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家访——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家访——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也就是说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那么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纽带和桥梁,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上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家访又是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相互合作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在与学生家庭进行联系的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家访更体现了它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在全省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以来,虽说每位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访万家,但家访活动的开展,让我切身感受到家访“是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是开启家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把金钥匙。” 一、家访,真正了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陶西平说:“重提家访,使我们听到了素质教育推进的脚步声。研究好这个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优秀传统的教育课题,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由此看来及时的家访,可以帮助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对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本学期五年级刚接手时,有个男生叫杨锐,在四年级的时候是有名的打架王,让老师头痛不已。又一次,因住宿在宿舍跟同学打闹而闹出安全事故。我和杨锐的外公(他爸妈长年在外地打工)通了电话后,约好到他家去家访。发现杨锐的外公家庭条件非常一般,和他外公交谈中,得知外公好胜心强,喜欢出风头,但相当孝敬老人,特别听母亲的话而且很讲义气,但是行为上出了偏差,家长也不知道对他如何进行教育。 根据家访了解到的情况,我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悉心解剖他的心灵。多次找杨锐单独谈话:“如果你还是这样子,以后你母亲老了要靠谁?”我把杨锐的外公以及父母对他的期望讲给他听。只要他有进步的时候我就及时表扬他。在我的教育感化下,杨锐不再主动打架,表现积极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改变家访模式,寻找差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家访时往往采取“告状”形式,家长一见到老师就担心孩子是否在学校又惹事了,学生也很讨厌老师到家里来。这种情况下,显然难以取得良好的家访以及教育效果。家访的目的是关心、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很调皮,人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很差,而且性格较倔强,在学校不服老师。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 不仅无效,而且使该生产生了极强的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教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这个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与班上的学生聊天,我了解到该生喜欢的组织能力很强,大家都选他当班长,班上的同学也很佩服他。有一次,教室的垃圾筐满了,他默默地一个人去倒掉了。从这点上,我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他转化的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有一次我去他家家访,一坐下来,我谈了这两件事,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老师表扬过孩子。学生也非常开心。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在每一次家访前,我都积极去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与家长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学期的家访活动,我有了深刻的体会:班会开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多了,学生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访万家活动的开展,使老师、学生、家长之间营造了一种和谐氛围,家长与学校走得更近了,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家访真正成了了解学生、沟通家庭和学校、老师的桥梁。 总之,在“课外访万家”活动带给我感动和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的家长们全新的感受,它不仅帮我打开了孩子心灵,也让我和学生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真正地领会到——家访是架起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教育的成功与否,与这座桥梁是否畅通无阻息息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抱着极大热情参加教师访万家活动。我相信只要学校、家庭始终如一的携手合作,肯定能形成1+1>2的强有力的教育合力,让满怀真心和爱心的家访,创造出更辉煌灿烂教育的奇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