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范文
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通报范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市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市有序推进, 但受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需全力克服。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下滑。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x 亿 元,同比下降 44.2%,降幅分别高于全省、荆门市 5.0 个、3.4 个 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下降 51.4%,降幅分别高 于全省、荆门市 5.6 个、0.3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91.22%,降幅分别高于全省、荆门市 x 个、x 个百分点;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x 亿元,同比下降 51.3%,降幅分别高于全省、 荆门市 6.4 个、5.1 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x 亿 元,同比下降 x%,降幅分别高于全省、荆门市 17.1 个、8.7 个百 分点;进出口总额完成 x 亿元,同比下降 x%,降幅低于荆门市 21.2 个百分点;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 x 万美元,同比下降 63.4%。 (二)工业经济遭受冲击较大。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 完成总产值 91.4 亿元,同比下降 50.8%。受疫情防控因素影响, 在 30 个行业大类中,有 28 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企业分别下 调产销预期。重点企业生产时间同比减少,订单同比缩减。一季 度,除国宝桥米、协鑫光伏、农谷地奥等少量企业春节期间保持 生产外,大部分企业生产时间同比减少约 45 天,京兰水泥、伟 嘉纺织、华贝化工、楚天钡盐、轻机铸造等重点企业虽然复产后 连续加班生产,但是也难以弥补停产带来的损失。京兰水泥预计 全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18%。奔尔达、京峻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因 前期产能恢复不足影响订单按期交货。xx 轻机因意大利、西班牙、 伊朗等销售重点区域疫情影响,大型专用机械设备销售减少,预 计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0%左右。三雷重工错失春耕生产销售 旺季,受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不畅等因素影响,导致一季度订 单取消,全年生产目标较上年去年减少 2000 台,同比下降 28.6%。 生产成本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变大。伟嘉纺织因棉花等大宗产品 大幅下跌,库存棉花大幅减值,导致棉纱产品销售价格下跌,预 计亏损近 2000 万元。亿利公司因生产医用口罩原材料熔喷布市 场供应紧缺,新上的医用口罩生产设备无法开工生产。前期货物 车辆“点对点”运输导致物流费用上涨,部分企业物流费用增加 4-5 倍。增长要素支撑乏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复工进度不一致, 产品销售恢复较慢,货款回收慢,目前全市 136 家企业缺资金 8.5 亿元。工业用电量 1.2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53.8%,低于荆门 市 18.4 个百分点。 (三)农业生产影响相对较小。受季节因素影响,农业生产 影响相对较小,目前全市 56 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7 家家庭农场、471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实现复工复产,产能基 本恢复。春耕春管顺利推进。早稻种植面积 2.53 万亩、中稻育 秧栽插 44.5 万亩,分别占目标任务 80%、78%。花生、玉米、马 铃薯等粮食播种面积达全年计划任务 100%。全市“两夏”作物 总面积 68.8 万亩,总体长势好于去年,预计产量同比有所提高。 畜牧业生产稳中趋缓。全市年出栏 2000 头以上规模养猪场 56 家, 一季度存栏生猪 32.9 万头,同比减少 27.8%。累计出栏生猪 16.3 万头,同比下降 51.0%。存笼家禽 1294.6 万只,同比增加 2.49%。 出笼家禽 384.8 万只,同比增加 2.3%。禽蛋产量 1.38 万吨,同 比增长 2.5%。肉类总产量 1.80 万吨,同比下降 46.4%。高标准 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宋河和曹武、孙桥片区、新市和杨集等 3 个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完成土地平整 3992 亩,土地平整任务已 经基本完成。沟渠、堰塘清淤改造、田间道路改造进度分别占年 度目标任务的 44%、86%、85%。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完成土地 平整 859 亩,占目标任务 85%。 (四)服务业发展受疫情影响总体可控。一季度,全市服务 业增加值 22.11 亿元,服务业占 GDP 比重达 42.9%,同比提高 14.1 个百分点。旅游行业遭受重创后逐步复苏。受疫情影响,一季度 全市旅游市场持续低迷,共接待游客 28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 收入 1.66 亿元,同比下降 90%。重点景区直接经济损失(门票 收入)达 1736 万元,旅游酒店客房日平均入住率 10%,玉丰、 京仑、金山、豪威等酒店客房收入同比减少 75%,全市 425 家“农 家乐”收入同比减少 86%。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景区旅游接 待人次逐日增加,绿林景区、王莽洞景区、太子狩猎主题公园复 工一周后,日接待人次大幅上升。线上销售另辟新径,缓解消费 拉动不足带来的压力。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4.5 亿元,其中农 产品线上交易额达 1.2 亿元。