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护士事迹 护士抗疫事迹300字左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抗疫护士事迹 护士抗疫事迹300字左右

抗疫护士事迹 护士抗疫事迹300字左右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抗疫护士事迹 护士抗疫事迹300字左右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作用,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抗疫护士事迹,供大家参考选择。 抗疫护士事迹 某某,某某市人民医院十一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25年。她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竭尽全力发扬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用心服务为群众 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5年来,从未发生过护理责任事故,遵守护士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医药贿赂,多次拒收患者的红包及礼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在抗击非典和甲流期间积极带头值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寿光自然灾害时积极捐款、捐物。她经常进社区或在医院讲堂给病患者或孕产妇讲解有关的护理知识。每次义务献血车开进医院时,她都积极响应,踊跃献血。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针见血还不疼 ‎ ‎ 某某在业务方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于钻研,刻苦学习, 某某年7月至某某年10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并多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先后有5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护理杂志上。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更是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静脉输液,由于心内科的疾病性质所在,好多患者都是反复住院,加上患者年龄较大,血管穿刺非常困难。有一位刘大爷,由于房颤、心衰反复住院治疗,加上刘大爷曾经得过脑梗塞,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手萎缩伸不开,右手为了拿东西方便不让扎针,每次只让护士在左手进行输液,血管特别细,其他护士都不敢给他输液,所以每次住院都是某某同志给他进行静脉穿刺,刘大爷曾半开玩笑地说:孙护士已经成了我的私人护士了。从此,她真正成了这些老患者的私人护士,也就有了一针见血还不疼的美誉。这是病人对她技术的真实的评价。该市著名书画家李东明先生也患有心脏病,在心内科反复住院,同样,某某也是他的私人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心的护理,李东明先生感动之余,曾赋诗一首,房寺古镇百姓家,芬芳馥郁飘桂花。琴心剑胆怀真技,除去病疴人人夸。某某曾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群众满意好护士、优秀质控员等荣誉称号。 创新工作开新篇 ‎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某某同志某某年12月被医院任命为二病区副护士长,2014年7月调十一病区任护士长,十一病区属于产科病房,科室性质和原来相差很大,为了顺应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她虚心向老师们请教,并不断外出学习,学习产科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和产科护理管理的知识,带领大家在科内率先开展了母婴规范化护理技术,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也同时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护理工作无小事,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正是由于她知道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担子的重量所在,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她严把护理质量关,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不允许发生任何小的失误,她带领的十一病区在她任职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护理差错事故。 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某某同志一直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救死扶伤的原则,以崇高的医德,无私奉献的爱心践行着一个护士的神圣职责,为护理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抗疫护士事迹 2月10日晚7点许,第三批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下称重庆第三医疗队)住地会议室,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的护士李文清忙着整理冲锋裤。 此前,重庆第三医疗队成立了后勤保障组,李文清是其中一员。 ‎ 我年轻,精力旺盛,多做一点应该的。1996年出生的李文清乐观积极。 在重庆第三医疗队里,像李文清这样的95后护士有8名。她们选择在疫情发生时冲到一线,作守护大家健康的勇士。 垫江县中医院的胡春花是在2月2日凌晨接到赴武汉的通知的。她在当天早上7点多,告知父亲。父亲迟疑了半晌,问道:可不可以不去?胡春花安慰父亲说:已经决定了,爸爸放心吧。挂了电话,胡春花开始收拾东西,父亲的电话再次打来。这一次,父亲换了口风,告诉她,在那里只需小心自己,家里一切不用担心。 我不敢哭,因为父亲会担心。那一刻,胡春花鼻子泛酸。她说,与父亲叮嘱相反,在武汉,自己最大的牵挂便是家人,纵然想家,也不悔初衷。 与胡春花不同,北碚区中医院的刘亚琴没有被父母叮嘱过多,倒是被同样学医、尚未毕业的表妹一直劝阻。 表妹认为武汉疫情严峻,危险性大,希望刘亚琴再考虑下。 我也紧张和害怕,但是,我必须去。刘亚琴说,自己是护士,出行前看到武汉同行们如此艰辛作战,非常心痛。申请来一线,她只是想尽自己一份力。 刘亚琴的同事,同为95后的李小敏,则幸运一些。 ‎ 那天,她所在科室微信群开始征集愿意去武汉的人,李小敏马上报名。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自己是党员,应冲到最前线。 她把这一消息传回家里,全家上下,都很支持。 尤其是我爷爷,他说身为医务工作者,这种时候你就该上!李小敏表示,她爷爷是党员,自己就是在爷爷影响下入的党。 重庆第三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大足区人民医院的谢晚琴便进入紧张状态。由于她性格内向,每天和100多人在一起,让她觉得有些不适应。 人已在武汉,如箭在弦上,谢晚琴必须克服情绪与困难。她的选择是积极备战。 