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孩子们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孩子们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语文论文之让孩子们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 ‎  庐江县城南小学  卢凡 ‎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过:“教学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人类的全部的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悦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将童真童趣融入课堂,将真情交融的境界融入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语文教学富有了诱惑力,必将促使学生好学、乐学。让语文教学呈现出五彩缤纷、异彩纷呈的局面,小学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  一、音乐中激情,自然流畅 ‎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可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歌曲导入,或配乐朗诵,或师生齐唱。学生学习,如同欣赏音乐一样轻松愉快,学生自然乐学。‎ ‎  1、在导入课文时,可播放一首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象课文的情感。如教学《一株丁香花》这首诗歌时,我先放《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这首歌。同学们听着听着,都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教室里静悄悄的。一曲终了,我开始和学生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老师的诗歌,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同学们迫切想学的表情写在了脸上,学习过程也随之自然流畅。‎ ‎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适当配上音乐,可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效果极佳。如《桂林山水》这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的散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漓江的美景, 我先用幻灯出示课文插图,然后插入导语:“漓江的水真美啊!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之上,尽情地饱览桂林的山水吧!”接着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并以导游者的身份范读课文。学生的视觉感受是秀丽的山水图画,听觉感受是优美的音乐和入情的范读。此时,他们入情入境,渐渐陶醉于漓江秀美景色中。又如《燕子》一文,我在指导朗读时,配上一段节奏明快、轻松、流畅的钢琴曲,让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俊俏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在明媚的春光中,从田野里、湖面上轻轻掠过的倩影”,这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自然就浓了。‎ ‎  二、绘画中理解,兴趣倍增 ‎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诗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不仅是一首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弄清如此美丽的春色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师生共同依次归纳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再通过细读,了解作者画此图时的观察点以及各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赏析评议,诵读品味。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明确各景物的特点,并体会图画的色彩美。接着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诗所表达的内容,将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选其中画得较好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从而将教学推入一个高潮。学生不仅能说出诗意,而且通过析画、绘画、赏画,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 ‎  又如我在教学《望洞庭》这首古诗时,让学生读读,找出文中所写的景物:平静的湖面、皎洁的明月、青青的君山、晴朗的`夜空等。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画出来。根据诗中的描绘,涂一些色彩,一幅很美的风景画便跃然纸上。我又让学生看着自己所作的画,说说画面所描绘的景色,这样,学生在浓浓的乐趣中,读懂了诗句,感受到诗人赞美祖国山河的情感。学生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 ‎  三、擂台中展示,张扬个性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充分读书,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个性,读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  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呢?娱乐节目中不是经常搞擂台赛吗?“擂台”能不能搬进课堂?经过实践,答案是肯定的。如在教学《“番茄太阳”》这篇课文时,我将教学环节分成“五关”——“思维快车道”、“问答大比拼”、“感悟极乐园”、“朗读新时空”、“个性放飞扬”,要求学生采用小组闯关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并指出,要想顺利闯关必须先充分读书,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之间再合作交流,体会出文中蕴含的哲理。学生们的兴趣倍增,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读得是那样专注,那样入神。每个学生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已经完全陶醉在美妙的语言之中了。小组成员密切配合争先恐后地要求闯关,个性得到充分展示,课堂上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愉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懂了课文,明白了人生的哲理。让擂台走到教师和孩子们中间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学,学生能不喜欢吗?‎ ‎  四、表演中领悟,融入角色 ‎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遵循儿童这一特点,让他们表演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可以迸发出儿童智慧的火花,打开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 ‎  如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我请学生当“导演”‎ ‎,再请其中几个做“演员”,让学生再现小女孩摘花时怜爱花朵的场景,再通过自己的动作、眼神表现出被“我”发现时的“惶恐”和“不知所措”。这使孩子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表达,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愉快。‎ ‎  又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我根据本篇童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戴着头饰,像模像样地表演了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三个角色,小稻秧的弱小,杂草的蛮不讲理,喷雾器大夫的爱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在表演中得到了诠释,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懂得了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从中受到了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们,让他们尽情地欢乐,笑声、掌声不断,这样的表演展现,学生能不喜欢吗?‎ ‎  五、评价中激励,盛满关爱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回答很精彩!”“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多么精彩的发言啊!”“我怎么没想到,你说得太好了!”大家在用心读书,你们的热情也感染了我……“这些鼓励性的评价自然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以迸发,并成燎原之势,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  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班上一名同学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正根据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做着各种丰富的表情动作,语气模仿得更是惟妙惟肖。于是,我激动地说:”刚才我发现了一个朗读大王——姚志,他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表情丰富,读得可投入了。“听了我的话,那个被赏识的同学读课文更带劲了,其他同学也饶有兴味地读开了:有的声情并茂;有的摇头晃脑;有的低吟思考……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热烈了。‎ ‎  教学中,评价语言除了能给予学生以肯定、指明方向,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有一次,一个孩子读句子时,连读几遍也没成功,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告诉他:”感谢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我也来读一下,然后再请你来读一遍,好吗?“学生在我的帮助下,终于一字不漏地读完了这句话。这时我适时鼓励:”你看,读得多好,既正确,又流利。“这样关爱、鼓励的话语学生能不爱听吗?‎ ‎  六、自然中沟通,放飞心灵 ‎  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解放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  去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我正在上课,天空不知不觉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孩子们的心早已飞到了窗外。我突发灵感: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去寻找一下冬天的”小秘密“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出教室,鼓励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摸。15分钟以后,我让孩子们拿出笔和纸,把自己发现的冬天的”小秘密“画下来,再在自己的”作品“中写上一两句话。此时,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用笔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那一句句稚嫩的话语,完全是学生真实的感受,自由的表达。一朵朵心灵之花在尽情绽放。‎ ‎  在教学中,教师时时刻刻都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营造出宽松育人的教学氛围,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语文,语文教学一定能焕发出创新的活力,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奇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