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20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浅议新型城镇化建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2020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浅议新型城镇化建设】

‎2020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浅议新型城镇化建设】‎ ‎   浅议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对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近年来,**县**镇镇通过城镇化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致力于把**镇做成特色之城,精致之城。 关键词:**镇  城镇化建设 发展 **县东携白马湖,西揽**湖,南临淮河入江水道,北濒苏北灌溉总渠。县域面积139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46%,县域人口39.48万人,**镇位于**县城南麓,宁连一级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宁淮高速公路从镇东部和西部平行穿过达9.8公里。辖10个村、1个居委会,99个联组。现有人口4万,镇域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万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近年来,**镇镇坚持“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分类指导、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的原则,积极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城镇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日趋成型。 ‎ 一、存在问题 1.1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 1.1.1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引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经济元素。我镇工业化率43.13 %,而城镇化率 47.52%,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与全省工业化领先于城镇化的共性特点不符,说明我 镇的产业对城镇化支撑力不够。 1.1.2城镇化水平不高。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镇城镇化率为28%,低于全县47.52%的水平,远低于全省63%的水平,镇区规模小,人口少,自然村落多,集中居住少,而且居住分散。 1.1.3农村发展滞后。2012年,镇财政收入约1.45亿元,仅为全省平均数的38%,低于苏北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实力弱小,村平集体经营性收入20.6万元,不到全省的1/6。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普遍,农村空关房率达22.9%,留守老人、儿童率分别达46.8%、32.6%。城乡收入差距大,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8元,差距由2009年的7499元扩大到10879万元。 1.2建设用地瓶颈有待突破 ‎ ‎ 城市规划是形态规划,发挥着“龙头”作用,土地利用规划是实体规划,承接着“闸门”作用,两个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经常出现各持己见、各自为政的现象,城市的建设发展总是受到土地资源总量的制约,使得“龙头”摆动不够灵活,“闸门”效应过于死板,导致大量土地被粗放利用,甚至浪费。村镇建设用地总量大,但用地布局散乱无序,粗放浪费严重,在用地紧缺的形势下,规范管理农村宅基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意义尤为重要。 1.3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入 长期存在的城镇二元结构阻碍了城镇融合发展,影响了城镇间要素资源流动。新型多元化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少、实力弱,难以发挥支撑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作用,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产加销一体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仅有10 %左右,而全省已突破50%。龙头企业有“头”无“身”缺“四肢”,联基地带农户的能力较弱。农村劳动力转移自发性“外流”现象突出,低技能、体力性低端就业仍占多数。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来自二三产业仅有812元,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镇建设用地指标稀缺,开发建设的一些项 目大多数是“黑户口”。农村投融资平台发展滞后,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二、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湖滨生态旅游城市总体目标,以增强中心城区和乡镇集聚辐射能力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着力推动城镇和农村人口合理集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公共服务差别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布局,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镇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发挥规划引领全局作用,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生态、低碳、集约为约束因素,以改革为发展动力,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序稳妥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 三、城镇化建设主要做法 3.1围绕城镇差别化,着力实施“三个统筹”,努力促进城镇化发展 3.1.1统筹规划城镇空间,构建新型体系结构。按照“优化镇区规划、美化农村”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重点镇——新型村庄”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节点,进行分类引导、差别发展、择优培育,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依托**半小时都市圈,发展为旅游休闲、工贸结合小城镇,政府倾力扶持,极力打造,合力推动,争创国家级重点中心镇。打造美丽乡村,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 ‎ ‎3.1.2统筹发展城镇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特色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三产联动为特征的产业多元素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按照**镇镇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的思路,差别化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招商,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积极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区域结构及其区域分布,加强农业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着力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和关联产业集群 ,聚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强化工业集聚开发。围绕产业集聚、项目集群、发展集约,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大项目进县园区。 3.3围绕城镇一体化,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努力加快城镇化步伐 3.3.1城镇规划引领工程。按照建设、土地、产业等“多规融合”要求,完善各项规划,实现无缝对接。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加快编制与完善城镇工业园区规划,特别是重点扶植的镇级工业集中区规划;启动城镇空间、色彩规划,民居设计;现代(特色)农业、服务业等各类专项规划,为我镇城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规划支持。建立健全城镇统筹发展规划管理机制体制,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确保规划执行到位。 3.3.2城镇产业振兴工程。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突出重大项目**头企业培育,扩张总量、优化结构、集聚产业、彰显特色。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切实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形成产业新优势。镇级工业园要以专业、产业链为纽带,招引吸纳无污染、劳动密集性等工业项目,实现产城有机融合。 ‎ ‎3.3.3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工程。围绕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居住环境,突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镇村公路及公交通达等交通设施建设,健全城镇综合交通体系;加大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置、邮电通信等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乡镇集聚承载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构建政府、农民、企业、社会等多元化投入、共同建设机制。 3.3.4城镇公共服务共享工程。以城镇居民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综合改革,完善城镇教师交流、农村教育投入等机制,尽早实现城镇教育均衡平等。加强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社会养老、文化阵地、体育设施等建设,满足城镇居民基本服务需求。 3.3.5城镇就业社保富民工程。全面统筹城镇就业,出台激励务工创业、民工返乡等政策,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和信息化用工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全面统筹城镇社会保障,推进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轨,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物价补贴、征地补偿标准等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城镇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3.3.6城镇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成互联互通、覆盖到村(社区)‎ ‎ 的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公民多维流动服务管理机制,实施“一证通”服务管理,实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培育社会服务组织,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城镇全覆盖。 3.4围绕人口市民化,着力推进“四项改革”,努力激发城镇化活力 3.4.1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集体林权、集体生产性设施所有权等颁证全覆盖,实现农村产权信息化管理县镇联网。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体系,加快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市场建设,制定农村产权交易的基准价格和最低保护价,开展产权流转、招拍挂等交易活动。 3.4.2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的农场经营。通过农民集体土地确权入市交易来较快的实现农业规模化、高效化经营,失地农民可通过城乡挂钩模式,以地换房,完成市民化转变 。 ‎ ‎3.4.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的制度衔接,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系统同步结算,实现城镇低保并轨。出台鼓励和扶持农民创业的政策文件,实行对城镇劳动力的均等化就业服务。完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政策,健全与城镇人口流动相适应的住房保障制度。 四、保障措施 4.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推进、督查考核等工作。镇领导班子挂钩到村组,镇各部门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凝心聚力、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4.2政策引导,保障用地。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在城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政策。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中心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镇工业集中区、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用地,积极协调国土部门在当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中统筹考虑、优先保障。 4.3广泛宣传,大力动员。利用宣传阵地,运用宣传手段,把加快新型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宣传到每家每户,在全镇上下营造“人人关心城镇规划、人人支持城镇建设、人人参与城镇管理”的浓厚氛围。 4.4强化督导,严格奖惩。制定考核评价体系,从城镇化水平、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城镇精细化管理、新农村建设、环境优美度等方面,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评价和考核,奖罚分明。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 城市规划原理 [4]《城镇开发投融资规划实务》,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13 [5] 《综合交通规划》,陆锡明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   本文来自http://www./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