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其他论文之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 ‎  [摘  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本文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现状及其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四大教学策略。找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六大对策。‎ ‎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现状     对策 ‎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 ‎。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就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所在。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学生主动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人才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性地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然而,农村学生主动创造学习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很多情况下强调的只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和主创学习实践能力;教师将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而不是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创造的人;实际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其教学的主体价值,事实上学生变成了教师知识的奴隶。因此在传统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仍以教师为中心,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不断发展、具有创造能力的人,这与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神背道而驰。在教学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真正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观念的体现。‎ ‎  一、农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怎样从课堂中消失的呢?‎ ‎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  1. 群体的压力 ‎  由于社会的原因,我们的学校生源都很旺,一个班容纳五、六十个学生是非常普遍的。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们,被家长牵着小手送入课堂,不管你是爱说的还是爱唱的,也不管你是爱动的还是爱跳的,便都得听老师的安排了。(不听行吗?那么多人,还不炸窝?)怎么安排?上规矩呗。软(表扬听话的,激励捣蛋的)硬(言词激烈,冷嘲热讽,甚或教鞭相加)兼施。久而久之,安静的同学成了班里的标兵,于是他会更安静;调皮的同学成了老师的眼中钉,会想法使他变安静。先前的许多个“为什么”便被老师的有意或无意的“不注意”“没顾及到”所冷却;先前对知识对学校的崇拜感、神秘感也渐次被教师“死令”的背诵、机械的记忆所代替。十指都有所长短,人多更有差异。于是乎,学生被分作三、六、九等。“那么多人比我强”,群体的压力便会背负在一个个柔弱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已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探究什么了。‎ ‎  2.缺乏理智的挑战 ‎  古往今来,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现代的,古代的,家庭的,学校的……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都会有问,有答。问,是启疑;答,是解疑。问而无疑,答便无意。这便要求每一位从教者当多研究“问”的技巧。问题抛出,要使学生通过智慧,自己归纳而得出结果,这才是有理智的问题,是对学生智慧的挑战,才会启迪探究,才能引起主动学习的兴趣。现今的课堂上,教师也多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必动脑,照着课文读下去,答案便在其中;要学生讨论的问题也无多大价值,翻翻书,便会水落石出,只是互相说说,练练口语罢了,根本谈不上“讨论”。久而久之,教师成了课堂上的导演兼演员,而学生只是看客,间或跑跑龙套而已,根本无兴趣、无主动可言。‎ ‎  3. 过多的打击和挫折 ‎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七岁八岁狗也嫌”‎ 的学龄儿童?学生犯错误,成绩有差异是正常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便会步入教育上的误区:对待优生过分宠溺,对待差生过多打击。课堂上的小动作,作业的零乱,以及成绩的不理想都会成为教师批评、打击的借口,“真笨”“不争气”“不可救药”等一顶顶帽子会毫不留情地扣在学生的头上。学生在遭受了一次次的挫折后便会逐渐认可了自己的“愚笨”,他会认为知识的高峰永不可攀,山顶的美景永远不属于自己。学生以这样的心态学习,有何主动可言?有何成就可造?‎ ‎  二、 当前教学中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现状如何呢?‎ ‎  (一)教师不敢放手,实际上束缚学生的学习 ‎  一位特级教师说的:“我们对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在观念上,习惯势力,旧的传统仍有很大影响;在实践上,怕打破定势,引起混乱,不敢放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舞。”教师要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支持和引导他们学习,让他们有学习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多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还学生以读书、思考、语言实践的自由。‎ ‎  (二)学生发言踊跃,但思维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  不少课堂表面上学生的发言显得很踊跃,热热闹闹的,但学生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的机会。在现阶段教学实践中,类似 “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的,总的来讲,就是未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探究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能力,我认为应当实施以下四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  (一)激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的教学策略 ‎  自从60年代提出“终身学习”‎ 的概念以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在于中小学生首要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正如笛卡尔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权威人士指出,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 ‎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重要方法:‎ ‎  1、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一句名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老师教的目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  2、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学习是学习主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学习者推动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 ‎  3、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所谓自由学习,就是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21世纪,人类将面临信息化时代,当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时,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广泛而有效地汲取。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圃于仅有的几本教材,指导学生自由学习,广泛涉猎,学会找到正确的信息源,同时又能抵御各种错误信息,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  4、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培养并发展元认知。‎ ‎  以上四种措施既是逐层递进的,同时又是浑然一体的。通过不断地历练,达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的目的。‎ ‎  (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活动性教学策略 ‎  许多教育理论家都反复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如皮亚杰、杜威、陶行知都是这样认为的。他们都强调了要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形成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都强调从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活动教学”的思想再一次影响到课堂教学领域里来。我们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和实践活动的活动性策略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条重要策略。‎ ‎  (四)注重培养以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标志的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  质疑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在思维活动中对认知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和善于评判,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的意见,对于促进学习主体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教学论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唯一能够有意义地影响行为的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调节的过程,它是通过个人真实的体验来调节学习,无法由他人传达。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融汇到学生的整个个性结构中,而质疑和批判思维正是这种“有意义学习”的极好方式。‎ ‎  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呢?‎ ‎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的旧的教学观念。‎ ‎  (一)变先教为先学 ‎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灌输为主,布置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以致出现了“你不想学,我让你学;你不会学,我逼你学;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的状况。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能力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都受到了严重阻碍。‎ ‎  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变教师先讲为学生先学后讲,教师后教后导。‎ ‎  (二)变教路为学路 ‎  素质教育的真谛,不是让每个学生成为统一的“标准件”,而是造就有活力,有个性,会学习的一代。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顾学生的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是因材施教;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讲了还是讲,学生被动地听了还是听。‎ ‎  要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分析学情,及时调控教路,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教学。教师要随着学生学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路,变教路为学路,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服务于学生,教师的“教”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  (三)变提问为质疑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跑”的现状。