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系统论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历史论文之系统论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新教材已在各个年级使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教材的内容,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下面谈谈我这方面的一些尝试:运用系统论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系统论是本世纪40年代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等人创立的,先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后推广到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系统”的定义是“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合”。一切事物都作为系统而存在,系统性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历史学科更具有突出的系统性特点。因此,运用系统论研究历史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组合、使其成为优化的知识体系,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依据系统论的各种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的方法有: (一) 宏观的方法 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历史学科也是一个由各种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首先要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出历史发展的总体关系,首先要从系统的基本线索,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等,使复杂分散的教材变得有序、完整而系统,即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宏观历史,又便于学生加深对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深刻理解。 例如: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从整体角度把它优化组合成:一种社会形态(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个发展阶段(指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条基本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革命的前途是封建革命,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围绕上述基本线索、基本特点展开具体史实,教材内容就变得有序化,系列化了。 (二) 微观的方法 系统论的结构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各种要素之间是有机关联的。层次性原则认为各种要素在系统中都是有地位、等级和相互关系的。这两个原则揭示了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内在关系。同样,历史知识也有着前后相承的因果性、左右交织的关联性,因此,要优化组合教材内容,就要揭示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认识其在章节单元的地位和作用,使教材内容变为一个立体化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牢固掌握。 例如: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可把相关内容优化组合成:政治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社会基础(“新政” “预备立宪”失败、 “保路运动” 兴起)。这样既揭示了各具体内容在这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纵观的方法 结构性与开发性总称为有机关联性。动态性原则认为系统的有机关联性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的。有机关联性强调的是空间关系,动态性强调的是时间关系。历史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各种历史现象都随时间的迁移而变化,历史是一门时间性最强的学科。因此,要优化组合教材内容,就要以动态的观点来分析考察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把教材内容优化组合成纵观的知识体系,便于形成了解历史现象的纵向关系。 例如:以动态的观点来分析考察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历史,把相关的内容组合成一个纵观的知识体系: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受到摧残、破坏;新中国建立后有了恢复、发展;1953年起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种处理教材内容的方法,在专题复习中使用最多。 系统论的方法是一个立足整体,综观全局,在整体控制下,对局部逐一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归纳得出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的是“综合—分析— —综合” 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最优化处理问题的目的。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处理教材内容,通过宏观的方法(整体关系)、微观的方法(内在关系),横观的方法(横向关系),纵观的方法(纵向关系),以达到对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这是教学内容设计最优化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