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x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综述工作总结经验做法事迹
5743 2020年x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综述工作总结经验做法事迹 夏日荷风送香,阳光普照大地。走进x县田间地头,只见干群一心,攻坚克难,合力向前,筑起跨越山间鸿沟的致富桥梁;摊开产业画卷,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如同花儿姹紫嫣红、竞相绽放……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晶莹的露珠里滚动着若隐若现,一个个动人的情节在蛙声蝉噪里羽翼丰满,x全县上下众志成城,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坚持精准脱贫、精准扶贫,采取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项措施,用几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具有x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这个夏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x大地,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x县将不忘初心,不懈奋进,以始终不变的决心和信心迎难而上,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个不少”,奋力夺取小康社会全面胜利。 一、党建大旗 一线飘扬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农村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核心。近年来,x县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重要体现和紧迫任务,不断强化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增强党对脱贫工作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组织党员、凝聚人才、动员群众方面趟出了新路子。 “看这几只羊,长得又大又壮实,喂的草料还是‘小红帽’帮我买的。”提起“小红帽”,x村村民x像说自家亲戚般熟悉。2018年,x县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充分发挥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的作用。省市县983名驻村干部、8612名帮扶责任人,佩戴有“志愿服务”标识的小红帽,在入户帮扶、座谈走访过程中主动亮身份、讲政策、做表率、树形象,帮助贫困户谋划实施产业发展、危房改造、改善人居环境等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 “小红帽”就是为百姓脱贫忙碌穿梭的x县党员干部,他们的付出让党旗飘扬在乡村大地。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x县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总要求,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坚定目标、同步发力,各级党组织把脱贫攻坚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将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有力推动人、财、物各类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奏响了脱贫攻坚最强音。 在健全政策体系方面,x县通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先后制定《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优化党组织设置、健全基层组织体系、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等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形成责任明确、目标清晰的政策体系;在责任落实方面,建立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多次指出“只有责任到位,管党才能做到真管,治党才能做到严治”,全县各级干部将全年目标分解、任务分工,挂在办公室醒目处,做到“抬头见任务、使命记心中”。 “如今我们的乡干部们每月都能收到给他们下发工作清单,不仅让乡里和村里的工作有了目标,更为乡村干部发挥作用找到了方向。”x乡党委书记x谈道。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基层基础是关键。 走在x县乡村大地,满眼可见宽阔又平坦的通村公路、成排矗立的太阳能路灯和一应俱全的健身器材,这些尽收眼底的新面貌,处处彰显着x县党建引领脱贫的累累硕果。 该县按照“瞄准脱贫、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工作思路,对128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扩建和新建,实现不达标村级活动场所全部“清零”;对3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对85名不胜任扶贫工作的村干部进行调整,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航作用,同时优化驻村帮扶干部结构,选派393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深入131个非贫困村驻村开展帮扶,实现了所有村街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方面,全县共有7271名干部与贫困群众实行结对帮扶,逐户张贴公示牌、发放连心卡、制定帮扶措施,定期沟通联系、到户走访,实现了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单位联村、帮扶干部到户“三个全覆盖”。 在干部作风建设上,x县坚持双向用力转作风。一方面,培树典型“扬正气”,另一方面,坚持严惩“不护短”,如今,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已经在x扶贫一线蔚然成风。 二、富民之路 越来越宽 从“坑洼泥泞”到“平坦通畅”,x乡村道路建设由少到多、由线成网,一条条铺到了百姓的家门口,延伸到了田间地头……2018年以来,x县规划实施了国省县乡村五级道路1417.6公里,其中1212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竣工通车,实现了乡乡通三级路、村村通水泥路、各村主街道全部硬化目标。 “以前从县城到乡里少了也得一个多小时,现在最多半个多小时。”x县x乡x村党支部书记x常年往返于县城与乡村之间,新修的柏油路让他感到两地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 长期以来,x县交通路网存在着对外通道不够、道路质量不高、通达度不深等情况,交通不畅成为制约该县发展的最大瓶颈。 路网交通建设,不仅关乎群众的生产生活,更是贫困区域能否如期脱贫的先决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路通则财通。近两年,x利用新修的道路与丰富的生态资源,重点打造运动、艺术、养生、美食四条“草原天际线”旅游线路,连续举办了遗鸥摄影周、恋人花嘉年华、草原国际马拉松赛等生态旅游活动,探索“道路+旅游+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多渠道增收。 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x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攻坚,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双基”建设,相继完成住房、改厕、农村教育、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等7大类、170多项“双基”建设工程,补齐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近年来,x县还依次完成了163个贫困村及129个非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群众全部喝上放心水;改造新建输电线路819.6公里,326个村全部实现网络全覆盖;如期完成110个村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近3万名群众喜迁新居;全面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政策,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学生达2.5万多人次,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全面落实三重报销、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等政策,探索实施了“乡聘村用”村医招聘方式,破解了村医老龄化难题;实施“拆、清、建、管”,拆除农村残垣断壁和破烂危房6万间,清理积存垃圾100多万吨。建起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环卫保洁机制。 四、发挥优势 做强产业 群众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而发展优势产业是脱贫的基础。 x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年老无劳力、因残致贫3项累计高达70%多,面对这样的贫困现状,如何把地域优势发挥出来,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x县立足“首都两区”建设定位,发挥风光、土地、生态三大优势资源,构建起光伏、特色种养、土地流转、生态建设“四位一体”增收体系,推动高质量脱贫和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投入产业扶贫资金7.1亿元,实现326个行政村产业扶贫全覆盖,通过资金入股、资产租赁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扶贫新路径。 x海拔高、风沙大,种庄稼不行,但光照充足,适合发展光伏产业。于是,这县因地制宜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支柱。 一个项目辐射一片,一个产业带富一方。