这样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主动学习的形成。‎ ‎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发现问题,比老师主观设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接受”‎ ‎,消除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和主人,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须坐听老师之讲说。”‎ ‎  (四)、 创设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1.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 ‎  情感是打开学生智力大门的钥匙,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表现亲切,注意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要耐心引导纠正,不能用挖苦和批评的语气对待学生,以免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第二,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置身于学生群体中,耐心听取学生发表各种见解。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第三,应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平等愉悦地共同探求知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形成民主融洽的氛围,给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 ‎  2.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  教学不单是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情感过程。天文学家哥白尼说过,他对于天文的思考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正是这种情感才使他创立了“日心”‎ 说。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要的条件是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  3.创设生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  由于学生年幼,阅历浅,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因此,长远的目标和抽象的追求,往往不能成为持久的动力。又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中下生往往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抽象的知识缺乏持久、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教师不注意关注这些学生,只让个别学生回答或活动,让尖子学生或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维,那么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就会淡薄。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有意注意的社会根源论。他认为,有意注意是儿童与别人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形象地、鲜明地揭示教学内容,通过语文本身的魅力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努力创造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参与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促使一些被动的学生能积极参与。‎ ‎  4.创设有序顺畅的反馈调控系统,保持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会有所反复,随时会出现错误的认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迅速及时地运用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注意捕捉中下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及时鼓励。要适时地质疑问难,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师生共同解答,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并从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感。如教《跳水》时,有位中下生向大家质疑:为了一顶帽子冒险,有用吗?教者先肯定其合理因素,再引导组织小组去讨论,并表扬他爱动脑筋、会思考。结果这位同学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发言积极多了。‎ ‎  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做好及时反馈矫正工作。反馈快,矫正适时,教学效率就高,亦能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如让学生互批作业,优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亦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积极参与学习。‎ ‎  学生在不断的反馈矫正中保持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但要这种氛围延续下去,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鉴定、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互相自我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自主参与学习,通过不断的反馈、矫正、评价,这样知、能、情、思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  (五) 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  满堂灌、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不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学会学习了。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 ‎  1.“先放后扶”‎ ‎,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掌握学法 ‎  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不少教师常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教法,而对学生如何学,考虑却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课堂上也常常将谁为谁服务也颠倒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本质应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学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学习热情会越来越淡薄,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能力也越来越差。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 ‎  ⑴大胆地“放”‎ ‎  “放”就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前放手让学生去凭已掌握的旧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发现问题,知不足而努力学。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读,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这样在“放”中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  只有大胆地“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练的机会,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带着自己学习成果,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帮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胆地“放”,才能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落实。也就是“变先教为先学”。‎ ‎  ⑵。精巧地“扶”‎ ‎  “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之后的“扶”‎ 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学生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点之处,“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扶”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可以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也可以是读懂课文的方法。例如,预习时,怎样抓题目审题,凭借课文内容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文字自身的规律,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文字的一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才能让学生学会,会学。‎ ‎  (六)拓展延伸,由点及面,让学生在自能学习中不断运用学法 ‎  1.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 ‎  课堂学习是“点”‎ ‎,横向是向课前、课后拓展。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这个过程学生必然要用一定个方法去学,摸索出一套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预习的习惯。正所谓:实践出真理。能懂的课前解决,课堂上着重让学生提出普遍性的难点,或领悟不到的重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在突破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生这种在课前、课堂上被激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必然延伸到课后,在广阔的语言大环境中继续自觉地学习、训练、运用,引导学生将语文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让学生时时学,处处学语文。如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编手抄报、当小记者采访、种花写观察日记、钉纽扣比赛等,很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学习方法。‎ ‎  2.以教材为例子,纵向延伸 ‎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但仅学好范文是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做迁移,形成语言技能……而且由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的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 ‎  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培养人,又发展人,为全面所谓提高人的素质而服务。为人师者,当以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己任,多多探讨教育艺术,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把握自己,主动发展。‎ ‎  参考文献:‎ ‎  1.靳希斌:《教育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P30,52‎ ‎  2.阮珠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载《小学语文教师》,2001(1、2)。‎ ‎  3.梁少美:《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载《广州教学研究》,1999(5)。P33‎ ‎  4.叶奕乾:《心理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 ‎  5.李光明  培养求异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P52,53 ‎  6. 朱新坪《批判思维的教学与迁移》《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1期。‎ ‎  7. 裴姊娜:《发展性教学论》‎ ‎  8.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2002,P108,P132,P225,P24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