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美术课程,素质教育课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美术课程,素质教育课程

美术论文之美术课程,素质教育课程 ‎ ‎  【摘要】  讲述了在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仍存在的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美术等着眼于人终生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的偏颇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且从六个方面实证了美术课程即素质教育课程。‎ ‎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美术课程 情操 洞察力 创造力 ‎  毅力  发散性思维 ‎  目前美术课程面临的现状。‎ ‎  素质教育提了一、二十年,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在高考指挥棒的强大压力下,美术课等素质教育的课程被委屈地压在了五指山下,而被视为闲杂课程。‎ ‎  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可以压缩甚至停止美术等课程的开设。‎ ‎  为追求名誉,教师们高谈阔论:让那些差生都去学特长生吧,兴许还能多考两个。‎ ‎  为追求名校,家长宁愿孩子们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武断地认为学艺术是不务正业,是那些差生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  在整个社会大的舆论压力下,孩子们为了满足学校教师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要求而被赶上了独木桥——‎ 放弃其他一切课余爱好,攻于题海,一味追求“语、数、外”高分。追求高分固然重要,但是过分的追求就难免偏颇。‎ ‎  这种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忽视了青少年的心志健全,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到们的健康成长。‎ ‎  目前,教育的这种现状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教育界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美术课等课程也正在得到大家的认同,但要在更高程度上达成共识,仍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  素质教育。‎ ‎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须、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向21世纪,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教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  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只是智力单方面,而应当包括品德、体质、心理多方面的健全;素质教育承认教育应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素质教育承认人存在个体的差异,她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经济持续发展、富民强国的需要,是精神文明繁荣昌盛的需要,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永远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的需要。‎ ‎  而美术教育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美术课程体现的素质教育。‎ ‎  美术欣赏课程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内涵。‎ ‎  美术欣赏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仅讲述了国内的历史文化,还讲述了国外的历史文化,她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生活生存的历史篇章。‎ ‎  国内的艺术知识从原始社会的艺术明珠――彩陶,到奴隶社会的青铜艺术,再讲到封建社会里的雕塑艺术、石窟艺术、绘画艺术、民族建筑、工艺等一系列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接受了一次中国古文化的洗礼。‎ ‎  国外的艺术知识从古罗马艺术讲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再到现当代艺术等一系列的艺术知识,于是为学生揭开了西方文化的神秘面纱。‎ ‎  这些内容都是在其他书本上和个人经历中所无法获得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它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领域、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  美术欣赏课程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  欣赏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于纯粹的理论思考和道德教化。‎ ‎  例如,故宫的建筑使人体验到宏伟壮观,古希腊的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使人感受到优美和崇高。再如,欣赏徐悲鸿的《奔马》,画中绝非单单表现奔腾之中的马,而是通过马来讴歌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的精神,学生可以意会到艺术家对祖国复兴的期盼,一种爱国主义情愫在学生的心中开花。欣赏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红军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学生此时会肃然起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  美术欣赏课可以通过这些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焕发,与之共鸣,提高了人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人的性情。‎ ‎  美术欣赏课程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 ‎  洞察力就是指某些人所具有的那种深入细致的直接观察能力。直观力,正常人都具有;洞察力并非每人都具备,只有那些能够“体察入微”者才具备。‎ ‎  提高洞察力就要克服粗心大意、走马观花、不求甚好的良好习气,心要细,要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些,先得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使自己的行动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静心体会”必然有助于洞察力的提高。而美术欣赏课程中对一些艺术品的欣赏正是让学生对艺术品进行“静心的体会”,能够很好的提高他们的洞察力。‎ ‎  一般地说,人们对于美的事物的直接感受主要靠视觉,而美术被称为视觉艺术是由色彩、线条、形体等要素构成的造型艺术,具有一种形态的实感。通过不同作品的比较赏析,学生可以从中领略到线条的曲直方圆、笔迹的犀利劲健与轻柔舒缓,从而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意向和情感表达。在这样的审美活动中,不但提升了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洞察能力。‎ ‎  美术课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力。‎ ‎  创造力是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潜质,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从小就表现出卓越发明创造才能。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从小就喜欢发明创造,15岁就改制了村里的水磨。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做化学实验,以至在火车上当报童期间,并因实验中的偶然事故而多次受罚。他们从小就形成的创造能力,在他们后来的科学技术研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  美术课程正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质,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用笔和绘画的技法后,教师通过不断地启发,引导他们摆脱因袭前人的套路,逐渐推陈出新地创作出反映时代气息的张显自我个性的优秀美术作品。‎ ‎  美术课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毅力、耐力。‎ ‎  毅力是一种精神,一种经得起各种失败和挫折考验的、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坚持到底。这样一种精神,不仅有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有助于以后从事的各项工作,有助于他们事业上的发展。‎ ‎  画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例如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总会有疑惑的时候,当越画越糟时,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在为他指点迷津之时,会教育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总是一帆风顺,会鼓励他们知难而进。如果是因为审美能力提高了而对自己的画不满意,教师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眼高手低这一点,还会教育学生反复多练,使手的表现力不断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心态平和了,而且他们的毅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强化。‎ ‎  美术课程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开拓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致力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要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必须首先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人们常说,人生的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金钥匙。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在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加强思维的发散性训练。‎ ‎  而美术课程是这一思维训练最强有力的课程。例如在欣赏毕加索的《牛》,学生可以从中掌握到具象物体到抽象事物的演变规则,于是学生尝试着将另外的具象物体抽象化。再如在写生课程上,学生放飞了想象的翅膀,由一只蝴蝶会幻想到蝴蝶载着自己飞向理想的王国,那里没有烦恼,没有任何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由一只天空中的飞鸟会联想到鸟儿变成一架飞机,载着自己在太空中遨游。‎ ‎  最后 ‎  由此可见,美术课程对人的发展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对人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切切实实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呼吁整个社会摒弃“应试教育”的偏见思想,期盼教育界加大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还美术教育一个春天!‎ ‎  参考资料:‎ ‎  1、《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1998年6月10日)‎ ‎  2、《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苏州市第十中学 周国卫)‎ ‎  3、《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 柳斌)‎ ‎  4、《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音体美报》2006年7月6日)‎ ‎  5、《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体美报》2006年6月8日)‎ ‎  6、《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音体美报》2006年6月8日)‎ ‎  7、《艺术欣赏?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年5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