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在全市城市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城市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当前,X 城市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历史关口,城市形象和 品位的提升,不仅承载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任,而且 寄托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因此,做好当前 及今后城市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前期调研和今 天大家协商交流的基础上,我再提几点建议供参考。概况起 来说就是“”。 第一,要观大势,就是要在看清形势趋势中借势乘势, 不错失良机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扩大加深,随着我国城镇化进 程日趋加快,各种影响城市发展的叠加机遇和竞争挑战正扑 面而来。总的来讲就是“一高两三”。所谓“一高”,就是 高质量发展对城市建设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2018 年,住 建部发布了 10 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从绿色发展、 和谐宜居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也以城市高质量发展 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定位,高品质提升功能,大手笔提升城 市形象。厦门市坚持城市跨岛发展战略,把城市定位为“深 圳+三亚”综合体,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为“高素质创新创 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X 市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 做大城市格局,做优城市品质,推动 X 成为江苏对接浙皖的 “桥头堡”,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排头兵”。洪泽以精 致城市建设为标杆,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高标准提升城市 能级,大力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在短短几年时间,从一 个苏北小城蜕变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后起之秀。各地实践 有力证明,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这既是一 个大势,更是一个趋势。所谓“两三”,就是长三角一体化 这个“大三角”和 X 一体化这个“小三角”。当前,区域一 体化正在加速推进,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 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从地方层面看,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城 市格局既面临新一轮洗牌,也正在孕育着新的机遇。X、X、 X、X 四个都市圈正在加速融合和整合。X 高铁建成通车,将 加速 X 都市圈的一体化,未来三地在经济、文化等交流融合 上将更加便利。7 月 4 日 X 三市在 X 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共 谋推进一体化大局,签署了《共建 G312 产业创新走廊框架 协议》与《X 江北地区至 X 轨道交通研究合作协议》,三地 将以宁扬城际、江北 X 城际为新通道,打造轨道上的 X,并 着力推动 X8 条产业链与扬、镇深度对接。X 书记也提出了 建设“通勤交通圈、产业科创圈、民生幸福圈”“三圈”构 想,等等,这些利好消息都是我们城市建设的机和遇。环顾 周边,X、天长、X、X 等都在积极行动,全力与 X 融合,借 区域一体化之势推动城市壮大发展。同时,X 世园会举办、 “四大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推进城市建设提供了新 动力,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可谓恰逢其时、机不可 失。在机遇叠加、竞争激烈、压力倍增的今天,我们要想在 区域竞争中打下一片天、争得一席地,就必须以更宽的视野、 更高的定位、更大的格局来谋划城市发展,以先人一拍、快 人一步、棋高一招的举措,因势而谋、借船出海、借梯登楼, 为我们城市建设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要慎布局,就是要在谋好全盘中落好关键棋子, 不留历史遗憾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谋篇布局十分重要,我们城市的 总规就像一个偌大的棋盘,就看我们如何布好每一个棋子, 关键棋子落好了就能奠定全盘胜局,落不好可能就出现一招 不慎满盘皆难,甚至满盘皆输的局面。我们简单盘点一下城 市规划空间布局的现状,就知道我们还能做多少事,重点做 哪些事。从本轮城市总归修编情况看,虽说至 2035 年中心 城区规划建设面积有 58.48 平方公里,城市中心生活区建设 规模为 28.3 平方公里。但从城市现状看,328 国道至宁启 铁路是汽车园,胥浦河至石桥河是老城区,成片开发需大规 模拆迁,成本高,难度大;东区滨江新城地块这几年开发强 度较大,成片地块主要是恒大片区,其余均为零散小片区; 长江岸线可规划布局的为 6 公里,实际红旗河以东部分为生 产岸线,可利用的仅为 4 公里左右。不难看到,无论是老城 区还是滨江新城,抑或是长江岸线,留白的空间已经所剩不 多,可以说,我们城市建设的每一笔都显得极其宝贵,不容 有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所强调的“我们要把每 一寸土地都规划的清清楚楚再开始去建设、精心推进,不给 子孙留历史遗憾”。为此,我们要对城市的每个重要区块、 每个重点城建项目,要认真谋划、精心设计、建之必成。