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信息技术论文之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 ‎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电脑已得到了普及,从尖端科技到日常生活,从经济建设到工作学习处处都体现着信息技术的方便和快捷。伴随着信息的广泛获得,带来了很多道德方面的问题,把德育渗透到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已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  随着信息技术课在小学课堂中的普及开展,信息技术课也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载体之一,把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它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于乐,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以及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中。‎ ‎  我们的教材无论是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潜藏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这些内涵。挖掘出这些内涵后,能否让这些融入学生的思想,就需要教师作精心的设计,如何把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中,值得信息技术教师去研究和探索 ‎  一、信息技术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中,没有专门的章节来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应结合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技术水平的对比来让学生感受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现状。例如:在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的时候,当介绍主板上的CPU时,展示它是计算机的心脏,说明它的档次的高低决定了这台计算机的高低,可是CPU这么关键的硬件却一直是由美国来生产,我国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和水平,而只能大规模地生产一些外部设备---鼠标和键盘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国际间的竞争和危机意识,建立起民族自强的意识,激发起学生要树立信心今后他们这代人可以生产出硬件,让他们有历史责任感;当介绍软件时,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软件几乎是由美国人来开发的,垄断市场,而我国只能用巨资去购买这种现状,培养学生产生今后长大要生产出优秀软件的意识,有了历史的担当的责任感。在信息技术课中自然地了解到我国的现状,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忧患意识,既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  二、信息技术课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  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结合信息技术课多以上机的特点,上课前教师应该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室外排好队,安静有序地到机房,在去的路上不追追打打,你推我怂,在机房内按学号坐到位置上,在上机时不要大声喧哗,这样是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纪律性,让他们明白在上课时是要遵守纪律的,有一个良好的秩序才能营造一个有序的课堂;在上机的同时,要求学生穿鞋套进入,爱护公物,不随地乱丢垃圾,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保持环境整洁才能使我们身处一个环境优雅的课堂,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卫生是每个人的职责;下课后把电脑关机并把凳子摆放整齐,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从小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做起,持之以恒,一开始是行为规范的约束,至后来学生会自觉遵守形成习惯,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律,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让他们终身受益。‎ ‎  三、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各种素养 ‎  在信息技术课,我们应把品德教育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品德素养,但如何把信息技术课与培养各种品德素养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各方面的素养 ‎  1、 培养热爱集体、乐于助人;‎ ‎  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把这一美德信息放于课堂中,让学生们在操作时也同时受到了教育。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学期的《文字的复制与移动》时,通过雷峰歌曲中歌词的填空这样的游戏,学习和探索文字块的复制的方法,使他们对雷峰的精神有个大致的了解,并鼓励学生像雷锋叔叔一样乐于帮助别人,一起来完成复制的操作,为把热爱集体、乐于助人这一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之后通过阅读雷峰叔叔事迹的文章,并把顺序弄错的段落改正过来这一任务,相互探讨,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同学之间要学习雷锋精神,以“钉子”精神钻研学习,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大家集体的力量才是有力的,并且也培养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 ‎  2、 培养文明礼貌、遵守纪律;‎ ‎  为了把文明礼貌和遵守纪律很好地融入信息技术课里,可以让学生们把这一信息在课堂上反复地练习和默读。如在学习《汉字的输入》时,可以在介绍学生们汉字的输入规则后,学生在掌握一定汉字输入方法基础上,把学生们自己所想到的文明礼貌用语用汉字输出,再通过把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编成的歌谣,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编成的三字歌让学生输出来达到礼貌和纪律记心间的效果,这些歌谣朗朗上口,好念又好记,既激发他们打字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文明守纪的意识。‎ ‎  3、培养努力学习、热爱科学;‎ ‎  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树立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识别真善美,使之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观察身边的日常的事物后,用电脑创作出作品,学习的习惯向生活延伸。‎ ‎  如在用电脑布置任务之前做一些准备,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注意一下蚂蚁的生活习性,到上课时,先让学生对蚂蚁的观察有自己的认识,在学生学会绘画工具后,让学生们用金山画王创作《勤劳的蚂蚁》,发挥他们的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增养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们认为学习是件很愉快的事情,既把勤劳这一德育思想融入了学习,又在无形之中把科学、美术、信息课进行了整合。‎ ‎  4、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品格 ‎  课堂上,教师的启发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启”而达到“发”,有所收获。但也有一些学生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通过同学间相互帮助,在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再求助于老师的策略,激励他们先独立探索尝试,再合作交流。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单纯的为教而教,单纯的为学而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效果不佳,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直观性、科学性、激趣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我们借着信息技术课这个载体,融入德育的内容,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  在融入的德育时,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信息课,才会使德育具有说服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道德的修正,在品德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既得到了陶冶,美化了情怀,同时也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从而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形式下,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