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感5篇
2021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感 5 篇 【篇一】 2020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纳入“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 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指导新时代 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这是党中央历史上第一次召开全面依法治国专题工作会议,规 格之高前所未有。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 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 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 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 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增强“四个 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我们就一定能夺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 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 法律。”总书记的一席话犹如“催征鼓”,给各级干部指明了奋进方向。作为法治中国建设新 征程的“关键少数”,广大干部当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敢 于担当使命,善于率先垂范,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按下“回放键”,坚持不忘初心,为法治中国注入“温度”。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议讲 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 20 余次,成了不折不扣的“高频词”。感悟其中的人民立场,品 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广大干部当有所领会,深 刻理解到法律制度不应该仅仅是纸面上冷冰冰的条文,而是需要被落实落细、被赋予温度, 成为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治理“良方”。为此,在推进全面依 法治国的庞大工程中,党员干部既要大步向前,也要时时回望,不断叩问和守护“以民为本” 的初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将人民的福祉、人民的呼声和人民的需求融入到 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方方面面,真正运用好法治“利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 复兴。 按下“删除键”,杜绝以权压法,为法治中国标刻“尺度”。“法治”与“法制”虽仅一 字之差,却相去甚远,其中的关键之别就在于是否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之中。习近平总书 记曾告诫领导干部,“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 办事情”,深刻诠释了法治的应有之义。可见,领导干部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徇私枉法等乱象,均不是法治的本义,而是法治的“大敌”。广大干部应将以往错误的权力 观念“一键删除”,不仅仅要学法懂法,熟练掌握各类法律法规并与工作紧密结合;更是要 尊法畏法,培育法治思维,把法律真正当作内心笃定的信仰和神圣不可违背的“旨喻”。常 怀敬畏之心,见法律红线绝不触碰;常思律己之道,临法律底线绝不逾越;常践正义之行, 与违法行为坚决斗争。 按下“加速键”,坚定道路自信,为法治中国增添“力度”。所谓“为国也,观俗立法则 治,察国事本则宜”,法治中国的进程要想行稳致远,必须找准正确的轨道,这便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 1954 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横空出世,到 1982 年现行宪法的颁布及 其历次修正案的通过;从民商法领域各类单行法的出台,到标志中国法治新界碑的民法典的 问世,中国法治的发展正是因为始终牢牢把握我国建设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我国发展的实 际需求,才有了当下的宏伟图景。党员干部们应当深入学习我国不断完善的法治进程,深刻 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内涵,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 导,坚定不移、信心满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地在全社会 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推动中国良法之治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号列车在法治轨道上疾驰向 前! 【篇三】 11 月 16 日至 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 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规格可以说前所未有。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 11 个方面的要求,即“11 个坚持”。 在这“11 个坚持”中,“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放在第一位的。“第一位”不仅 说明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使命光荣,还意味着要肩负更多责任,担子如山,更意味着要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充分体现了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新时代的大担当。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为民实践,生动地展现了人民至上。“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无论是“法”“律”“令”都是为了实现 善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是为了全面的善治。这善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民,就是要依 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先后修订完善了人 民群众十分关切的涉及食品安全、外商投资等一些系列法律法规,还通过了被人民群众称之 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可以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一个以良法求善治的过 程,更是一场良法源于民心,以民为本、立法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 幸福感的生动实践,鲜明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底色,更加凸显了“人民至上” 的深厚情怀。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变革,再次彰显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党的十 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法治 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这不仅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 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这 种特质是源于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烈革命精神,有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始终永葆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坚定决心。打铁 还需自身硬。正是这种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 50 多名党员发展到了今天的 9191.4 万名党员,才更加凝聚人民,以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意志和力量带领中国人民闯关 夺隘。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护航利器,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信地朝着更伟大目标前进。“坚 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就要求全体党员 干部要带头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争做学法、懂法、宣法、用法的表率, 更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推动各项改革事业有序开展,行稳致远。“其身正,不令 而行。”依法治国离不开道德滋养,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养廉洁浩然正气, 养为民造福志气,养攻坚克难锐气,更加成为人民群众心中可信赖、可依靠的人,更加发挥 好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相融合、相促进的带头作用,尤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进一步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去,使全面依法治国更加闪耀新时代的 社会精神和社会价值。 【篇四】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中国气派、饱满的时代 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法治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学习贯彻习近平法 治思想,要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为此,应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 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 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重大命题。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地位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有力保障。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 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 治。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和法治的辩证关 系、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保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 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篇五】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习近平总 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深刻把握治国理政规律,深入阐释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 益彰,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实践 表明,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 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 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其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迈向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只有让法律和道德协 同发力,统筹推进以德治为基础的法治建设、以法治为保障的德治建设,我们才能不断推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新形势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以德化人,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 用,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 求,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 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树立法律法规的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 法的全过程,把条件适宜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实践的动力。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道 德要得到遵守,必须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又加强道德建设,才能 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树立良好道德风 尚,为法治和德治厚植社会根基。 新形势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以法养德,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 域突出问题,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 保障。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发挥司法断案惩 恶扬善功能,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诚信缺失等失德行为的整治,加大对见利忘义、制 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就能以法治力量弘扬真 善美、打击假恶丑。 新形势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以上率下,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关键作 用。“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不管是法治建设还是道德建设,领导干部既应积 极推动,也应以身作则。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以德修身、以 德立威、以德服众,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才能以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法治中国建设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好,奋力开创全面 依法治国新局面,共同描绘思想道德建设新图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