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如何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如何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

其他论文之如何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 ‎ ‎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访谈法对如何营造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要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从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  关键词: 营造  和谐  体育教学  课堂气氛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集中表现为人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1]。心理的和谐状态能够为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始终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叉联系是一种多向交往。这种多向交往具有自主性、情趣性、差异性等特点,它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体育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健康发展[2]。实践表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的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使学生可以在宽松愉悦的情况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  1、课堂气氛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  体育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进行身体练习,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4]。课堂气氛是一种精神环境,是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体育教学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1]。它是实实在在可以感觉到的东西。气氛融洽,对体育课堂气氛起积极的作用。气氛僵化,课堂气氛沉闷。这显示气氛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体育教学中,课堂气氛好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教师心情舒畅,讲得流利、生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这样可以减少组织教学的时间和次数,增加练习的时间,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绩。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体育教学起着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 ‎  2、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  2.1什么是和谐课堂心理气氛 ‎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们占优势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体育课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课堂教学活动依赖于发生的心理背景,也是集体内部促进或阻碍师生共同活动,以及促进或阻碍全面发展的各种心理条件的总体表现。我国学者柳夕浪根据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从课堂敢为、课堂不适、课堂态度等四个方面编制了《课堂心理气氛调查问卷》。课堂敢为主要调查课堂是学生是否敢于讲话,不怕出差错的倾向;课堂不适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课堂交往主要调查课堂上学生与他人的交往的愿望,交流学习的情况;课堂态度要调查学生基于对课堂学习的目的的认识产生的情绪反应[3]。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才能更有效的组织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心理气氛分为和谐型、一般型和冷谈型三种。一般型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旧模式教学。冷谈型则是指消极、沉闷的课堂心理气氛。显而易见,和谐型是一种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为之努力最求的理想状态[1]。‎ ‎  2.2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期望 ‎  期望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作出反应禁言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识。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语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在实际的具体与活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公平地对待学生,盼望得到教师的赏识,讨厌教师的厚此薄彼、偏袒。如果教师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个性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高期望,这种期望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语言效应,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反之,教师如果对学生带有偏见,看不到某些学生的有点而对他们抱低期望,这些学生便有可能自暴自弃,体育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并严重影响课堂心理气氛。这种期望效应产生的基本过程,以及它对学生行为和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机制,基本是一致的。‎ ‎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及其影响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首先,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个性特征和在人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然后这些期望会在教师的教学行为(如学习分组、示范、提问、表扬批评等)中表现出来。其次,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的所暗示的期望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2]。‎ ‎  2.3建立和谐互动,明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关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你若对学生很不喜欢,距离甚远,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那么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十分冷谈的,毫无表情,反应迟钝,甚至当你把目光扫向某些学生时,他们会低下头。这样紧张、害怕的心理如何能当上学习的主人呢?若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保持客观开朗的心情,带着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心态来交流。讨论时,你会发现学生们是那样的热情、活泼、思维敏捷。此时,课堂心理气氛是积极健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蹲下来看学生”‎ ‎,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平等中的角色。而不应该把自己看成发号施令的监督者。例如,在平衡木的体育课活动中,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当中,共同领略运动的乐趣和奥妙,这无形之中缩短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师生的情感得到了交流,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  2.4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他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是影响学生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调节、制约课堂心里气氛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等都会做出评价,作出“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判断。或亲师信道、或逆反不信,甚至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中来。因此,我们认真抓好师德教育。提醒教师重视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艺术,教育教师要以自己对教学事业的热爱。教育教师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处处为学生组作表率,树立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  2.5调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  心理状态是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况与水平。学生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创立。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2]。‎ ‎  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跨栏跑优良者和成绩差者与对栏的心理状态有关联。这种心理变化与跨栏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 ‎  从图中可以看出,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助于技术、技能的掌握。并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然而如果具有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技术。技能的掌握,使学习成绩下降。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学生上的恶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教学方法鼓舞学生。比如,可以增加练习次数、降低拦的高度、教师慢速度的示范和个别针对教育等等。从而达到良性循环,达到教学的目的[1]‎ ‎  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  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二是,要消除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4]。‎ ‎  3、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气氛的教学对策 ‎  3.1精心准备,加强组织教学 ‎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课堂设在室外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组织教学显得很重要,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死”。如上课铃声响了,上课队形始终站不整齐,你可以用目光注视着学生,然后请学生看表,现在已过了几分钟?站队需要几分钟?同学们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上课就会注意。分散练习时,容易出现“自由活动”现象,有的站着、有的坐着、还有的谈天,这时要发挥体育骨干作用,要求骨干们影响、带动大家积极参加练习。对不认真的同学必要时采取监督,督促他们必须完成一定的练习次数,达到一定的练习效果。体育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特征及课前的情绪。要注意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合理布置好场地、器械,使学生一进入运动场地,就能产生良好的运动欲望。‎ ‎  3.2加强趣味性教学 ‎  体育教学中,课堂气氛不可能始终都保持良好状态,当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使课堂气氛变坏时,可以安排一定的游戏竞赛。游戏内容丰富,简单易行,很受学生们喜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原地中距离投篮,采取两队竞赛的形式,看哪组先完成规定的投球次数,并且要按一定的顺序投篮,还要大家数数。这样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抢球快。投球准,不甘落后,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投篮的命中率。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同参加游戏和各类竞赛活动,师生同练、师生同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  3.3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  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什么?动力,来源于动机。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如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趋动力。这需要教师在体育课堂中传输体育的重要性。体育锻炼是一天的学习精神能量储备的有效方法。有了强壮的身体,才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学生在体育的学习锻炼中,通过参加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追求体育成绩和竞争中获得的。而间接的兴趣则是学习目的明确、把参加体育锻炼作为达到身心发展目标的自觉活动。‎ ‎  3.4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 ‎  体育学习目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习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正确、有效的学习目标,可以集中学生的身心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唤起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设立具体、明确及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难度适当的目标。最有助于调动学生在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其潜能。学生从练习结果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也会敬仰、尊重、亲近教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使课堂心理气氛活泼、积极健康。‎ ‎  3.5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情境 ‎  体育教师可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显现其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创设出特定的课堂心理气氛,产生整个课堂的情绪“共振”,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 ‎  4结束语 ‎  本文对创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气氛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目的在于帮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的练习,更好的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所论述的观点和提出的建议难免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导。‎ ‎  参考文献:1《体育心理学》季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  2《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张庆林。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 ‎  3刘维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 . 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0.7‎ ‎  4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原理与操作》[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  5胡承山, 一真。 重视心理和谐。‎ ‎ 都市青年报[n .2006-11-20-26‎ ‎  6郑谋振。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激励[j]. 江苏教育, 1993,(03)‎ ‎  7 任立红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公共关系问题[j].体育教学。2005.(0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