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篇一: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五八小学 詹孝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之所以能在遭遇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辛勤耕耘、努力奋斗,主要就是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我认为: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动力,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饱食终日,无所作为。 理想坚韧你的意志,信念凝聚你的毅力,有了理想和信念才能使你沿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信仰、有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一定要坚定远大的理想,对党的伟大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是在学习中砥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本能。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干。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们“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自问、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沧海横流、人间沧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避危难、义无反顾,是英雄的潜质;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一名乡村教育工作都,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心系全体学生、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2011年11月28日篇二:党员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党员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 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作为我们时代的主题,要求能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出现。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而且对于推动综合国力其他要素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大力发展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已经成为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文化多元化是民族精神保持独立、世界文化生态保持平衡的重要基础。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拓展文化权益,维护文化安全,推动世界文化多元化进程。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和规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为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辨清哪些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哪些文化是落后文化。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强化其引领作用,以之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吸引力,经济物质发展更有人文方向感。 始终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特点之一。重视物质力量建设的同时,也重视文化力量的建设,这是我们党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就葆有的一个优良传统。 坚持正确方向和坚持科学精神相统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其基本特点和规律。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文化制度上的有力推动和切实保障。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建立健全文化促进经济的体制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提高文化生产力的体制,使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重要功能和独特优势。 要建立健全促进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条件。 还要建立健全加强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要切实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为各类文化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篇三: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蒋泽建 近一个时期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表了多次重要,一方面,这表明了中央领导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情况和问题亟需解决。2011年10月15日到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将文化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是摆在每一个国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现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重要精神,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督察文化建设 土地督察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工作实践中经过提炼而形成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以及作风和精神的积淀和借鉴,通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局应深刻理解把握中央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决定的基本考虑和要求,围绕主题,把握实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首先,要从思想高度上重视督察文化建设,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破解两难”的大课题,加强督察文化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局在督察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树立了“为国督察,无尚光荣”、“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等行业精神,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督察文化建设,尊重职业伦理,尽到职业责任,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坚守职业原则,形成具有我局特色的督察文化环境。 其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与探索,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行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并经过加工提炼形成自身理论,持续总结规范、探索创新,切实加强土地督察能力建设,形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密切结合推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最后,应把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例行督察等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提升督察人员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基础,使广大干部自觉的融合到督察文化中来,使督察文化从“沉淀、融合、宣传”走向“继承、完善、创新”,特别是与“创先争优”、“两整治一改革”等行动的结合,不断增强督察文化价值,形成优质高效的督察作风,增强创新意识、绩效意识和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软实力”建设。 二、关于总书记提出的“三性” 在8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三性”,即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这将土地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全局性和根本性上来看,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因此,在集体学习上,总书记又提出了一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从原来的两个“严格”变为现在的“三个严格”既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还有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这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局面的当务之急。此外,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与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将土地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对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三、关于对四个“切实”的理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第一,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二,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第三,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第四,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胡锦涛讲话中的“四个切实”不仅为土地管理定下了方向,而且开创了土地管理的新格局,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智慧、勇气和能力的全新考验。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破两难、促双保的基础保障,耕地保护要继续探索“强化管控性保护、加强建设性保护、完善激励性保护”的新路子,推进耕地保护进入数量、质量和生态管理并重的新阶段。为此,要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也就是如何解决和处理好产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就是征地补偿及征地后的基本保障问题,征地过程中的信息不公开、程序不到位、补偿标准低都为社会的和谐埋下了隐患,为此,应明晰和完善农民集体土地产权体系,以合理的补偿标准实现土地产权的转移,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有效保障合理的经济社会建设用地需求。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管理原有制度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严峻挑战,弃旧占新、盲目扩张、利用效率不高、农民权益受损的现象屡见不鲜,不改革,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对立情绪无法消除,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无法理顺。然而,改革的关键是要在土地使用中实现社会效益和土地权益人利益的最大化,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等基本前提,要积极探索解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分类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创新。 2011 128《》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