,却自然清新,是“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技巧美,是艺术的归真返朴。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见泪,恨别鸟惊心”,无丽词丽句,却字字血泪,也是归真返朴的美。可见,运用技巧的真实美、和谐美,必然形成文章作品风格的质朴。凡是优秀的作家,只有达到“无技巧”境界,才会有“无技巧”的质朴,形成风格的成熟,其作品才会通体皆朴。散文大家吴伯箫青年时期学习写作,一味追求技巧,追求词藻的华丽,诚如臧克家向他指出的那样,“你在你的‘山屋’里写的那些散文,实在说,有点华而不实,——即形式美而内容差。记得你写过一篇《萤》,把从类书上查出来的有关材料,都选用上去了,文字很漂亮,读过以后,难免有堆砌雕琢之感。”经过几十年的磨炼,其风格返朴归真,显示“无技巧” 的质朴美。如选在中学教材中他的文章。质朴是美的至极,是技巧的简炼成熟、点化传神而显示出来的丰采。绚烂之极则归于自然平易、归于冲淡质朴。总之,“无技巧”境界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境界,当然也不是不费多少功夫和力气就能企及的目标。学习技巧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写作实践中潜心学习新旧技巧,同时也注意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一定能够到达“无技巧”的境界。如古人云“功夫到处,处处是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