就 老城区而言,我们要慎重对待南门大码头片区、三河公园片 区、寤园片区的开发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历史人文街区 或景区的建设模式和经验,在规划设计、建筑风貌等方面突 出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让其成为展示我市城市文化内涵的 重要窗口,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X 片区是 X 北面的门户, 也是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我们在设计上要加强对楼宇形 态、建筑界面、风格色彩等要素的管控,既要体现美感,更 要体现大气。鼓楼片区是 X 老城区的核心所在,具有很高的 人气集聚度,应当作为未来老城区的主要商圈加以定位,规 划设计好这一地块,在商业集聚上能够起到“盘活一片、带 动一片”的效果,必须审慎思考、精心布局,谋定而后动。 就新城区而言,在整片打造恒大小镇的基础上,我们要重点 谋划好东园和御景湾北侧地块的规划设计,注重“微观规 划”,坚持“一楼一策”,将每个楼宇都建成地标性建筑精 品和典范,同时注重建设高品位的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滨 江新城特色商业功能区。要注重对东区教育、卫生、文化设 施的精心打造,从城市空间管控、特色风貌塑造、建筑特色 引导等方面出发,做精做细做优设计方案,在体现其功能作 用的同时,有效彰显东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 貌整体性。 第三,要强统筹,就是要在城市建设推进中注重统筹兼 顾,不顾此失彼 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X 城市形象提升 之路究竟怎么走,怎样把握才符合 X 实际,这是我们需要认 真思考的问题。只有进一步梳理、厘清一些城市建设的基本 关系,在建设中有效统筹、综合施策、科学运作,才能做到 不顾此失彼,不前后矛盾。一要处理好繁荣新城与改造老城 的关系。新城和老城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空间上是连 续和渐变的,在功能上是互补和融通的,在建设上要协调推 进、互补发展。新城是城市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所在,要在建 设现代化城区上迈开步伐,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加快形成比 较成熟的城市形态,打造城市的新“名片”。老城是 X 最宝 贵的历史资源、最厚重的人文积淀,改造老城必须改得经典, 既要保持老城肌理,也要合理嫁接现代功能设施,加快区域 有机更新,让老城区的居民也能充分享受到现代生活,这就 需要我们要更多地去研究南门大码头、寤园等如何重现魅 力、名宅名店如何更好恢复利用、老街老巷老小区如何推陈 出新等等,这样才能让老城区更加充满生活气息、留下乡愁 记忆。二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城市形象的 全面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具体到每个时段,要有工 作的重点。我们的条件和现状也决定了不能到处铺摊子、搞 满天星,而是要攥紧拳头、聚焦重点、集聚资源,坚持每年 条目化梳理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扎扎实实干几件改变面 貌、攻坚克难的实事,建几个具有地方特色、代表城市形象 的地标精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持续推 动城市形象提升。三要处理好产与城的关系。城市的发展离 不开人气,而人气必须要有产业为支撑。要站在以人为本的 角度,破解产城分离问题,实现职住平衡,促进产中有城、 城中有产、产城一体、联动发展。要顺应我市“一区三园” 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推动产业项目突破与城建配套工程互动 并进,让更多的从业人员有安居乐业的住宅,有便利的购物 环境,有好的娱乐休闲场所,不断提升我们城市的吸引力和 承载力。四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城市整体建筑风 格上,既要追求个体建筑物的“造型别致”,又要注重引导 整体色彩的一致协调,实现城市建筑特质和颜值有机统一。 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建设,要综合考虑全市人口和城 市功能合理布局,不能为了企业具体项目的平衡,而普遍开 花,改造建设一个片区就兴建一个商业中心,而要从全市面 上强化统筹,追求面上的平衡,坚决避免出现以往新的商圈 形成、老商业街随之没落的问题。五要处理好“面子”与“里 子”的关系。我们在打造城市主干道沿线形象的同时,也要 注重对背街小巷的治理,特别是加大对大量的老旧小区、城 中村的改造提升力度,做到面子与里子相统一。在道路建设 上要突出前瞻性,在注重建设地上的同时也要关注地下,力 争做到地下五十年不开挖,坚决避免“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天刚修路,明天又开膛破肚的“马路拉链”现象。在突出 建大楼、修大路的同时,也要注重细节打造,特别是在店铺 招牌、路牌、公交站台、垃圾箱等城市家具上,凸显精心精 致,提升城市的温情和温度。 第四,要显特色,就是要在彰显城市底蕴中增强辨识度, 不负长江和古人 守住城市灵魂,保持城市个性,追求和彰显城市特色, 是每个城市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今天, 各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难以忘怀的城市记忆,都在努力提升 城市的辨识度。有的是地标建筑,如北京的故宫、长城,X 的外滩、东方明珠,X 的 X 陵、夫子庙,西安的古城墙;有 的以地方人文特色见长,如苏州依然保持着江南水乡、古城 园林风貌,长沙市以山水之洲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塑造 城市特色。从这些特色鲜明城市的实践来看,一个城市的特 色和个性,更多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和文化特质,只要 坚持不懈地积淀和彰显,假以时日,她的特点和辨识度就会 越来越清晰。那么如何彰显 X 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呢?我个人 认为“一江两运”是 X 辨识度最高的城市个性。“一江”就 是长江,长江是我们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做好滨水亲 水文章大有可为。“两运”就是漕运和盐运。这是贯穿 X 历 史的两条文脉,已沉睡多年,亟待我们去挖掘、传承和利用, 她是最值得我们城市骄傲的文化名片。所以,我们建议 X 城 市特色是否就聚焦到“一江两运”方面,这样我们城市建设 的特色和方向就明确具体了,当然,这是我们初步的认识, 还可以再推敲。