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5篇
2021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5篇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篇一念好“三字诀”收获“金凤凰”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重要文章,文中提到要做到五个抓好,其中一条便是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时代浪潮滚滚向前,人才工作至关重要,用好“点”“线”“面”三字口诀,引来“金凤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竞相奔腾中助力祖国伟大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开花、结果、出彩。“点”上开花——搭台筑巢,打造引才“聚合点”。人才聚则事业兴,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一段时间以来,“抢人大战”在多地接连上演,好评中也夹带很多槽点。引才政策虽多,却基本不离“给房”“给钱”,有的不顾自身资源禀赋忙开“空头支票”,给人一种简单雷同之感。“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要想招兵买马,必须找准引才“聚合点”。懂得聆听年轻人心声,营造重视、尊重、服务、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全方位、多角度拓展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着力打造孵化成长平台,给年轻人空间和舞台,在交流、探索、实践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不断蜕变中找到方向、收获价值。“线”上结果——拴心留人,优化服务“供给线”。“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留人才就是谋未来。人才的流动有其规律性,拴人心应该更多地考虑其科学性、有效性、持续性,优化服务“供给线”。开设绿色通道,确保人才进得来;建好安居房,确保人才住得下;当好店小二,确保人才留得住。用丰厚实在的待遇、宽广的发展前景、规范化的管理、宜居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子女教育、放心的医疗保障拴心留人,做好后勤供给工作,给予优秀人才一个充满温暖与归属感的家。“面”上出彩——平台历练,拓宽育才“覆盖面”。“烈火”炼真金,“惊涛骇浪”壮筋骨。要想赢得满堂喝彩,必须让人才在不同舞台多加磨练。在各式“烫手山芋”“老大难问题”中挖掘其潜力,壮大其筋骨,使其努力扛起事业发展的“千钧担”,当好解决问题的“主攻手”。人才成长犹如大树的长成一样,要懂得花时间,多蹲苗,多历练,吸取养分;要不断坚守,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倒;要壮大根基,前往一线,在仰望星空中脚踏实地;还要向阳而生,勤学习,充满正能量,严于律己,最终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也只有经历各种淬炼,拓宽育才“覆盖面”,收获“金凤凰”,才能让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篇二咱基层的干部有啥不一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上下团结战疫,今年实现既定目标的任务更加繁重。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既要看住人守住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要保质保量完成贫困户脱低、人居环境整治、创建无违建镇等工作,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一杯茶,一支烟,一份报纸做半天”已不再,“五加二,白加黑,基层工作真是累”才是常态。不过喊累不是初衷,基层干部就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傻劲儿、冲劲儿和干劲儿,才能真正立足岗位,作出贡献。咱基层干部,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傻劲儿。群众情绪激动,骂骂咧咧,我们要立正站好,点头微笑,努力解释。说白了,就是不能事事较真,得有股子傻劲儿。村里的百姓,接触最多的就是镇村两级干部。我们给百姓留下的印象,几乎是他们对官员的全部印象。如果百姓遇到急事,说话声音大,情绪冲,我们也跟着上情绪,不仅于事无补,甚至会火上浇油。比如值班时接到群众电话,他声声斥责雨篦子为什么还没有修好,你们政府的人办事不力;比如遇到上访户死缠烂打,指着鼻子骂你们拿着纳税人的钱却不给办事。你想解决问题却不能作决定,你想说不是你负责的工作,却也不能逃避。此之进退两难之地,千万要有乐呵呵的傻劲儿,对这些责骂要有一笑而过的度量,万不可斤斤计较。咱基层干部,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冲劲儿。我们深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道理。越接近目标,越得有股子敢打敢拼、能战能胜的冲劲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征程中,那一批批第一书记们把根扎在了最贫困的土地上,把汗水洒进了最贫瘠的土壤,也把对未来的希望播种到了百姓心中。此次疫情发生后,基层村(社区)干部冲在一线,24小时轮流值岗、对过往车辆逐一核查、积极发动党员志愿者、密切管控重点人群、做好消杀工作等,一桩桩、一件件,都离不开他们的辛苦付出。没有基层干部们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冲劲儿,我们也不会在短短两三个月内控制住疫情。咱基层干部,得有点儿不一样的干劲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决不允许截留挪用”,“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一信号,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在疫情影响的特殊条件下,上层惠企利民的决心和信心。再加上这几年中央频频给基层放大招,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不断向基层下沉更多力量和资源。这些鼓舞人心的举措,让基层干部有“奔头”,也更有“干头”。随着待遇提高、晋升渠道通畅,基层干部必将在干事创业中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在基层广阔的土地上奋发有为! 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篇三消除“相对贫困”决胜全面小康“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庄严承诺,距离这一承诺的兑现还剩一年左右的时间。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脱贫攻坚战的重心将转向“相对贫困”。2016年,脱贫攻坚战在全国各地纷纷打响,自下而上可谓捷报频传,出现了喜人的局面。5年的战斗计划只剩下一年了,贫困县全部摘帽指日可待。但是,这并不等于脱贫攻坚就结束了,还要将重心将转向“相对贫困”。因此,脱贫攻坚虽然大获全胜,但扶贫工作还在路上,战斗中不协调的声音依然存在。因此,什么“现金脱贫”,“数字脱贫”等奇怪现象,确实应当彻底摒弃。因此,面对“相对贫困”,广大党员干部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之心。在一些偏远的地方,由于受多方条件的制约,创业、就业难度相对较大,在扶贫工作中,有的部门、干部为了省事省心,就采用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似乎钱一发下去,百姓就脱贫了。殊不知,条件越差的地方,百姓的思想意识也就更落后,有了现金扶持,不是去思考如何创业致富,而是当起了“老太爷”,干脆直接花那点钱。结果,钱花完了,房没建起来,业没创起来。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上,更当明确现金只是资本,脱贫还当自立。因此,怎样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自信,依然是艰巨而现实的话题。局部的“相对贫困”,也可能和先前的“数字脱贫”有关。“数字脱贫”与当年的“浮夸风”如出一辙。说某户人家养殖业收入多少,种植业收入多少,副业又收入多少,完全不按实际操作,而是根据脱贫标准进行“神仙凑数”,甚至在数字上脱贫进小康。为了顺利迎检,还要“教会”群众怎样“答话”。这就是典型的“浮夸”,当年的亩产上万斤害苦的是群众,若在扶贫中如法炮制,那光鲜的“数字”背后,只能是贫困依旧。这样的作风必须转变,否则“相对贫困”就难以解决。另外,由于思想上不到位,“不想脱贫”的现象不同程度还存在。那些没有在意识深处认识到党中央扶贫政策重要意义的群众,认为在“脱贫攻坚”中相当于捡到到了天上掉下的“馅饼”,自己没付出任何代价,就来了这么大笔“横财”。他们花惯了国家的钱,一旦脱了贫,就少了这笔“额外”的收入,没有了依赖的“靠山”,于是就出现了“不想脱贫”的畸形思维。这就更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信念,彻底消除依赖心理,首先实现思想上的“脱贫”。 