xx 富瑞丰农贸公司疫情期间在淘宝、 天猫、拼多多开通直播间,介绍 xx 桥米、泉水米、富硒米、长 粒米等品种,并利用邮政货运将大米等农产品发送到全国各地。 荆门市、xx 市两级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在网络直播平台带货推广 xx 桥米。重点服务业项目抢抓政策红利,积极争取支持。成功申 报金瑞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平台、应急物资储备金瑞冷链物流设施、 xx 市公共配送中心智能快件箱建设等 3 个服务业项目,拟争取中 央预算内项目资金 3500 万元。国宝桥米物流产业园等服务业企 业分别获得 9000 万元、低息贷款,企业低息融资 1.7 亿元。 (五)项目建设按下“重启键”,向“快进键”、“升级键” 过渡。投资受疫情冲击较大。疫情期间,项目建设基本处于停滞 期,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开工计划延缓、入库数量减少,带 来投资下滑压力。一季度,全市共实施 5000 万以上项目 239 个, 完成投资 8.04 亿元,同比下降 90.7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232 个,完成投资 8 亿元,同比下降 90.62%。纳入省级重点项目 4 个,完成投资 1.7 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投资 17.0%。纳入市重 点项目 26 个,其中续建 10 个,新建 16 个,完成投资 7.01 亿元, 占年度投资计划比 13.2%。项目谋划力度加大,项目储备充足。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全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谋划一批 项目,为扩大有效投资打下了基础。一季度,全市谋划 2020 年 计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 86 个,总投资 97.98 亿元,当年计划投 资 41.49 亿元。其中,共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 12 个,已下 达专项债券资金项目 2 个、专项债券资金 7600 万元。抢抓中国 银行、农发行、国开行关于“抗疫情、稳增长”机遇,全市策划 申报专项融资项目 127 个,投资额 176.47 亿元。其中向上推送 57 个项目,2020 年计划投资 69.63 亿元,融资总需求 134.02 亿 元。全市谋划并推送至市发改委新增中央专项和中央预算内投资 项目 138 个。其中 119 个项目已推送至省发改委,并已通过初步 审核,总投资 59.29 亿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 16.38 亿元。 招商引资创新方式求突破。充分发挥全员招商、产业招商的优势, 扩大招商信息渠道、捕捉项目信息,坚持五星动态管理,目前全 市重点在谈项目 127 个,同比增长 62.8%。预计 1-4 月完成实际 到位资金 116 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 34.1%。通过“邮寄签”, 签订高端环保新材料、禽产品精深加工等一批项目合同。变“面 对面”为“线连线”“屏对屏”,洽谈新增一体式建筑材料、金斗 王离合器总成、汽车仪表盘中控台等一批项目。 (六)推动复工复产果断迅速效果明显。全市疫情风险开始 得到有效控制后,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部署复工复产工作,并取 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 659 家“四上”及房地产开发企 业已复工 651 家,复工率 98.8%,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 开发与经营企业复工率均达到 100.0%。强化工作调度推进企业 复工复产。成立综合协调组、企业复工复产组、项目建设组、农 业农村组、交通运输组五个专项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复工复产工 作。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企业,现场督办涉及企业复工复产问 题清单,督促 120 多个包联责任单位快办快结,切实帮助企业解 决复工复产实际问题。组建了工业、重点项目、能源行业、服务 用工等 14 个联络协调小组,24 小时协调处理企业复工复产等方 面的具体问题。解决用工难题推进复工复产。在落实荆门、xx 服务企业用工“双十条”的基础上,率先出台《xx 市支持园区工 业企业用工五条措施》,给予园区工业企业员工补贴 600 多万元, 印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就业政策汇编》8000 多册。依托湖 北公共招聘网、“荆门就业”、“xx 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 xx 轻机、湖北太力、克拉弗特、海之力、鞍重重工等 150 多家重 点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1290 多个。组织开展“点对点”用工对接 服务,专车接送 2767 人到园区求职,达成意向 2231 人,已入职 1918 人。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就业服务 195 车次 4129 人。兑现惠企惠民政策推进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发放失业保险 金 1382 人次 172.8 万元;发放稳岗返还 247 家企业 492.75 万元, 稳定岗位 12285 个;发放技能补贴 96 人 17.3 万元;发放 3 家疫 情期间开工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10.8 万元;发放价格临时 补贴 1091 人次 29.77 万元。严格执行《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 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 的中小微企业免收 3 个月再减半征收 6 个月房租,共减免房租 1314 万元。累计为 82 家工业企业办理暂停、减容流程,做到了 “应办全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481.02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增长压力较大。受疫情影响,一季度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下 降幅度较大,在荆门市排位分别同比下降 3 位、3 位、1 位、4 位、1 位。 (二)项目投资下降明显。一是新入库 5000 万以上大项目 减少。一季度,全市 5000 万元以上项目 239 个,比同期减少 24 个。二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79.4%, 房屋销售面积下降 87.2%。其中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投资额、销 售面积及销售额不同程度下降。三是工业投资下降。工业投资下 降 90.9%,工业技改下降 93.6%,其中支柱产业制造业下降 90.8%。 四是三次产业投资下降。一季度,全市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 下降 93.3%、90.9%、91.5%。 (三)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掉正常时序进度 15.2 个百分点,减收 36374 万元,下降 67.5%。 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停工停产状态。我市的重点税源 行业中,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因停产,导致缴纳税收同比 大幅下降。此外,省政府出台的系列应对疫情的优惠政策,涉及 到增值税减免及税前抵扣等一系列减税降费优惠政策,造成税收 收入减少。同时,疫情防控、基本民生等一些刚性支出呈现增长 态势,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保平衡形势较为严峻。 三、下一步打算 (一)围绕政策机遇抓争取。今年以来,中央、国务院采取 了五大具体措施对冲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一是积极的财政政 策,财政赤字率由过去 2.2%-2.5%增加至 3.5%左右,增发 15000 亿的特别国债,帮助中小企业减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和 公积金等;二是货币两次降息、普遍性和专项两次降准、银行系 统再贷款的额度总量较大幅度释放;三是新基建三个方面、七个 行业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特 别是支持 5G 背景下数字化平台建设、生物医药、新能源创新工 程及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改造传统工业、交通、城市基础等项目; 四是出口转内销,市场订单进行标准、消费偏好的调整应对出口 订单断崖式下跌影响,释放国内消化潜力;五是“六稳”政策, 将“稳就业”放在首位,启动对可能倒闭或者裁员的企业给予多 方面支持帮扶。4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 常务委员会,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全 市上下要坚持“大员上阵”,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短板,抢抓政策 红利“窗口期”,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谋划一批具有全局性、标 志性的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紧盯 2020 年至 2025 年“新基建” 七大领域,科学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补短板领域的项 目储备。市直相关单位应采取电话、上门、派人赴省跟岗锻炼等 多种方式,积极与省直部门开展政策对接,有针对性地策划项目、 争取资金,促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 产业加快发展,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 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稳住经济基本盘。 (二)围绕目标导向抓统筹。要咬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年 目标任务,统筹发力,加紧调度,扎实做好“六保”工作。在市 “四大家”领导领头统筹下,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带头抓协调、街 道镇(区)要牵头抓推进,按照时间节点细化任务,实行挂图作 战,坚持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力赶本, 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融资、用电用工用地用能的优惠政策, 确保顺利实现《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 (三)围绕工业生产抓增长。一是加大复工企业帮扶力度, 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制定规 上工业企业、在建重点项目、成长型规下企业帮扶清单,深入走 访包联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上半年税收明显增长企业、 高产增产企业、电量快速增长企业实施奖励,着力解决企业难题。 二是加大增长点培育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底气。帮助玖鼎精密、 亿利环保等一批已投产企业尽快达产增效,指导企业尽早入规, 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全力抓好京京钙业、鞍重重工等 8 个新 增亿元以上项目调度工作,力争全年新建投产项目 24 个,新增 产值 12 亿元。抓好国宝桥米产业园、湖北雄韬锂电池等 26 个技 改项目实施,确保新增产值 14 亿元以上。抓好京兰水泥、xx 轻 机等 17 个产能发挥项目,确保新增产值 11 亿元以上。力争小进 规企业达 7 家以上,实现新增产值 3 亿元。三是加快发展主导产 业,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集群。以“一区两园”为主体,坚定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四大 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 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将 xx 农机装备产业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四)围绕三农工作抓推进。