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之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论文之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 ‎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谓”生活即教学“也就是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教学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能使师生的课堂生活丰满,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一、利用生活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 ‎  比如,生活中,有些学生发现周围常见一些”大脖子“的人,对此,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患上‘大脖子’病呢?“‎ 问题是由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提出来的,很有价值。教师可指导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去咨询、查询、采访,了解情况,重点指导他们到病区实地调查、访问,并到当地防疫站、卫生局去咨询、采访,了解情况,获取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大脖子“病人所居住的环境中水、土缺碘!病因查清了,如何防治呢?学生通过采访有关的医生、专家及县卫生局获得防治大脖子病的方法:食用加碘食盐,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对防治大脖子病有很好的效果。‎ ‎  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生活即教育“的原理,可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的探求,得出结论,认清问题,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  二、利用生活实践开展生物探究 ‎  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可以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前应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学习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需要弥补等等。例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观察完种子的结构后,可以把剩余的种子发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搜集家中的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还可让学生在课后亲自动手为家人发一盆可以食用的豆芽。继续观察还能对幼根的根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乐于探究一系列的活动。‎ ‎  三、运用生物知识指导现实生活 ‎  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学习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知识对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育阶段创设学习情境。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在课堂上了解到的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健康、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养成良好的青春期卫生保健习惯。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预防措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和防患于未然意识。吸烟、酗酒、吸毒虽然不是大多数学生所为,但学生和家庭、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监督家长的行为,关注全家人的健康,抵抗社会的不良诱惑,增强主人翁意识。‎ ‎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等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些思想理论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生活化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