为了通过防护服穿脱考核,谢晚琴除了吃饭与睡觉,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防护服的穿戴上,一天要练上10次左右。 努力,让谢晚琴通过了考核,也收获了肯定。2月9日,谢晚琴给一位患者抽血。患者连连感谢,还称她温柔心细。旁边一个阿姨还说,以后谁娶到我一定是福气。谢晚琴说这话时,明显自信很多。 垫江区人民医院的护士罗雪每天也在备战,目的是为整个医疗队提供安全。 ‎ 来到武汉后,我成为院感组的一员,主要负责医疗队日常工作生活的感染防控。罗雪说,重庆第三医疗队仅有一名院感科医生,为了减轻其压力,医疗队指挥部让她加入了院感组。 但罗雪从未接触过院感,一切都要从头学。一段时间下来,罗雪逐渐成为医疗队的管家。她每天要查看队员们的身体情况,了解他们是否发热、是否有暴露危险、睡眠是否充足等。遇到有问题的,她要逐个电话叮嘱,并让其使用相应药物。 队友们安全了,才能没有顾虑去救治患者。罗雪说,比起在病房里的队友,她并不辛苦。 2月5日零时,重庆第三医疗队来到武汉的第一个夜班。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护士、医疗队最小的成员、22岁的龚静说,进入病房的第一个小时,自己一直不敢和患者说话。直到给一个患者换腕带时,患者的鼓励和感谢,才让她勇于面对,继续坚持。 患者很勇敢,前辈们也很勇敢,我没有理由拖后腿。龚静如此说。 与龚静一样,涪陵区中医院的况柯羽也勇敢地扛下自己的第一个班。 防护服特别闷热,护目镜还容易因为汗水起雾。回忆当时情景,当时,她正在抽血,因视野受限,要找好一阵才能找到准确位置,操作时也需格外谨慎。但患者很耐心,一边说自己不痛,一边说谢谢。 ‎ ‎ 抽完血,他说我真的就是白衣天使。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瞬间有了力量。况柯羽说,从那时起,便有一种信念油然而生,也是这种信念,让她全身心工作下去。 如今,8位95后也逐渐适应了病区环境。希望能早日取得胜利。然后,我们摘下口罩,去想去的地方,拥抱相见的人。李文清说。 抗疫护士事迹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战场,当集结号吹响时,挺身而出,永不退缩,这是战士的豪情;当疫情警报拉响时,夜以继日,守护生命,这是医者的温情;当面对求助声音响起时,谆谆叮嘱,殷殷关切,这是侠者的柔情。 __,__一医老年医学科主任,省内著名的呼吸内科专家,从医近40年,17年前曾在__抗非典战役中任专家组组长,__市甲流指挥部首席专家,获得抗非典杰出贡献荣誉。她是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建国60年__市巾帼女杰。在同事的眼中,__主任还保持着年青时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做事永远身先士卒,干脆利落。 ‎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__一医启动应急响应,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由副院长、主任医师谭小平全面负责,呼吸内科主任肖卫任专家组组长,老专家__临危受命,与其他两位主任任专家组副组长。此后,__主任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新型肺炎防控临床救治专家会诊中心,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 她的一天是从了解回顾前一天危重症病人情况开始,接着,是通过网络远程调阅每一个病例的医学影像等检查报告,并听取每个隔离病区治疗小组组长汇报每个病例的病情变化、治疗进展,救治专家组专家共同商量,决策每位病人的治疗方案,因为病情进展很快,专家们要根据每位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救治方案。他们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诊疗方案,最后证实与后来湖北省下发的新版防治指南高度契合,这让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同时,每天的工作量也可想而知。__却说,自己没有想别的,医生的任务就在于救治患者,把病人治好,才能将传染源控制住。 __主任介绍,她在西院发热门诊坐诊时接诊过一位50岁的患者隐瞒行程,在看过他的医学影像学资料后,再次耐心询问他是否去过武汉,告诉他检查显示有问题并请他对自己负责,这位患者才承认去过武汉。她提醒大家,一定不要隐瞒接触史,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 当然,是否去过武汉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黄主任还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老爷子,他没有去过武汉,每天就是接送孙子上学放学,但根据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__团队考虑,老爷子也许在外出的时候接触了新型肺炎患者,于是立即启动了二级防护级别并向院部汇报。患者发病很快,确诊后就进了重症隔离病房。__主任凭着抗非典时积累的经验和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救治专家组其他专家们一起研究讨论,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其制定个体化方案对症治疗,维持患者脏器功能,2月2日,老爷子从重症隔离病区转入普通隔离病区。 早在疫情一开始时,__一医西院启动24小时发热门诊,__主任就主动承担起大年三十的西院发热门诊坐诊任务,她说:我作为老年医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就必须身先士卒,就像打仗一样,只有我上了,才能带领科室的其他医护人员。她也经常这样交待护士长,只有自己在前面带好头,才能影响周围的人。大年初一、初二,她又出现在老年医学科查房,查看患者的病案资料,给出治疗意见。医院开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上线上线下咨询通道,一天就有上百人向她求助咨询,面对市民的焦虑她感同身受,只想尽快回答大家的问题,忙起来她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1月27日,医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她又来到抗疫前线。结束一天十几个小时工作后的她,仍然放不下科室的工作,经常很晚了还在通过电话与科室的二线医生、护士长联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 从大年三十到现在,黄主任就没有见过家人了。记者问:家人担心吗?__说:因为17年前上过抗非典前线,家里人知道我这回又上前线了,都很理解,也很支持。弟弟是医生也在外地坚守岗位不能回来,家里母亲有弟媳照顾,爱人一个人去照顾另一边的老人了,儿子他们在武汉没有回来。家里人都说,会把自己照顾好,不增加她的麻烦。1月28日,经__主任儿子牵线,爱心厂家向医院捐赠护目镜__个。 当前疫情防控任务愈加艰巨。院领导高度重视重症患者救治工作,邱院长、杨书记多次视察,副院长孙亚凌关心关注、副院长谭小平全面负责,救治专家组的资深专家深夜仍在讨论病案,年轻的主任们责任心强,每一件工作都做到严谨细致,护士长和一线护士兢兢业业,抗疫前线的点点滴滴,都坚定我们的信心,黄主任说,面对这场战役,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病人配合,医生护士努力,还有我们这些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专家指导,比起17年前,现在医疗设备更先进了,治疗水平更高了,治疗手段更多了,积累的经验更丰富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取得这场疫情狙击战的最后胜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