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听声悟情,激发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论文之听声悟情,激发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听声悟情,激发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无锡市锦山实验小学 勇 艳文章摘要: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逐层递进的方法帮助学生听声悟情,催发学生的审美感知;以情施教,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扣开情感教育之门;通过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优化音乐教学。 关键词:音乐 审美情感 情感体验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艺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他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觉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美与情有着不解之缘,美感,即审美情感。只有当人们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时,人们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可见情感教育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针对这一点,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逐层递进的方法帮助学生听声悟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扣开情感教育之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优化唱歌教学。一、听声悟情,催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听,是音乐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成了无水之源。学生是通过听觉对音乐产生直接的、具体的感知,从而形成感性认识。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音乐放在首位,而倾听音乐必须营造一个“音响的世界”。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博览。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幼小心田,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在最前线!而在和平年代,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绽放。如歌曲《妈妈的红头巾》,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爱扰,因此—提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祖国”与“妈妈”并列,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音乐以强烈的感情引起了孩子共鸣,激起孩子欢乐感。音乐就像一股清泉,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音乐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了共鸣,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美,引导孩子多听、多思,用心去感受。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 二、以情施教,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黑格尔曾经指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表现。而我们的教学方法应紧紧地围绕着音乐的情感表现,遵循审美心理过程规律(感知、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准确把握歌曲形象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生对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与理解。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审美情境、了解歌曲意境、教师生动的语言以及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动力。1、创设审美情境,诱发情感认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培养学生情感的道德感及审美感,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如在教学歌曲《牧童之歌》时,我用多媒体语言描绘一幅画面:在无比辽阔的大草原上,有着洁白的羊群,奔驰着的马群,安静的牛群,愉快地劳动着的人们,蒙古包中飘出袅袅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同时配上蒙古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学生内心深处感受着极具蒙古特色的旋律,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宽广、自豪的歌声,孩子们也从心底喜欢上了这首歌。可见只有引起了学生的情感认同,才能使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2、着手歌曲意境,引出情感共鸣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无论歌曲还是乐曲教学,都需要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也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客观规律。如在教学《到小熊家里去》一课时,我在备课中发现,这将是一首很能被学生接受的乐曲。于是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优美无比的旋律后,让学生想象非常静谧、安详、阳光洒落的森林的初晨,小鸟展翅飞翔之后,活泼的旋律跳出,快乐的动物们唱着美妙的歌曲到小熊家里做客。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孩子们在音乐中得到了快乐情绪的迸发。3、运用生动语言,引发情感抒发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师生之间的交流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包括的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艺术。”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生动形象、精辟而简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引发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活泼的体态语言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学生们感兴趣是创造力展现的先决条件之一,而教师的生动、活泼、多变的体态语言,对于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如我在新授《金孔雀轻轻跳》这一律动时,我给学生表演了孔雀舞,教师到位的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转身,紧紧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当欣赏完教师的表演,学尘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学生跃跃欲试,向往和教师一样能歌善舞,赢得掌声。通过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感受了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歌曲《三只小猪》之前,我先和同学们一同讨论小猪的特征,并让他们用身体来模仿一下,当我和他们一同跳起舞蹈、扇动“耳朵”、摇起“尾巴”时,整个教室一下子爆笑开来。看着他们乐得开了花的小脸,我一下子被感动了。能让同学们在我的课上如此开心,是我最大的成功!(2)丰富的表情语言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谈、举止、情感、个性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动情” ,我们教师首先自己要“动情”。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除了体态之外,还有最能打动人的面部表情,无论是喜悦、哀伤、俏皮、悲愤,教师自身的投入能通过眼神打动学生。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不放任何图片或影片,由于学生们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在理解歌词方面不会是什么难点,而在他们听的过程中,我随着音乐轻声跟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我这边,从开始眼光看着窗外,回忆到转向室内开始叙述,从得意洋洋的伏击快段,到悲愤无助的壮烈牺牲,最后到我情不自禁的含着泪水缅怀英雄,直至歌曲结束,教室内寂静一片的时候我才回过神来,看着同学们含着泪水的大眼睛,而后又不好意思的低头擦的样子,我又一次被感动了。之后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他们早就听过了,有些人歌曲也听过了,但是,今天是他们第一次被打动。本来只是把它当一个故事来听的曲子为什么会打动他们呢?他们说是因为我的表情和泪光,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小英雄机智、勇敢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敬意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主动地把情感纽带抛向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三、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审美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平常人都乐于欣赏。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奥尔夫说过:“ 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课上做到音乐与表演结合、音乐与舞蹈结合、音乐与器乐结合,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情感升华为一种境界,并通过演唱、弹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获得审美体验。比如在欣赏《狮子》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狮子走到学生中间,鼓励学生表演,与同学近距离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又如在教学《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我根据该歌曲的音符、节奏较简单,而叙事性较强的特点,和学生进行音乐剧的创编活动。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表演的场景,并积极参与,与学生共同完成创作,给他们信心与创作的灵感。我让学生观看老师与学生的表演,老师扮演乌鸦妈妈,请一学生扮演小乌鸦,激发起学生表现情感的强烈欲望。再让学生一边听音乐,在进一步理解歌词意义的基础上去想象生活中与歌词内容相近似的动作,两两合作进行即兴表演。音乐与肢体动作相互补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审美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把这种情感再用更高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我问大家:“小朋友看到这样的情景后,你联想到了什么呀?”这时,我让学生们自由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喂我吃饭的情景,有的说想起了妈妈帮自己洗衣服的情景,还有的说想起了妈妈在夏天帮自己打扇的情景…… 我就因势利导,让大家一起听着音乐两两合作表演平时妈妈关爱自己的情景。这样做充分体现了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意识到要热爱生活的中每一个人,学生爱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这种把视、听、唱、跳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审美情感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从而进一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与音乐素质。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有着不解之缘,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在工作中都要努力做到唤醒、启迪、激励学生听声悟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音乐的快乐,感悟音乐的真谛!参考文献:《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