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成为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和“先行者”。那么在现实教学中,要怎样做呢? 一、转变观念,正确渗透 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丰富和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方式向受教者传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过零下洋》、《满江红》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表现为积极处世的价值取向;《饮酒》、《归园田居》则蕴涵了宁静淡泊的隐士情怀,代表了旧时代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道德价值判断和对英雄的审美认识;《送东阳马生序》阐释了尊师劝学这一优良传统……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语文文化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去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反复吟诵,参悟体认 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语文能使学生在读中进入意境,从中得到激发,感情产生共鸣,这是其他学科的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富于声情韵律的古典诗文,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其中的文情之美、意境之妙。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赋,教学中首先要反复的吟咏诵读。那么,如何去吟咏诵读呢,作为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 。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例如写景抒怀的篇章《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通过绘声绘色、传情传神的语言,凝炼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某一思想感情或道德情操。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像品尝美酒那样去品味语言,把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入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感情的陶冶。又如《出师表》历来被称为“至情”之文,可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大声读、轻声读、分组读、全班读、交替读、示范读……指导学生把握文章悲痛的感情基调,进行或高或低,或疾或徐的诵读,从而感受作者对刘氏父子的款款忠情。 三、立足文本,拓展延伸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从上古到当今,时间跨度在三千年以上,出自古人手笔诗词文赋曲小说不在少数。课标所选的古代作品多为不朽之作,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富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闪烁出民族文化的光芒。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具体的篇章入手,和学生一道去领略它们的文化精神内涵。学生的文化根底牢固了,语文素质也就不会在浅层次上漂浮,而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立足文本的同时,我们要利用广阔的语文教育资源,进行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指在教材文本研读基础上进行迁移。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汉语的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理解、把握文本的能力,然后把这些作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手段,就文本涉及的作品或相关的知识等进行更广泛、更全面的阅读和学习。如学习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让学生去精读《水浒传》,学习完《关睢》、《蒹葭》可让学生去研读《诗经》中的其他名篇。通过拓展延伸性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从而把语文课中孤立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纳入到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刻地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使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感油然而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建构专题,渗透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在今天仍有鲜活的生命价值,就因为它们在传承过程中,无论是从传承的对象、传承的范围,还是从传承的途径、传承的方式来看,它们所栖居的范围决不仅仅局限在教材这一方领地里,而是渗透到了当今生活的很多领域里。如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就蕴含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怀想,就是对他那崇高的爱国民族感情的一种弘扬;优秀传统礼仪中的廉耻观在今天就赋予了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也就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篇课文,而应该向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延伸拓展,构建阅读模块,如以《人琴俱亡》为单元基点,构建“孝道”阅读专题,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孝道”作探究。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意识到: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孔子的“仁”之根本就是孝悌,不是单纯的赡养,而是要对父母、兄弟怀着诚心诚意的敬爱的感情;孔孟的孝道在今天作为一种美德,对于形成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促进家庭的稳定,以致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正是这种孝道之德,造就了中国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社会道德风尚。 同时,我们还可开展“走进经典”的读书活动,细分各类专题,如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名人,研究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研究对联趣事、对联创作、古代故事中的成语,研究一本书的某一特点等。只有这样深研细究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加久远,渗透得更加深广。因为具体的专题研究可在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辨别、评价我国传统文化,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而且,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和一定的人、事、名胜古迹、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紧密融合,抽象的理念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生动有趣,雅俗共赏。这种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在不断的教学研究实践中,优秀传统文化就不知不觉地渗透给了我们的学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所以我们更要快速占领传统文化这一高地,不断的汲取文化营养以充实自己,才能将文化传承这一时代使命完成得更加出色。 沁水县郑村镇初级中学校 潘鹏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