x积极探索出“一改三全”光伏产业扶贫新模式,改革了光伏发电站收益分配机制,其中80%用于农村扶贫公益岗工资支出,20%作为村集体收入,带动2.2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195个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看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可以‘种太阳’。”x乡x家营村71岁的贫困户x坦然的说。 x所在的x村扬长避短,建设了户用分布式和村级光伏电站共600KWH,年收益约70万元,其中80%用于公益岗工资,20%作为村集体收入。 x和妻子成为光伏电站的受益者,两人分别获得卫生员和护林员的公益岗,一年能有8000元收入。“加上低保、社保、土地流转金以及打点零工,一年差不多有15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整个x,2017年以来,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8.3万千瓦,年实现收益1.15亿元,带动2.2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195个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x的扶贫杜绝养“政策懒汉”,明确规定光伏电站收益不能按户均分。要让“有所得”者必须“有所劳”。 贫困地区要想真正脱贫,就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想办法“让劣势变优势,将优势做成强势”。x说,x一直在追寻探索一种长效机制,目的就是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 除发展光伏产业之外,x县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在系列措施推动下,x县脱贫攻坚如今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人口由8.8万人减少到1468人,贫困发生率由36.04%下降至0.69%,达到贫困县摘帽标准。 五、乡村振兴 充满希望 宽阔又平坦的通村公路、成排矗立的太阳能路灯、一应俱全的健身器材……这些尽收眼底的新面貌,处处彰显着x乡村建设的累累硕果。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x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全部向乡村倾斜聚集,为百姓织密了民生福祉的保障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该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完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长效机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针对乡里阶段性的重点工作,比如‘两改一清一拆’、危房改造等,我们都要定期开展选优评先活动。这样不仅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转变,而且大家的士气也能够得到极大提升。”x乡党委书记x介绍说。 如今的xx县,一派生机盎然。走进位于县城的 社区,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比肩而立,一条条平坦的道路整洁通畅……这里容纳了当地70%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集中安置区占地面积543亩,共建设95栋小高层电梯楼,安置94个村7254户20111人,是x省规模最大的县城集中安置区。 “破房换新居,冬天还不用自己烧煤了,能有这么好的生活,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5月28日,在x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x小区,63岁的x在自己三室一厅的新居里却坐不住,一会儿拖拖地,一会儿掸掸窗台。 “老百姓搬迁到这地方,能住楼房,能就业,还能过上好日子。”这处移民安置小区是安置区与产业区两区同建、搬迁与脱贫同步推进,这样一来老百姓从村民变成了居民,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小区门口就有创业就业孵化中心,有劳动能力的可以推荐工作,没有劳动能力的还有低保兜底,周围产业区有用工缺口,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国家提倡的“两不愁,三保障”在这里完全可以兑现。 六、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近年来,x县坚持深入挖掘、选树群众身边的“草根人物”,引导全县农村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全县共评选出星级文明家庭516户、“最美系列”代表274名、“人居环境之星”1040名,89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23名“最美x人”,把鲜活生动的事例摆在群众面前,引导树立光荣脱贫、敬老孝亲、崇德向善的思想自觉。 其次,该县还持续打好宣传、教育、评比、曝光、惩治组合拳,塑造人人向上、人人向善、人人向好的新时代x精气神,让公平正义、文明和谐成为x新风尚。 七、基本保障 持续惠民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 该县立足县情实际,充分发挥光伏扶贫和特色农业优势,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是老弱病残的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坚持从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入手,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服务管理,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县城安置区,依托x经济开发区的x等20家企业,为搬迁到安置区的百姓提供1700多个就业岗位,打造三公里就业服务圈;在x特色小镇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了x设施农业、x 园区等农业园区,可提供常年和季节性务工岗位360多个;在乡镇5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集中发展设施蔬菜、养殖大棚、长尾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小区,满足搬迁群众就业需求。 “今天,帮扶干部给我讲解了医疗报销政策,我给大家讲讲”“昨天,帮扶干部跟我讨论了养殖技术”等等,成了群众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近两年来,x县各级帮扶责任人累计开展政策宣传8500多场次,代办事项12000多个,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0000多个,做到各项举措到一线、进农户、落到地。 回望来路,x县认真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六个精准”全面发力,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出实招,用心服务见实效,充分发挥“小红帽”“黄马甲”“白大褂”三支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创建“大喇叭”“公开栏”“二维码”三大便民平台,以到户到人的精准服务、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为强化乡村治理、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有益探索…… 为强化后续保障,x县还按照“四个不脱”要求,研究制定了《x县构建稳定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在健康扶贫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到100%,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支出。2018年以来,全县通过三重保障共计为43849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住院费用2.79亿元,为57521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门诊特殊病费用2447.45万元。组织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服务”活动4次,免费体检和治疗43349人次,办理慢病本24483本。通过大A置顶的方式将签约医生手机号存入贫困户手机,方便群众一键呼叫,解决了子女在外,留守老人看病难题。同时,组建家庭医生服务队33支,签约服务15.8万人,将25种大病患者2004人纳入定点医院跟踪管理。 教育扶贫方面。全面落实“全面改薄”和“对口援建”政策,累计投资7507万元实施了x中学综合楼新建,东关小学迁建等工程,有效提升了教育基础设施水平。精准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享受政策学生达49306人次。逐一核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读情况,建立台账、跟踪管理,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目标。 社保兜底方面。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确保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全纳入。目前,全县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1786户27023人,低保保障率提高到11.88%,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44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加大临时救助、残疾人救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两年共发放临时救助金21745人次196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3035人次911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680人次562万元。 一个个现实难题、一个个心里“疙瘩”逐一得到解决和化解,桩桩实事架起了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谱写了一曲响亮的脱贫之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