一是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落实国家近期出台的《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 年行动方案》,加大对扶贫边缘户、监测户的帮扶力度,帮助贫 困户制定增收计划,全力做好贫困户应急解困,进一步加快扶贫 项目的实施。二是着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优质稻,确 保优质稻种植面积达 160 万亩以上,产能达到 65 万吨以上。规 范“三区”养殖,做好水库禁投、保护区禁捕等工作,支持发展 养蜂业。抓紧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申报。抓好山桐子 苗木调配、定植。确保出栏 2000 头以上的 56 家规模养猪场正常 运营,新增龟鳖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名特优养殖各 0.5 万 亩。三是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好“厕所革命”收官战,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美丽宜居项目拉练活动。四是 大力策划和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紧盯国家政策支持方向,积极策 划和争取一批农业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五是加快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宋河曹武、孙桥片区、新市杨集等 4 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五)围绕服务业培育抓提升。重点围绕争创服务业集聚示 范区建设,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统筹、分类指导、逐层推进” 的办法,分行业、分层级建立服务业基础信息库、重点项目库、 统计库、行业库等四大信息库。在服务业“四库”基础上,大力 推进网球特色小镇、绿林“一河两岸”、xx 河改造等一批重点服 务业项目建设。以消费拉动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激 励政策,有序组织推动住宿餐饮、商贸零售、住房租赁、旅游景 区、出租车等受影响较大的消费领域企业高效经营。大力发展电 子商务,着力推动一批传统商贸企业向智能化、无人化模式转型 升级,“危中寻机”大力推动线上消费。继续推进物流企业退城 入园,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广 xx 桥米、香菇、板栗 等农产品线上销售模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 端延伸。持续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举办网 球节、观鸟节、桥米文化节、对节白蜡盆景艺术展销节等特色活 动,办好系列群众性体育节会、乡村旅游节会,打造 xx 旅游品 牌。 (六)围绕项目建设抓进度。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实项目前 期。加快项目前期推进工作节奏,明确重点,分类推进。实行联 合办公,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协 调有关部门提高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效率。限时协调解决 征地拆迁、市政配套、要素保障等突出困难和问题,推进一批重 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二是实行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建设。组织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百日攻坚”、三级重点项目提速提效、新开 工项目“比晒亮”、“十四五”项目谋划等四大专项行动,对重大 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分级负责、精准调度,在严格工程质量管理 和严守安全生产底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京京钙业、国宝桥米产 业园、网球特色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 成目标任务。三是利用各方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 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行网上招商,积极推广网上洽 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网上招商方式,主动与世界 500 强企 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知名企业视频连线,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复 工和引进扩大投资。用好用足省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制定招商 引资奖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的奖励力度。力争全年 招商引资签约项目 130 个以上,其中与市政府签约项目 80 个以 上。 (七)围绕营商环境抓优化。一是全力做好精准扶企。全面 落实“一企一策一专班”,以“三千行动”、“暖企行动”为突破 口,建立困难企业帮扶档案,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二是全力推 动政策落地。加大援企稳岗、减税降费、融资等惠企政策宣传力 度,采取送政策上门等办法,提高政策知晓度、落实度,确保企 业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全力优化政务环境。更大力度推进“放管 服”改革,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站办理、 一次办好”,进一步做实网上政务服务,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 料、减时限、减跑动,以优良营商环境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是全力转变工作作风。继续开展重点建设项目评部门、企业评 科(股)长、电视问政活动,充分发挥营商环境 40 个企业观察 点和 20 个企业家观察员作用,加强问题交办整改力度,对合理 化建议督查相关部门落实,切实转变部门工作作风,营造“人人 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