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写好话题作文宜“三思”——作文
语文论文之写好话题作文宜“三思”——作文 内容摘要: 话题作文是当前各地中考、高考常出现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要写好此类作文宜“三思”:(一)思材料,即要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二)思立意,即要注意立意的新颖性;(三)思结构,即注意材料的“一贯性”。这样的文章,才使人觉得新鲜活泼,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关键词: 话题作文 材料 立意 结构 给出材料的话题作文,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各地中考、高考作文试题,大都以给出材料的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材料的(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象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其优点在于给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类作文一般表现为三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给出材料中有“以X X为话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提示语;二是内容范围宽泛,发散思维空间广阔,考生可以驰骋想象;三是体裁不做限制。由于有些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好“给出材料的话题作文”方面,没有很好地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没有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一贯性” ,只停留在一般性的指导,学生所写的作文也就平平淡淡,缺乏思想性和新颖性,分数不高。因此,我认为:“给出材料的话题作文”,这种题式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教师重视给材料作文的训练,确实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给出材料的话题作文”呢?我的浅见是应先“三思”而后作。 一 、思材料,即要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 给材料的话题作文须以材料为基础,受材料和话题的制约,所写的内容与材料和话题的关系不是表现在个别词句上,而是表现在思想意义上的承接。因而,读懂材料、理解话题是首要的一步。所谓读懂材料、理解话题,就是考生在动笔之前,要仔细阅读题面,对材料的性质、范围、表述形式先要有所了解,不是一般的认识,而是全面审核题面信息,准确把握题面材料所涵盖的基本内容,不但把题意审准,还要审出新意,要仔细分析话题意图,明确题目的基本要求,确立文章的主旨。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美国福特公司一台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两三个月也未找出毛病,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旁边观测计算,两天后他再到现场,在电机壳上画了一条线,然后说:“请打开电机,沿线将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圈。”按他的话做了后,电机果然起死回生,说到酬金,开口便是一万美元,并说:“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加起来就是一万美元。” 周围的人深感吃惊,但公司经理依价照付,而且还重金聘了他。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卡尔·斯坦麦茨。对于这则材料,如果只抓住“人不可貌相”,则谈的是表面现象;如果理解为经理“慧眼识英才”,或“伯乐遇上千里马”。虽无可厚非,但仍然没有扣住叙述的主要人物,偏离了材料的实质;只有抓住“要珍重知识,珍重人才”,或“天才出自于勤奋”的精神,才切合材料内涵的实质。反过来,如果以“知识就是力量”或“知识的价值”为话题,那么,这则材料也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论据材料。 二、思立意,即要注意立意的新颖性。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就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材料作文立意时,要多思。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力求有新鲜的题材和反映时代新特点的主题,做到“文道统一”,态度鲜明,观点正确,突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写作时,有的考生平时缺少创新思维训练,变向思维、多向思维能力低下,临场不能寻找创新角度;大脑中所储存的材料,也总是俗不可耐的传统材料,写起文章来往往感到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可写,写来写去都是“老生常谈”,缺少棱角,没有创意,甚至凭空编造,这样的作文使人看了索然无味,以致失去得到发展等级分数的机会。其实“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在现实生活中,校园里、社会上、祖国的四化建设中,只要留心观察,有很多新人、新事、新面貌,都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作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有时还可以围绕材料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与党和国家的政治形势、中心任务联系起来,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以达到“以小见大”、“形神相通”之效果。例如某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我渴望XX》,可写的素材很多,考生有写《我渴望成功》的,有写《我渴望朋友》的,而有一位考生却写《我渴望后娘》。一般来说,小孩都怕有后娘,但为什么这位考生却盼望有后娘呢?原来,考生是单亲家庭的独生子,早年慈母离他而去了,如今他父子相依为命,他体念父亲的生活的艰难,希望有个后娘关心父亲,为父亲分担忧愁和负担。他在文中写道:“尽管人们都说蝎子的尾巴后娘的心,尽管她可能不喜欢我,但这些都不要紧,只要她对父亲好”,考生深沉的爱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文章的成功就在于立意“出新”。又如有一则材料:战国时齐宣王爱听吹竽,经常听很多人组成的大乐队吹奏,不学无术的南郭先生也混在其中。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却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没有真本领的南郭先生只得逃跑了。根据这一材料,以“滥竽充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按常规立意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不懂装懂”,自然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的思路转向齐宣王,就会发现更多的启示:《“滥竽”为何能“充数”》、《古代大锅饭的教训》、《莫做新时代的齐宣王》等。如果着眼于齐湣王,会得到一组新题目《古代岗位责任制的先例》、《“湣王” 多多益善》等。如果我们把话题着眼于南郭先生,可以联想到:《南郭先生该下岗了》、《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学无术的人将被淘汰》。由此看来,假如我们对所给的作文材料,都能多方面深入思考,多关心沸腾的生活,潜移默化地积累觉悟,“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那么,在立意上推陈出新是不难做到的。胜利也就属于具有真才实学、勤于思考的人。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思结构,即注意材料的“一贯性”。 把材料的“魂”一以贯之,使全文结构严密。在写作过程中,确定了材料的观点和中心后,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离开材料而谈,文章的中心就成了无源之水。有的同学只是开头引用了材料,或者干脆把较短的材料全部抄上,但在整个论述过程中,全忘了所给的材料以及话题的要求,行文上却似“井水不犯河水”或与材料和话题“打擦边球”,全文看不出材料与文章中心的语言联系。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作文教学与训练中十分注意材料的灵活运用,自始至终要紧扣材料,行文中既要有对原材料的必要分析,又恰到好处地不时有材料片段或重点语句的引用,使材料内容在整篇中时隐时现,丝丝入扣,前后呼应、珠联璧合。 总之,要写好一篇材料作文,除过好语言关,平时多积累生活素材外,主要的是在写作前看懂材料,吃透材料话题的中心,“三思”而后写。在此基础上把握好所用材料的“魂”,立意要有创新,“敢为人先”,引用材料前后要一贯严密。这样的文章,才使人觉得新鲜活泼,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