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论文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 ‎   思维品质是思维活动在思维过程中个性的表现,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强弱,正是通过各项思维品质的优劣来反映和体现的。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够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认识敏锐、分析深刻、方法巧妙周密、处理灵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有必要。本文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谈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一、“设置悬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以及相互关系,正确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中追根求源,或将已有结果变换、推广,得到更深刻的结果。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  我们知道三角形定义中出现了“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那么其中蕴含的悬念为“任意三条线段是否都能首尾顺次连结呢”‎ ‎?从而引出问题:符合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我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活动:让学生拿来三条可以围成三角形的铁丝,长度设为a、b、c (不妨设a>b>c),如果让较长的两根铁丝(a、b)的长度保持不变,而让最短的铁丝c的长度逐渐减小,观察上述变化过程,学生很容易发现了如下规律:当b+c>a时,可围成三角形;当b+c=a及b+c  二、“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  思维的发散性,又称思维的广阔性,即善于全面地看问题、思路开阔、多角度探求、多方面思考问题的一种品质。在思维活动中,它的表现是既注意把握事物的整体,又不忽视重要的细节,能够从广阔的层面上捕捉有效的信息,广泛地对比、联想,不但能研究问题本身,而且能研究相关的问题,做到一题多解或一法多用。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是培养这种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  “三角形三边关系”不要求学生对其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推理过程:方法一是复习前面学过的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应用此公理可以解释三角形三边关系;方法二是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三边a、b、c的长度,研究任何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结论。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动手操作,开阔了学生的视眼,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  三、“寻找捷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又称思维的变通性,是指能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的方向、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灵活地运用有关的知识、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品质,它与思维的深刻性结合,构成了思维的机智,常可导致发明创造,爱因斯坦把它看作是创造性的典型特点。‎ ‎  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学生知道要判别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不仅要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且是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学生发现直接用定理判定要考虑三组不等式关系,由此我以引导学生用新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否有更简便的判定方法呢?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三边a、b、c长度,不妨设a>b>c,如果有b+c>a成立,那么凭学生已有的大小观念,可以自然地认为b+a>a>c,a+c>a>b,显然b+a>c,a+c>b是成立的。由此学生自己总结出简便的判定方法:只要用最长的线段a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b+c)作比较,如果有b+c>a关系式,那么就可以判定a、b、c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可以。这样,学生既找到了简便方法,又培养了灵活的思维能力。‎ ‎  四、“善于联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  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的结果相对于已有的认识成果来说,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这是思维品质中最宝贵的品质。数学思维中表现为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模式,大胆提出新的见解和采用新的方法。‎ ‎  一般地说,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并不是数学家创造发明数学的思维活动,它是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加以培养的。学生很容易从直观的图形中发现一些问题、规律等,而透过表面现象引导学生充分联想,挖掘问题的实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  在研究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后,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画图来研究它们的关系,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方面去研究,应用不等式性质得出性质定理的推论。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充分联想,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向创造性方面发展。‎ ‎  五、“习题变化”,培养综合思维品质 ‎  各种思维品质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思维品质的整体,构成了数学思维的科学风格,当然,也显出了个人思维水平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习题的变化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品质。‎ ‎  (1)习题引申,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  已知:如图在△ABC的AB边上截取AD=AC,连结CD。求证:AB-BC  (2)开放式练习,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  填空:①已知三角形有两边相等,若两条边长为5和4,则周长为     ;若两条边长为5和2,则周长为           。②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3与7,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长为        。‎ ‎  (3)拓展练习,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  已知A、B、C、D四个小区位置如图,今要建一个公园,使公园与四个小区各有一条直线小路相连。问公园建在何处,才能使公园到四个小区的四条小路的总长度最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  总之,在本节课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中,我主要是挖掘了教材中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定理、推论没有完整的证明格式,在实验几何的学习中适当增加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定理中出现的“任何”两个字对学生的思维又有很大的启发,我抓住了定理的发现、猜想、证明及应用这四个方面因素,创造了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学习情境,这也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一致。‎ ‎  参考文献:‎ ‎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3、《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4、《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