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挖掘数学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挖掘数学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论文之挖掘数学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 ‎ ‎  挖掘数学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内容提要:在现今正呼唤着创造性人才的21世纪,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一、关注情感心灵,激发创新热情;二、挖掘教材资源,诱发创意潜能;三、引导“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四、鼓励大胆尝试,培养创新能力。让数学教学富有挑战性、创造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关键词:培养、创造、创新 ‎  一位建筑师设计了位于中央绿地四周的办公楼群,竣工后园林管理局的人来问他:“人行道应该修在哪里?”“在大楼之间的空地全种上草。”他回答,夏天过后,在大楼之间的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踩出来的小道优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宽,走的人少就窄。秋天,这位建筑师就让人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是从未有过的优美设计,和谐自然地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  看完这个故事,我被故事中的建筑师的设计和创造思维所震憾,他利用行人替自己完成一个和谐、美丽自然的设计,不仅让我折服,而他能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更给予我许多启示。在现今正呼唤着创造性人才的21世纪,我们的教育是否更应渗透着创造能力的培养?那又该如何做呢?‎ ‎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坚持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下,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卡皮查也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不仅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也是对数学里蕴藏着无穷创新潜能的叙述。鉴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是从下面几点进行切入的:‎ ‎  一、关注情感心灵,激发创新热情。‎ ‎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她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鉴于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学习从好奇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发的情境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数学知识虽单调枯燥,却蕴含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如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回忆起温馨的幼儿儿童时代:‎ ‎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 ‎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8条腿,‎ ‎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       。(几条腿呢?)‎ ‎  四只、五只……又该怎样唱下去呢?‎ ‎  这样利用轻松愉快的儿歌,很快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这时我抓住契机,引入新课。在新课进行过程中学生始终以高昂的热情与教师和谐互动,都想很快填满儿歌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无忧的儿歌中,很快地探究了4的乘法口诀,并掌握了4的乘法口诀,这在乎于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枯燥的乘法口诀与生活结合起来、与音乐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是每个学生自由思想的空间,是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的空间。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老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全消除了心理压力,敞开心怀参与学习。这样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深信自己的心智和力量,对数学更感兴趣,也使之对数学的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造思维得以发展。‎ ‎  又如在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时,考虑到此阶段的小孩子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爱听大人们给他们讲些小动物的故事,故我根据教材的内容,配上音乐,创设这样的故事导入:在数学王国里,数字娃娃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架来,6说:“两个数相加,得数是6的算式比得数是7的算式多。”7说:“‎ 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得数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这样一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我立刻引导学生利用摆小捧、红花、图形等方法,看看能写出几个得数是6和7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到底谁加法算式多?来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达到自由交流,激发其探究欲望,诱发其创新热情,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数学学习中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心灵,关注学生独立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那必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  二、挖掘教材资源,诱发创意潜能。‎ ‎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它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我们发挥创造才能去丰富和完善,挖掘教材趣味性的资源,吸引学生,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才能。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趣味性的材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产生新奇的创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教材的知识点,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去想、去说,多方面释放学生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诱发其创意潜能。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一课时,我发觉多彩的文学中也蕴含着数学,故此我借用了文学知识来体现百分数,在学完新知后,我设计了一游戏,让学生猜一猜,十全十美表示百分之多少呢?百密一疏,半途而废、一无是处、百无一失等成语呢?此游戏,把数学与文学结合起来,既新鲜又有趣,一下子激起了他们探讨的欲望,我趁势又说:“那你们能想到哪些分数蕴含着什么成语?”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有时愁眉苦想,有时激动万分,让我们诧异的是,他们竟然找到那么有创意的答案:100%的胜利--百战百胜;成功的机会是90%--十拿九稳;生还可能性是10%--九死一生;选中的机率是1%--百里挑一;50%的国土--半壁江山等成语。通过挖掘分数与成语间的奥秘,不但使学科交融,让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而且释放了学生的思维,诱发其创意潜能,使数学不再枯燥乏味,不再只看见了严谨性了,因此只要我们作为师者精心挖掘数学中蕴含的资源,巧妙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奥秘之处,感受数学的精彩之处,发挥其创新能力,创意才华。‎ ‎  三、引导“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学必有疑有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见“质疑问难”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问”是开路先锋,“问”‎ 是深耕治理。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展示数学学科的非凡魅力,引导学生乐于设问,敢于提问,善于质问,精心扶植他们的创造思维火花,支持学生大胆地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进入积极的思维境界,也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如在学完“面积单位”时,我安排质疑问难的环节,话音刚落,开发了学生思维的领域,一学生问:“老师,若我要测量像小沙子这样微小的物体的表面积时,是不是又用平方厘米作单位呢?若测地球这么庞大的物体的表面积时,是不是用平方米作单位呢?”对啊!小沙子的表面积太小,地球的面积又太大,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来作单位好像不太恰当。这怎么办呢?于是我灵机一动,或者这是拓展“面积单位”的好机会,于是我立刻说:“这位同学的问题太好了,大家想一想,地球很大,它的表面积一定很大,而沙子那么小,它的表面积一定很小,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三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你感觉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兴趣陡增,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来测量,好像不太合适。”“有没有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和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我能创造出一个比平方米大的单位--平方千米来测量地球的表面积”“我还能创造出一个比平方厘米小的单位--平方毫米来测量小沙子的表面积”“平方千米有多大?平方毫米又有多小呢?”……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即有新意,又有创意,于是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太精彩了,你们能回去找找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吧!”这样的学习、质疑,给学生留下“悬念”‎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带有创造性的见解,是极其可贵的,一个在学习中畏手畏脚,不敢提出问题,墨守成规的学生是不会有创新精神的。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质疑、大胆发问,使教学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把金钥匙。‎ ‎  四、鼓励大胆尝试,培养创新能力。‎ ‎  一位名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尝试,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鉴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契机,点燃智慧火花,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给予他们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怎样让学生建立“圆心”这个概念呢,我引导学生作如下的尝试,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圆纸片或画有圆的图纸,你们能想办法找出圆中最中心的一点吗?动手试一试。当学生尝试探究,作出如下的汇报:‎ ‎  ①‎ 将圆纸片多次对折后,发现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此点为圆的中心点。‎ ‎  ②在圆周画一个正方形,再画出正方形的对角线,对角线相交于一点,此点为圆的中心点。‎ ‎  ③在圆周画一个三角形,再画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和对边与圆相交的一点的连线,三条连线相交的一点就是圆的中心点。‎ ‎  ……‎ ‎  同学们的各种尝试都让我讶异,我及时给予认同、表扬,并说出同学们让我讶异的闪光点,同学们对于与自己不一样的找法也给予赞赏,祝贺,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全消除心理压力,自尊心得以尊重,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这样的教学,抓住契机,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并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尝试,给学生一个创新自由度,让学生独立参与知识探索过程,那将会使他们显现出各自不同的闪光点,不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数学更感兴趣,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作为小学教师,应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位置上,塑造创新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精心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去挑战学生的智慧,因学生的创造思维,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其细小的闪念,普通的瞬间,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特别留意这“闪念”、这“瞬间”,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关注学生的心灵,相准这“一瞬”之机,发现学生积极思维的嫩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数学教学富有挑战性,创造性,让数学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实践创造的摇篮,让学生在这“创新”的摇篮中涌现“生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