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 ‎ ‎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生态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之间逐步的、相互的适应”。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孩子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孩子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 ‎  一、科学课堂教学是环保意识渗透教育的主要阵地 ‎  小学科学中的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相联系,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积极挖掘教材内容,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  1. 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  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 教育。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考察,将课堂教学和周围环境以及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如上《材料的再利用》一课,组织学生进行变废为宝的活动,把空饮料瓶变身美丽的花盆,旧CD盒做成旋转式目录,废橡胶做成防震垫贴在洗手间的门上等。‎ ‎  又如《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课,我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环保教育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学生们在各学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 ‎  2. 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  科学课堂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我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我会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 ‎  如《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我选择“食物链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一知识点,作为进行环保教育的切入点。运用了“情景体验法”, 大量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土地沙漠化的图片,长江中下游洪水、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等视频资料,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图片,‎ ‎ 让学生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最后在学生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学生动手设计环保宣传画、编写环保童话寓言,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 ‎  二、科学实验教学是环保意识渗透教育的有效手段 ‎  在科学教学中,科学实验是科学课中最使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实验手段与加强环境意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自我动手中构思、设计环保装置,让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通过动手实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治理环境污染的兴趣,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  如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中,我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对养蚕的兴趣。不少学生养了春蚕、又养夏蚕,写出了很多有关养蚕的小文章和观察记录报告。特别有新意的是,一个同学还用对比的方法,用桑叶和莴苣叶分别喂养蚕,研究吃两种叶子的蚕有何不同的地方,如何让蚕像喜欢吃桑叶那样喜欢吃莴苣叶。学生在喂养观察过程中,不但了解到蚕的一些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还培养了学生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动手、动脑、观察、记录的能力,起到了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不破坏它们生活环境的作用。‎ ‎  环保意识渗透教育的科学探究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参观、访问、考察、春游等考察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环境被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恶果。通过系列有关环保的学生小课题的研究开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自觉保护自然资源,从小养成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  三、利用有效资源是环保意识渗透教育的拓展延伸 ‎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所以,环保意识渗透教育要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让他们发现周围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意识到身边小事就有可能破坏环境,而有时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保护环境,为学生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通过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使校园绿色文明活动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从而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环保教育体系。‎ ‎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一本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教材,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带领学生努力建设、维护好这一本教材,并在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我组织课外活动,在校园实践区里栽种花草树木,组织植物小组给校园的花草树木颁发“身份证”‎ ‎,观察它们的生长特点;组织兴趣小组对校园的用水、用电进行调查,提出节水、节电的方案等。努力使自己的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桌一椅,每一盏电灯,每一个水龙头,都能折射出师生独特的,善良的,纯真的环境价值观。‎ ‎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有机地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全员参与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多参与、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从自我做起 ,成为环保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只有通过环保意识到渗透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