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符号感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符号感培养

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符号感培养 ‎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符号感培养 江苏徐州铜山汉王中心小学   李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符号感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生活之水”,激活符号经验 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说:“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之间”。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有了潜在的符号意识,有了符号的积淀,从生活的情境中提炼出的符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的简洁与实用。也是对学生平时随意的符号积累的激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出示完象形统计图之后,抛出一个问题:“谁能在一分钟之内把这些图画下来?”当听到这个问题之后,一些同学面露难色,“老师,这太难了”。我趁势引导“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同学们”开始思考。一会儿,有了结果。生1:我用图形○‎ 来表示鸭,用□表示鹅,用△表示鸡。生2:我用111…来表示鸭,用222…来表示鹅,用333…来表示鸡。生3:我用a来表示鸭,用b表示鹅,用c表示鸡……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学生已经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统计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符号所体现出的简约、严谨、科学的特质,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用“建构、转化之法”,诠释符合含义 数学符号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它按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并能简洁地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用转化方法来引导学生,思想从中才能形成、发展,从而达到内化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方程”时,我知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在教学中,在算式“5+3”的后面写上等号学生理解是执行加法运算,结果的标志,通常把等号理解为“结果是……”、“实际是……”而实际呢,等号是表示一种关系,等号两边的数量关系是相等的,也就是5+3于8之间建立的相等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着力帮助学生构建对等关系和等式的理解,为以后继续认识方程、体会到方程是表示现实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三、炼“有机之素材”,深化符合认识 数学符号的功能是用符号的形式代表符号所表达的丰富内容。虽然数学符号是抽象的,但它充满生机,有其数学思想,不是枯燥的。因此,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使学习活动尽可能的处于情境之中,有利于深化学生数学符号感。‎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的表达数量的一般规律、数的运算性质,还可以表示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如:(a+b)c=ac+bc等等,不仅简单明了,还可以概括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处理1+3=2×2、1+3+5=3×3、1+3+5+7=4×4、1+3+5+7+9=5×5这道练习时,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了奇数规律相加和是奇数的个数再乘奇数的个数,归纳推理可得:1+3+5+7+9+……+(2n-1)=n×n得到结论通过证明是确实可靠的,然后运用结论,学生很快算出1+3+5+7+9+……37=?、1+3+5+7+9+……53=?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无形中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研究之背景”,传承符合文化 人类从表示特定数的具体数字,到表示(某一些范围内的)任意数的字母,从具体的数字算式到代数式,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认识的发展和深化,在这期间,足足经历了约1200多年。这个过程中,有相当丰富的符合文化,如:符号的出现、符合的演变、有关符号的故事都是可以挖掘的好素材,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丰富知识的背景,作一文化的传递者,让学生从中品味数学的文化,感受数学符号的魅力。‎ 总之,只要我们密切的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具体情境→抽象化→符号表示→深化应用”这一系列逐步形式化,符号化的过程,把符号化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就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维朝更深刻的方向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