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立意境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立意境界

语文论文之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立意境界 ‎ ‎  湖北通城县麦市中学    汪贤章[摘要]作文立意是考察学生对社会、生活、人生等问题的见解和认识,是最能体现学生才识的地方。怎样立意呢?一是对事物的认识要用求异思维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二是对事物还可以换个解度思考;三是对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应作深层探究,追求更高意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  [关键词]求异   换角度   高意境立意,是考察学生对社会、生活、人生等问题的见解和认识,是最能体现学生才识的地方。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和具有个性是至关重要的。‎ ‎  怎样才能在文章的立意上不落俗套,创造出新意呢?如果只强调单一性的求异思维恐怕是不行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立意有多种境界。‎ ‎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随着人类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多元思维为代表的求异思维模式,日益呼唤着“异”的多角度理解。中学生作文目前普遍存在着单一的就事论事,浮光掠影的问题,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缺乏应有的认识深度。怎样克服这种现象呢?要养成思考、分析生活现象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认识和评价生活的能力。议论要一针见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有哲理性。如果单一的就事论事,必然理不透,意不明。‎ ‎  如一次晚自习,我故意把日光灯熄掉,让同学们观察我作一个火柴燃烧的演示。我划第一根火柴,照亮整个教室;我划第二根火柴,点燃一支蜡烛;我划第三根火柴什么也没干。演示完毕,让学生思考: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归纳得出有三种:一是火柴燃烧发出了耀眼的光,照亮了别人;二是火柴光热点燃了蜡烛;三是什么也没干,白白浪费掉。最后让学生从这三种现象中分别联想到一些什么?这时学生议论开了,纷纷发言。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种,由火柴燃烧需要条件,可想到一个人的成才离不开条件;第二种由火柴燃烧后点亮了蜡烛,联想到那些牺牲自己,默默奉献的人;第三种由火柴燃烧的浪费,联想到社会上的资源浪费,人才浪费。‎ ‎  火柴燃烧,这是司空见惯之事,你若把握得准,挖掘得深,就能从平常的小事中看了一点“理”来。‎ ‎  再如:揩黑板,上课了黑板没人揩,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前去,老师把黑板揩了。针对这种情况,也会有几种不同的立意。只有这样,作文立意才会有丰富多彩的现象。‎ ‎  二、换个角度天地宽写文章要有新观点。文章有了新观点,不人云亦云,读者才会买账。因为读者讨厌的是旧调重弹,恰人牙慧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翻出新意呢?‎ ‎  逆向思维,即反弹琵琶可以出新意。这点古人早已知道。比如,在一般人看来,老师的水平要高于学生,可韩愈不一概而论,他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现在读来仍使人耳目一新。象现在人们所说的“近朱者未必赤”、“知足者未必常乐”、“忠言未必逆耳”等等,也是逆向思维的结果。再如,给“龟兔赛路”设计一种结局,照常理他们再比,肯定是兔子胜,但还以设计出兔子败的结局,一是把比赛地点定在山顶上,乌龟把头一缩,从上面滚下来,兔子却不能,所以它就败。还可以讲,龟收买了兔子,让它故意输 给自己等等,这些都是别具匠心的思维方式。‎ ‎  有时,从侧面入手也可以出新意。比如对贫穷和富有的看法,一般人可以从财富占有来说明什么是贫穷和富有。但也有不这么认为的。以前有一个青年老抱怨自己穷。有位老人对他说:“你很富有,为什么唉声叹气。”青年不解,老人说:“现在我用十万元买你一只手,行吗?”“不行”。青年人回答说。老人:“再给你一百万买你一双眼睛,行吗?”青年不吱声。老人说:“其实你已是百万富翁了,为什么还抱怨呢?”青年人似有所悟。‎ ‎  老人说得很正确,一个人有了健全的身体又年轻,只要努力,是可以创造出一个新世界的,拥有万贯家财,岂不是区区小事。这个老人就善于翻出新意。‎ ‎  作文立意中的这种“换角度”‎ 的训练,实际上体现的正是一种最佳的辩证思维方式,与求异不同的是它不是简单的单向选择、反向选择,而是透过对事物日积月累的观察而达成的一种全新组合,它已略去了一切表象的东西,达到了高度的凝炼和概括,突破了常理却并非华而不实,利用这种训练,无疑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作文本是表达心之声,启发学生达到愦悱状态很重要,这就要让他们有话可说,而且是要非说不可,但如何进一步挖掘动力,让他们说得巧,说得在理,说得不落俗套,则非要灌输“灵气”不可。作文立意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的真实流露,而灵气依附的是紊放不羁的独立意思,任何束缚和模式都会扼杀它的存在。‎ ‎  有这么一首小结:“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母亲已衰老,但母亲对儿女的爱,却是那么独特,那么语重心长。“戴上一把远飞的伞”这正是待眼所在,它代表着母性的光辉,散发出极具魅力的人生光彩。因此对这则材料的立意可从两个角度落笔,一是长辈如何教育子女;二是晚辈如何自励。这些都符合原意,但要强调心灵的放飞,强调立意和材料一致,则应以“母亲的情结”最为恰当。‎ ‎  再如:“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是说多读书,反而无所适从,失去主见,反而有害。‎ ‎  如何从这两则材料中提炼观点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杜甫说的是指广泛阅读,重点讲的是知识的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它是必要的。郑板桥说的是读书多而无所适从,谈的是读书后的思考问题,如何学以致用。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即要广泛阅读,又要认真思考,学与用要结合起来。‎ ‎  我们无论怎样,只要紧紧抓住动人心魄之处,还心灵以放飞的权利相信学生会写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佳作,想必一个艳阳高照的天空就会来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