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论文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有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学校必须确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授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在教师,教师除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人生观外,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师应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自主创新。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活创新思维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实验教学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不倒翁》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思考和探索,教师一上课就向学生出示一个不倒翁玩具和另一个玩具,其他同学扳自己桌上的东西和不倒翁,学生左扳右扳,不倒翁也不倒,而其他东西却倒了。这时,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对于这一现象既有兴趣又感惊奇,纷纷提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为什么其他玩具等东西会倒,只有不倒翁怎么扳也扳不倒?不倒翁究竟里面有什么秘密才不倒?……此时,学生想探索的兴趣油然而生。 又比如在《小电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电珠发光,而是创设实验问题情境:“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实验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电珠发光,既激起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营造和谐氛围,发展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神圣不可侵犯,要实现这一点,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团结友爱、互学互助的道德品质形成;有利于对探索自然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如实汇报观察、实验的结果,即使结果与同学们讲的不符,也要敢于如实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当自己的观点被证实是错误时,也要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地乐于接受正确的观点。 在实验教学中,安排分组实验时,要求学生加强合作,互相探究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反过来群体行为也影响学生个体的奋进和努力。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和谐的实验氛围息息相关。 三、指导实验,丰富感知,培养创新意识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勇于探索。如何保证学生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呢?在于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 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这些实验材料:烧瓶、带直(弯)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肥皂水、滴管、毛巾、软塑料瓶、瓶盖、气球、饮料盒、胶带、水槽、热水、冷水。让学生熟悉这些材料后,根据思考提纲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准备的这些材料紧紧围绕揭示“气体的热胀冷缩”这一主题,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各个组都设计出了比较理想的方案:有的用气球套在塑料瓶上,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实验;有的先把塑料瓶捏瘪,盖好盖,再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实验;有的用胶带把饮料盒的口封住,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实验;有的用烧瓶和带玻璃管的胶塞,用手捂和包冷毛巾实验;有的将红墨水用滴管滴入玻璃管放入热水中,但红墨水流了出来…… 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充分地实践和探索,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为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打下基础。当然,学生的这些行为,对平常人来说是极其普通而简单的,可对小学生,自己找出来,不能不说是他们创造活动的结晶,“行虽微而旨趣远”,是学生创造精神的表现。 四、自主实验、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让学生借助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和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不仅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还可学到科学的解决方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自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善于设计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在引导学生自行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先提出启发性问题,再从验证入手,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例如在上《溶解现象》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方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教师不须讲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将油、盐、面粉、粉笔末等物体投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可以找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在水中溶解,象油、粉笔末、砂等物体都不能在水中溶解,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然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广大教师应站在课改的前沿,潜心钻研、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把实验教学活动变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