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打造政治课教学 “学习共同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打造政治课教学 “学习共同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打造政治课教学 “学习共同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戴国祥(浙江萧山第十一高级中学 浙江 萧山 311202)摘要: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师生关系是焦点。通过互动,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传统和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关键词:民主性 互动性 “学习共同体” 构建 1 “学习共同体”的提出及意义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的提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共同体”突出的是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师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它将改变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授—受”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思想政治课课堂将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学生用大脑等待“灌输”的知识回收站,这里将诞生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 ,学生的智慧将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将得到充分张扬,思想政治课教师将不再担任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为“说教者”的代表,而转变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与学生一道走进新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并与他们一起成长,思想政治课也不再是“灌输课”的代名词,它将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完善。2 思想政治课“学习共同体”的构建2.1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前提是树立教学的民主性教师闻道在先,经验更丰富,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高于学生,但学生是发展的、有巨大潜能的、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情感态度和需要。在交往互动中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在人格、权利和自主性方面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质是“你—我”的关系,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2.1.1要更新观念,放下“师道之尊”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可见,学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体”,教学就是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脚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有不少老师怕学生讨论出问题,耽误教学时间;也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影响自己的形象。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做好“疑”字的文章,也就是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提疑”“质疑”和教师“答疑”“解疑”有机融合的、互动式的教学。这里,提疑、质疑是前提,讲疑、答疑是关键,解疑是目的。所以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应该是学生求知途中的富有经验的组织者,学生的求知伙伴。2.1.2要转变角色,敢做学生的“学生”新课改下,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整个教学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怎样做学生的“学生”呢?(1)“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教师应该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成为“平等中的首席”。(2)“弯下腰来与学生探讨”。我们教师要相信现在的孩子知识面较宽,有的方面比我们懂得要多,而我们自己在某些领域也有不懂之处,我们应与学生虚心互学。(3)“竖起拇指给学生奖赏”。教师要由课堂的裁判者变为课堂学习的激励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当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性和生活经验较为欠缺的理论知识,则不能完全去做学生的“学生”。双方要成为共同的一体,首先做到的是师生双方的相互“敞开”与“接纳”。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就必须努力营造具有民主、平等气氛的教学合作的“生态环境” 。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生活与消费》这一内容时,教师鼓励有使用信用卡的同学向师生展示并谈谈使用信用卡的有关情况、感受,教师可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角色与同学一起倾听;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同学之间的各种消费方式,剖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体验进行对自己消费行为的反思,把“如何正确地对待消费”的发言权交给学生。用学生群体性、多样性的消费方式、消费感受来代替教师依托个体消费感受,借助教材那“独白式”的教学,效果是显然的。我校期中考试卷也有这样的题目,(通过对获取材料(材料略)的分析研究,学生李某准备撰写一篇研究报告。现请你结合自己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为他的报告确定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报告题目: (2)(3)略,答案是发散的,无标准的,可以师生互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向教师、课堂敞开,才会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才会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愿望就会变成持续不断的学习行动,学习潜能得以不断激活,学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学习共同体”才会有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支撑面。2.2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是重 视教学的互动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教学中实践互动,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互动,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包括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严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不喜欢政治课,甚至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师生关系是焦点。通过互动,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传统和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互动意味着对话、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师生之间充盈着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浪费时间,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提高的同时,提高自己。2.2.1从生本互动到师生互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带着思考、经验、感悟来“读”教材,做到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而后带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个人感受和问题进入课堂,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文本”,为实现教学互动奠定基石。课堂上,教师既要尊重每个学生在文本互动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对知识的见解,乐于同教师沟通,从而使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又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科学思维方法,注重点拨、释疑,精讲,引导学生舍弃虚假、无效的信息,提取真实、有效的信息,抓住教材的内在逻辑,实现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知识的科学本质的理性认识。2.2.2从师生互动到生生互动课堂上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现人人的绝对平等是不可能的,因而教师要尽量组织一些讨论或辩论会,创设一个多种观点和不同情感交流、互动的平台,鼓励和引导全体学生的参与,完善那种“一人答,众人听”或“一人问,众人答”的单向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叉互动。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正确对待金钱”这一内容时,可以以“比尔.盖茨与慈善事业”为例子,提出讨论问题:位居全球首富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为什么要将他们夫妇总财富的95%捐献给慈善机构?这说明了什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金钱是天使还是魔鬼?”的辩论会,这样,通过不同情感的交流、不同观点的碰撞,多种价值的冲突,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2.2.3从思维上的互动到情感上的互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发现,探究,教与学的互动也只能是机械的,表层和形式的。为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疑,即善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探索知识的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从而实现思维上的互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位名师是这样告诉那位学生的:课堂上无论会还是不会都要举手,真会了就举右手,假如还没弄懂就举左手,老师看到你举右手就请你来回答。这个教育案例不知感动了多少老师,也值得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好好去深思,咀嚼与体味。相信随着教师情感的倾注,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他们的“右手”。2.3以问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问题,也是在学校政治课学习共同体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建立并保障学习共同体的健康良性运转,目的就在于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问题。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问题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其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通过研究能为教师排疑解惑,提高其教学水平,才能让教师真正对研究教学产生认同感。同时让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培养。教学中可让学生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某些问题,学生为了讲清某个问题会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探求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同时,学生在充当教师的过程中会有"教然后知困"的体会,那么,学生当老师之前的研究中和当老师后的"困惑"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各种疑问,从而大大激活其问题意识。教师也在这样的互动教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所以“问题引领”下的学习过程是“实践-探究-发现”的过程,“问题-讨论-归纳”的过程,“自主-发现-合作”的过程,“例举-推理-检验”的过程。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均有机会获得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究问题,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问题教学” 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增加相互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的更好的开展,以便利用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解决在互动中生成新的教育点,拓展学生探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越好。总之,在新一轮课改理念下,没有开放互动式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是很难进行的,想“穿新鞋走老路”也行不通。师生之间,只有平等才有合作,有分歧才有激情,有需要才有互动,“学习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对学生心理智力和体能的充分了解上,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我们每位教师都带着一双民主而又善于倾听的耳朵走进课堂,为学生创设可以任意想象和组合的“学习共同体”;使我们的课堂因为有我们这样善于倾听的教师而更充满创造的活力。也许和谐课堂就离我们不远了。所以我认为学习共同体就要从“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出发,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这种方法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生命意识”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师生的民主和谐”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前提条件;“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策略。而“和谐”蕴含着祥和、协调、融合、合作、有序、沟通、交流、发展,这些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需要、所追求的。只要我们在政治教学中追求和谐,实施和谐,落实和谐,我们的政治课堂上就会处处闪现和谐教育的光辉,我们的学生就会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格。 参考文献:王海燕 .网络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 远程教育杂志, 2005.3.博耶尔 .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7.乔治·夏尔帕.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育实验计划[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