“一江”特色如何彰显?就是要聚力做好亲 江、拥江、跨江文章。“亲江”,就是要大胆向长江靠近、 亲近,以长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依托,塑造宜人、宜居、 宜游的现代滨江生态城市形象。X 以富春江为主轴,以“一 江十溪”为重点实施江岸、河道和生态景致建设工程,打造 五十里“春江花月夜”生态景观廊道,江景与春色、江景与 夜色相辅相成,建成后将是一江如画的富春江美景。我们高 兴地看到,近期住建和规划部门拿出的大江风光带规划设计 方案,从还江于民的理念入手,打造亲水、近水、观水、滨 水生态带状公园。这是向亲江迈出的重要一步,十分可喜。 “拥江”,就是以城市现有水系为脉,把与长江相通的胥浦 河、金斗河、X 河、泗源沟、红旗河串通起来,以水绕城、 以水串绿、以水连园,以水为脉、以文为络,把每个节点的 历史人文基因彰显出来,打通城市发展的“任督二脉”,让 城市水脉与长江相拥,让古今文明在运河与长江间相融。“跨 江”,就是要放眼长远,围绕“两桥一隧”做好城市跨江融 合的准备。比如龙潭跨江通道建成后,近期我们如何承接 X 辐射?还有 X 城际如果贯通后对我们城市会带来什么变化? 远期规划中的长江八桥将来对我们规划的产城融合区带来 什么影响?对我们沿江产业布局、滨江新城规划带来哪些变 量?总之,我们要做好跨江融合发展各项准备,也就是前面 我讲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变、乘势而为。“两运”名片如何 来擦亮?就是要着力挖掘和传承“两运”文化内涵,把与“两 运”相关的文化基因贯穿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每个细节和工 程。X 是一个因江而生、因河而兴的古城,“两运”历史绵 延千年,“两运”遗存丰厚、积淀丰富,X 现有历史遗迹和 人文大都与“两运”相关相联,可以说 X 过去就是一座漕船 上的城市、盐船上的城市。因此,“两运”是我们文化最深 底色和最大个性。那么如何彰显“两运”文化特色呢?就是 我们如何直面城市建设与文化融合的现状和问题,找到融合 的结合点、发力点。这是一个系统谋划的问题,需要时间来 研究。如果我们粗略地梳理一下,也可以看出有不少可以发 掘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我们以十二圩为起点,以长江 入口为终点,以 X 河走向为线,以各个历史阶段遗址遗迹为 节点,深挖细掘其人文内涵,连点串线成面,就可以把沉睡 已久的“两运”文化激活起来,并在延续传承的同时进行创 新,完全可以让我们的城市耳目一新,让市民和游客都能可 看、可读、可品、可追忆和可辨识。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在 城市文化建设上要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将重点文化城建项 目的规划设计紧紧抓在自己手上,对开发商依靠不依赖,不 能让重要文化街区、文化景区过度房地产化。 第五,要聚合力,就是要在破解城市建设难题上善于用 好“三只手”,不单打独斗 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 事,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凝聚起攻坚克难的 强大合力。首先在规划上要拜请高手。以 X 市 X 路的复兴为 例,X 路曾是南宋时的御街,此后也一直是 X 重要的城市商 业中心所在,但像国内其他老城一样,到 2000 年初时已经 衰落。2008 年,X 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其南宋御街为核心启 动“X 路改造工程”,开始请的几家设计单位做出的方案争 议比较大,最后邀请著名建筑学家王澍领衔,花费半年时间 进行调研策划,2 年的时间进行施工,改造工程完成的当年 国庆节期间,就有一百万人前来参观,成为 X 市一个著名景 点。因此,我们要算好一笔账,从长远来看,请高手规划不 仅不折腾、少花钱,建好了还能挣钱。我们在城市规划设计 上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邀请高手参与城市重要区域、重要 建筑设计,多留妙笔、不留败笔,多留遗产、不留遗憾。其 次,在建设投入上要用好市场无形之手。要把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积极拓宽 思路,出台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让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城市建设。例如,在资金难题上,运用 PPP 等融资模式,招 引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同时注重发 挥本地企业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在施工 队伍上,敢于打破地方壁垒,面向社会招引一批资质高、信 誉高的建筑施工队伍,助力我市的城市建设。第三,在破解 难题上要敢于出手。城市建设牵涉方方面面,涉及的矛盾和 问题比较复杂,一些重大城建项目规划早已敲定,但还是多 年难以落地,往往是因为受拆迁等因素制约。这些困难和问 题绕不过去、搁置也淡化不过去,我们必须要有“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的坚定意志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直面问题、 迎难而上,善于拔除拆迁、违建等城市建设中的硬钉子。我 们要注重整合部门和乡镇的力量,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发掘 他们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及时研究解决难题,不能让问题久 拖不决,影响重大项目的进度。同时要发挥群众的力量,加 强宣传引导,最大限度争取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理解 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作为政协组织,我们也要发挥联系 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抓住机会、身体力行,聚焦市委市 政府中心工作多建有用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同时帮助党委 政府多做解疑释惑、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为 X 的发 展贡献政的智慧和力量。 以上的讲话,不一定准、不一定全、不一定对,仅仅是 个人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