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乐学、会学”生本课堂信息技术课实践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乐学、会学”生本课堂信息技术课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论文之“乐学、会学”生本课堂信息技术课实践研究 ‎ ‎  ‘乐学、会学’生本课堂是根据“生本教育”理念提出的。什么是生本教育?教育专家、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阐述的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申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性,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生本教育的目标“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其目的是“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体现”。强调不能压抑、控制人的自然生命。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一反“超越生命,超越人的自我发展的追求”的教育。他认为,人要生存,就要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适应环境。从矛盾论观点上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有句话说的好“主动是幸福,被动是痛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终端,那么所有的一切都要在学生身上落实体现出来。为此很多时候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不能不说那是种强迫式灌注式学习的结果,犹如拔苗助长一样,强加外力,没有遵守自然规律,对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摧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郭思乐教授引用了把土地还给农民的例子,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老师的作用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也就是说让我们去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情景。这个显然要比我们以前的那种教学模式难了很多,原来我们更加在意老师讲的如何,按照自己的意图把课顺利的讲完,好象就是好课了。而如今要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以是否适应学生学习,是否适应学生发展,是否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为标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教师的要求和责任心所在。‎ ‎  “生本教育”理念来到身边已快一年了,在这段时间中,有激动、有迷惑、有矛盾、有彷徨……有太多的感受。从最初学校提出‘乐学、会学’生本课堂时的激动,到自己想付之于实践但不知如何下手的彷徨,再到实践之后很多的迷茫。但是我想,这一年的时间太短暂,对于刚接触“生本教育”理念的人来说,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与历炼。我想小结一下这段时间以来的实践情况。‎ ‎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内容覆盖面比较广,更新快,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更是被大家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给予了厚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已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小学、初中、高中都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甚至在大学还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这么多年的学习,从客观上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大都是老师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跟着练习。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学目标,但由于一星期只有一节课,所以同学们遗忘得也比较快。有了“生本教育”理念之后,我进行了反思:生本的课堂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记得更牢吗?传统的课堂为何缺少生本课堂上的勃勃生机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师本的课堂上,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不需要自己动多少脑筋,只要记住步骤就可以了,但死记步骤往往忘得也快。师本的课堂也很少有学生会提出问题,表面上看一节课上得很顺利,似乎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习惯性地求助于老师或同学,不肯自己试着解决一下。‎ ‎  学习了“生本教育”‎ 的理念后,我选择了一课教学内容进行了第一次的生本实践。这课的内容是《数据排序》,大家都知道数据排序的内容相当容易,最主要的就是注意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教学伊始,我首先带同学们欣赏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一些精彩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趁着学生的兴奋劲让学生以2人为一组,对一张已打乱顺序的奖牌榜进行排序,以一分钟为限。一分钟过去了,有的学生完成了,有的学生没有完成,而且排序的结果也各不相同,这时适时提出奖牌榜以什么依据来排序,相同数据时如何排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在综合学生的回答后提出老师有一种方法,可以一秒钟完成排序,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势提出课题《数据排序》,课件出示数据排序的定义、方法及设置属性,自主学习书本内容,尝试完成奖牌榜的排序。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师生共议解决方案,然后学生进行拓展练习。一节课下来,总体上不是很成功,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为总是集中部分学生在回应老师的问题,其他的同学并没有完全投入,有点与之无关的学习状态。练习的力度也不够,应设置些梯度的练习。‎ ‎  在汲取第一次的不足后,接下来我又选择四年级的一个班来进行再一次尝试。这课的内容是《收发电子邮件》,在上节课,同学们都申请到了属于自己的邮箱,上下来,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本课教学目标也不是很难。首先我让学生观察了几个同学的邮箱,让他们说说邮箱的组成,学生很快就答到点子上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说说如何记住自己的邮箱,好多学生都发现了记邮箱的好方法。我想学生自己归纳出的方法要比老师塞给他的方法好记多了。接下来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收发电子邮件,我让学生参观一下我的电子邮箱,看看里面是否有信件,有的话打开阅读并回复了一封信件。整个过程只是很随意的让学生看了一下我的邮箱的情况,并没有强调步骤。然后给学生的任务是让学生登录自己的邮箱,给老师和同桌互发了一封信,收到信并回信。学生通过翻阅教科书,同学互相探讨,90%以上的同学完成了任务,从学生脸上也看到自信与满足。我在看到自己邮箱里满满都是同学们的邮箱,也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  初次实践生本课,谈不上成功与否,只是有了一些感触与体验:第一、信息技术学科相比于其它学科来说,实行生本教育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因为它没有调研压力,学生普遍都很有兴趣,又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掌握知识的学科,所以适合“生本教育”。第二、虽说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但还要结合考虑一些客观因素,由于对“生本教育”理念只是初识,老师和学生都不可能一下子都做到位,课堂上需要点拨的地方还是要点拨,以免学生成为热锅上的蚂蚁,不知从何下手。‎ ‎  实践下来,最大的困惑是:生本教育适合所有的学生吗?对于接受能力好、学习主动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对于一些学习上懒散、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生本教育操作起来似乎很有难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