脱贫攻坚,虽然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但成绩不可高估,攻坚还在路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有荆棘坎坷,有拦路老虎,切不可等闲视之。唯有披荆斩棘、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彻底摒弃诸如“现金脱贫”“数字脱贫”等不良作风,才能将脱贫攻坚工作推向深入,才能彻底消除“相对贫困”,共同迈向灿烂的未来。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篇四慎“终”如“始”决战决胜全面小康3月6日,中共中央在京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全面吹响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的冲锋号。新冠疫情下的全面小康,必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对全体党员干部来说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想要如期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历史“使命”,制胜法宝就在慎“终”如“始”。慎终如始,坚持全国上下齐动员,凝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三区三州”等未脱贫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剩下的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普遍基础薄弱、“造血”功能差,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欠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我们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把基层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党员干部做表率,基层群众共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人人各尽其责,必能凝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打好这场脱贫攻坚的全民战役。慎终如始,坚持帮扶政策不动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遭遇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产业发展不同程度出现停滞,劳动力输出更是受到严重制约,部分地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出现反弹,少数已经摘帽退出的贫困人口返贫风险剧增。“路行至此,不进则退”,面对新形势,必行严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落实党中央“三不摘”原则,“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坚守初心使命,下足力气,继续实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异地搬迁扶贫等帮扶政策,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多措并举,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真正实现“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 慎终如始,坚持咬紧牙关不松劲,踢好收官战“临门一脚”。在足球场上,最考验一名球员心理素质的情况莫过于“临门一脚”,要想完成“射门”得分,球员必须顶住如山的压力,坚定“得分”决心,方能踢出致胜一脚。目前,脱贫战役已经到了“临门一脚”关键阶段,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次“大考”,越是最后时分,越要提高警惕不放松,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咬紧牙关往前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快速组织复产复工,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硬有效的制度措施,坚决踢好脱贫攻坚收官“一脚”。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心得感悟篇五锤炼过硬作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基层减负年”锻造了基层铁一般的执行力,“松绑减负”为基层干部轻松上阵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防控疫情还未完全胜利,脱贫攻坚仍需加倍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刻,更加需要做一个“好干部”,持续保持“松绑减负”态势,思想上多一些“自觉”少一些“自满”,行动上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形式”,为民上多一些“地气”少一些“官僚”,以务实过硬的作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夯实思想根基,多一些自觉,少一些自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若思想根基不牢固,就会出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冲刺攻坚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首要的就是保持思想定力,在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基础上,把理论武装、检视剖析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思想“抗压力”,擦亮眼睛看清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清醒认识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消除厌战情绪、麻痹思维,警惕“完美数据”式的脱贫,克服“歇一歇、缓一缓”的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思想上形成“战斗不胜,决不收兵”的意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保持行动作为,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形式”。“实干兴业,空谈误事”,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带有“形式主义”标签的“亮点”工作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伟大的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如果不真抓实干,即使“特色”“亮点”再多也无济于事,即便“材料”“汇报”再出彩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部分乡镇基层干部甚至吐槽“整天不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失去“会议”原来的意义,得不偿失。要真减负、减真负,把基层干部从繁忙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轻松上阵把上级政策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要切实在干字上下功夫,做真功、出实招,在脱贫攻坚上多想一点脱贫办法,用有效行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坚持问题导向,多一些“地气”少一些“官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是衡量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对待群众要像对待家人一样“接地气”,不能高高在上做“腆个肚子背个手”的“官僚”干部,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永远做人民的“服务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督查考核是为了反向督促工作落实,但是有些地方却将“调研”“迎检”工作“景观化”,搞得基层单位不堪重负,基层干部身心疲惫,老百姓深恶痛绝。要想获取真情况就要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组织“四不两直”的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在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中赢得老百姓的点赞,在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鼓励党员干部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提高担当作为的硬本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