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论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生形成良性语文学习周期中的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论文之论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生形成良性语文学习周期中的合理运用 “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 鲁迅 一个语文学习周期,通常由预习、听课、复习、反馈等学习环节构成。以听课为中心的各个学习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语文老师不停地重复着这些环节,都是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周而复始,似乎永远乐此不彼,但却收效甚微,学生的学习周期往往因为某一个环节的缺漏而不甚良好。而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已经是学生和老师必不可少的需求。教师和学生再也不能仅仅凭借一本语文课本就能学到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和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信息,信息技术是学生形成良性语文学习周期的导航仪和点金石。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周期呢? 一、预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预习是听课的基础。当学生首先读熟了课文内容之后,肯定需要了解课文的作者或当时的写作背景,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老师课前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直接讲给学生听。而在信息技术有了长足进步的现在,老师完全可以不用这种直接灌输的方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说:“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不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有些学生还不一定会领情呢! 所以,老师何不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现在大多数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配备了电脑教室,也有了计算机课和一些比较专业的电脑教师,学生通过计算机课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电脑知识。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用电脑在网上收集有关课文作者或其它相关的资料。进行网上预习。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教师就可以在学生预习之前告诉他们:只需要在电脑上输入“王维”的名字,就可以在很多网站上了解到许多关于诗人王维的介绍和这首古诗相关的背景,还要求他们把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记录下来,以便在上课时反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整理自己所收集资料并记录的好习惯,可谓一举两得。这无疑对于体会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会大有益处,再上起这堂课来,就可谓水到渠成,轻车熟路了。 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寻资料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正确地看待和利用网络,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能进网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听课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要提高听课效率,关键是在听课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思维活动同步。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一般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钟,语文课堂上老师单调的讲解,让学生容易感到疲倦,没过多久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了,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他们的有效注意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1、导入 信息技术能把一些抽象的信息转化成美好的直观的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 例如,《花钟》一课,对于农村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看到花钟的。某老师在上这一课时,把一幅美丽的花钟图案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们顿时两眼一亮,发出由衷的赞叹:“哇,好漂亮啊!”老师相机告诉学生什么是“花钟”,对于花钟的理解铭记于心。 又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对于地处西南地区的孩子们来说,“雪地”那只是在电视里或大人嘴里才会出现的情景,某教师在上这课采取的是这样的导入方式:(多媒体展示)北风呼呼地刮着,大片大片鹅毛般的雪花洋洋洒洒,漫天飞舞着,树上、房子上、地上顷刻间铺满了厚厚的积雪……这时,走来了一群“小画家” ,所经之地留下一串串不同的脚印……就这样孩子们似乎也进入了这个如诗如画的情景之中,他们对学习这篇课文充满了渴望,然后该教师趁热打铁,教学课文,十分得心应手。 2、生字 很多老师认为生字教学一向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一向都是老师机械地灌输,学生机械地认读和抄写,这样的识字效果可见一般。但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在动感的画面中,往往会愉悦地表达,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读与书写时,不用机械地教读,而用动感的课件演示汉字的笔画、笔顺,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读和书写,每个生字的笔顺甚至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学生都几乎了如指掌,而且还记住了相关的词语,真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效。 3、课文 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认知、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它们离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较远,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原有的利用课文插图、教师简笔画、实物等教学“媒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解决难点的热情。 例如,还是《花钟》一课,学生理解“淡雅”、“艳丽”、“娇嫩、” 等词时,某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色彩的花儿,让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淡雅”、“艳丽”和“娇嫩”;在理解“绽放”和“欣然怒放”时,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花儿慢慢开放的过程,这些画面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看到的,学生在津津有味地欣赏中对相关词句的理解也迎韧而解了,还有很多学生能用这些词语说话呢!再用多媒体把相应的句子用动画的效果出示,学生读起来是饶有兴趣,朗朗上口了;最后,用多媒体配上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竟相开放的花朵,学生们满怀感情地朗读着…… 又如,学习《北京》一文,农村的孩子对于北京的大街、高楼当然很陌生,这时现代信息技术就派上大用场了。天安门城楼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城楼的红墙黄瓦,充分感受它的庄严;北京的立交桥错落有致,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立交桥,可以让学生大开眼界;还有故宫、天坛、长城、香山等等地方,虽然有些是文中没有出现的,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多展示一些关于北京风貌的课件,拓展学生的视野。因为只有通过这个途径,这些孩子才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北京,了解自己的首都。 三、复习巩固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复习巩固在整个学习周期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前面听课的巩固,也是后面反馈考试的基础。 复习贵在及时。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学习后及时复习比经过一段时间复习效果更好。课后及时复习,就能有效地弥补听课中存在的缺漏,充分地、从容地、全面地、细致地回想老师所讲的所有内容,深入研究某个问题,这对于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教师把课后练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完成,时间无疑是太仓促了,况且,学生的抄写和完成的时间肯定不相一致,这样会大大影响后面的教学,这样又费时又费力,而如果教师在新课后马上用多媒体出示课后练习,有些题还可以配上一些可爱的动画,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既省时又省力。 四、考试反馈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作业过程的再现。是教学效果的一种反馈和汇报。 有些教师会问:小学生语文考试中怎么用信息技术?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仅可以用信息技术,而且很有必要用信息技术。蔡元培曾经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殊器具。” 现在的老师们完全可以把有些语文题储存在电脑中,让学生就在电脑上答题,这样不仅节约了纸张,又锻炼了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不过,这种方式在平时的巩固练习中就要着重训练学生在电脑上答题的能力,以免到时学生促不及防,手忙脚乱,如履薄冰。只要训练有素,学生就会轻车熟路,挥洒自如了。 又比如,在学生进行卷面答题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轻音乐,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地答卷,能说不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吗? 其实,教师在批改完学生的试卷之后,对于学生的成绩分析都很头疼,算来算去,真是头昏脑胀。但是如果把学生的成绩输入到电脑中相应的程序里,分析起来可真就是事半功倍了,因为这种程序有相应的公式,只要你把成绩输进去,各项指标就会自动出现,根本不用老师烦琐地计算,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神奇之处,我们广大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多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效地驾驭这些知识,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好帮手。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这支强心剂的注入,相信,它在农村小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和反馈这些语文学习的环节中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周期,不仅能提高其语文学习的质量,培养其语文的能力,而且对摸索和掌握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以至将来的工作,都大有好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