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论读写教学中数字的理解与运用
数学论文之论读写教学中数字的理解与运用 论读写教学中数字的理解与运用徐文祥(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 浙江 永康 321300)摘要:在语文阅读与写作实践中,数字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特征,有助于突出文章主题,刻画人物性格。研究理解与运用数字的规律和方法,运用比较、演示、计算、联系等方法深入理解数字,并在此基础上,积累和恰当地运用数字,加强这方面的语言实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关键词:数字 理解 运用 规律和方法 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用到“一寸”、“两丈”、“1300多年”、“两三千斤”、“每小时两万多公里”等数字。这些数字在表达中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特征,或有助于突出文章主题,刻画人物性格。它们的表现力是不可替代的。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数字往往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不是被忽视,就是一带而过,肤浅理解。因此,有必要研究理解与运用数字的规律和方法,加强这方面的语言实践,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1 数字的种类在阅读与写作中,常用的数字可以分为这样几类:表示距离(长度、宽度、高度)的数字;表示重量的数字;表示时间的数字;表示面积的数字;表示温度的数字;表示虚指意义的数字;特定数字。此外,还有表示个数、次数、岁数、人数、钱数的数字。2 阅读教学中数字的理解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数字,如:火警“119”,只要讲清楚 “119”是“要要救”的谐音,学生就能明白。而有些数字则不然,还需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如:“万里长城全长6500多公里”,6500多公里到底是多长的距离,很多学生的理解是模糊的。再如:“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邱少云没挪动“一寸”地方,表现出邱少云伟大的精神品质。如果光跟学生说“一寸”是3.3厘米,是很短的距离,学生对“一寸”的理解必然还是肤浅的。因此,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达到对“6500多公里”、“一寸”等这些数字的深刻理解。2.1 比较法比如《日新月异的电视机》中写超大屏幕电视机“屏幕有21米长,8.5米高”。从这两个数字中,学生可以知道超大屏幕电视机很长、很高,但到底有多长、多高,在学生的头脑当中还是模糊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与眼前的教室相比较:我们的教室长8米,高4米,超大屏幕电视机的长有21米,相当于两个教室那么长;高8.5米,比两个教室还要高0.5米。这样一比较,超大屏幕电视机的巨大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对“屏幕有21米长,8.5米高”这一句的理解就到位了。2.2 演示法《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写到:“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理解“一寸”这个数字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挪一挪。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一寸” 是多长距离(3.3厘米)。接着,让学生试着挪动一寸地方,体会挪动一寸地方是多么细微的移动。也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挪动,另一部分学生注意观察,看是否发现对方在移动。学生会发现,由于挪动的幅度太小,会觉得对方并没有移动过。这时教师马上追问学生,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连这么一个寸地方也没挪动?我们平时不小心被火烫着时会怎么样?邱少云为什么在烈火烧身时不挪动一寸地方,不发出一声呻吟?由此,让学生一层进一层领会邱少云为了战友、为了战斗的全局、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伟大的思想品质。对像“一寸”这样的数字的理解,是体会人物思想品质的一个切入点。2.3 计算法万里长城“全长6500多公里”,6500多公里是一个长距离数字。理解时可以让学生算一算:按客车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计算,6500公里需要走多少个小时?学生马上能算出来,需要130个小时才能跑完长城全程。由此,让学生体会万里长城的长,体会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再如《鲸》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须鲸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次就可以吃二三千公斤”。这也可以让学生算一算:鲸吃小鱼小虾正如人吃饭一样,按1人1天吃半公斤粮食计算,二三千公斤粮食可以让我们一人班(按50人计算)吃上80—120天,而须鲸一餐就吃完了。这样一算,学生便能感受到鲸确实是巨大的。2.4 联系法课文《一夜的工作》中:“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的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这里有一个数字“一尺”,它充分体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理解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对“一尺” 文件到底有多厚有个直观的感知,还要联系下文来理解。下文写到周总理审阅文件是极其认真的,“他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还问我一两句。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就我送的一份稿子,周总理就用了“相当长时间”才审阅完。而周总理一晚上要批“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可以肯定,周总理批每一份文件都是极其认真的,这样一联系,学生便能体会到周总理一夜工作量之大,工作时间之长,周总理的劳苦学生便能深深领会了。运用联系法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数字,可以使学生对数字所蕴含的思想内涵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2.5 表示虚指意义的数字教学法表示虚指意义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三类:①表示多、远、深、长、高、重等意义。百货大楼、百花争艳的“百”表示多;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的“五”、“十”、“六”表示多而丰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表示瀑布之高。②表示一定、务必等意义。如“千万别碰上生字”的“千万”表示极其担心,希望一定不要碰到生字的心理。这是由“千万”的本义“多”引申出来的意义。③表示“乱”。如:“横七竖八”、“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八”都表示“乱”。这也是由本义“多” 引申出的意义。在教学中,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表示虚指意义的数字的三种意义。当再碰到此类数字时,学生考虑是三种虚指意义中的哪一种便行了。上述五种方法,既是教师教学数字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理解数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字,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数字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更应该指导学生逐步总结出理解数字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地理解语文中的数字。3 让学生学会用数字表达对语文教学中数字的深入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一些运用数字来准确表达的感性经验,为学生学会用数字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学生的作文,常常因缺少数字,而使内容显得空洞。比如下面一段文字,就犯了这种毛病。一名学生写植树节同学们种树的情况:“同学们有的挖坑,有的扶树苗,还有的浇水,不少同学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也不肯休息一下。我也不甘落后,抡起锄头挖呀,挖呀。树坑终于挖好了,我和同伴立刻把树苗放到坑里,盖上土,踩实,然后浇了些水,一棵树苗就种好了。劳动结束时,我们看着一棵棵小树苗精神抖擞地在春风中挺立着,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多少同学?劳动了多少时间?种了多少课树苗?这些情况没有用数字说明,读者就得不到具体的印象。这也反映出小作者观察得不仔细,写出来自然就显得空洞了。数字使用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字来表达,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文学作品中带数字的语句,领会数字所起的表达作用,并对数字进行分类。其次,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与习惯,通过观察、测量、调查等方法,获得能反应事物特征的数据。第三,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恰当地运用数字。我们可以经常性地设计一些运用数字的表达练习。如:记一次班级同学参加公益劳动的场面,要求把参加人数、劳动时间、劳动效果写清楚;用数据说明“5.12” 四川汶川的地震灾情;在报道同学们为四川汶川的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时,恰当地运用数据。在语言表达实践中,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使用数字的规则:(1)要得体。如“5000轻骑闹山乡”。这是一个仿七言诗的句子,数词后面没有量词,直接接名词,本身就有古汉语色彩,写作“5000轻骑”显然不得体。应改作“五千轻骑闹山乡”。(2)要保持局部统一。像下面的例子中数字用法体例就不一致:二○○六年……二百张课桌……100条凳子……400多元……四分之一……1/3……。(3)带有计量单位的量值(横排)要用阿拉伯数字。(4)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量值不能移行。另外,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要夹用汉字“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记位,如:3千公斤、5百万人口、3万6千多亩等。 在理解与运用数字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有规律和方法的,然后自觉地去发现和总结理解、运用数字的规律和方法,并在语言实践中加以掌握,达到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1.于根元.《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M] 语文出版社 1999年版2.钟南,智仁勇.《江海文存》,《和青少年谈作文》卷[M]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版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4.曾祥芹 .《阅读学新论》[M] 语文出版社 1999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