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最新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2018最新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  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是怎么样写的? 小编今天帮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方面的发文模板,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范文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01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我校自觉遵循教育教学教科研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校情学情为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打好励才教科研底色,不断开创励才教科研特色,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 教科研工作措施   1.顶层设计  分层落地   两年来,学校领导全面总结了励才建校以来的教科研工作,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明确提出了以“办关爱师生成长的生态教育”为我校的核心价值追求,并通过省规划办立项课题的校本研究,使这一核心价值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为此,窦爱华校长对课题研究负总责,四位副校长分别负责一个子课题,从生态德育、生态课堂、生态课程、生态管理四个方面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真正让生态教育与全体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融为一体,合为一张皮。 ‎ ‎  2.领导重视  身体力行   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不仅思想上真重视,而且在行动上率先垂范。我校的所有校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都直接主持并亲力亲为省、市级课题研究,学校党政联席会议每学期有4-5次专题研究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推进活动、考核评价、制度建设等。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带头行动,我校所有在岗教师都参与省、市、区课题研究,所研究的课题都来自日常工作中的真题、难题,都直接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   3.思想引领  全员发动   我校坚信抓好教科研是铸师魂、强师能的隐型发动机。我们带领全体教师理直气壮向教科研要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向教科研要减负增效的高升学率,向教研要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幸福指数,向教科研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特色品位。总之,用教科研凝心聚力,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发展的孵化器,教科研工作已成为我校越来越多的教师工作生活的新常态。   4.立足课堂  求真务实 ‎ ‎  教科研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教科研课题的来源在课堂。我校以备课组为单位,不断反思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学科每两周至少开设一节研究课。经过几年来的持续推进,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导学、导悟”为最大公约数的励才课堂教学特色,并将“导学、导悟”与“生态课堂”无缝链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同时,我校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规律,既以最大公约数引领各科学,又为各学科留有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教改更符合实际、更有实效、更具有朝气与活力。   5.课程建设  服务学情   我校的课程建设:依据服务学情,因材施教的理念。遵循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自创性与开放性相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原则。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可纳入国家规定的各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的定位是:对国家规定的各科课程要形成创造性实施的系统的校本资料;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以全体教师开发的微课程为载体的班本课程,及以优学社团为主体的社团系列课程。两年来,我校的课程建设,尤其是优学社团的活动正走出校门,迈上新征程,2016年暑期52位励才优秀学子为期7天的“浙大之旅”受到了出乎预料的好效果。   6.课题研究  抓实抓细 ‎ ‎  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校着力抓细抓实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从组织教师培训学习选题开始,到指导撰写课题申报书及开题报告,组织开题活动,不断关注过程性推进,督查研究资料上传情况,过程性资料不充分,不予中期评估或结题,按时举行中期评估和结题活动,提炼推广研究成果等每个环节。教科处都为教师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同时,我校建立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既有学校层面的课题管理制度,也有各课题组自身的管理制度,确保每项研究内容都有专人按时落实到位。   二、     教科研主要成果()   1.教师发展:两年来我校新增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泰州市特级教研后备人才3名、泰州市卓越教师1名、泰州市名教师2名、泰州市学科带头人2名、泰州市教学能手3名、姜堰区名教师2名、姜堰区学科带头人2名、姜堰区教学能手6名、姜堰区教坛新秀3名,我校教师在国培、省市区各类培训活动中开设讲座和示范课的有43人次。   2.课程建设:两年来,我校孔德龙、肖维松、章林、杨风辉、仇锦华、王荣、李中华、杨建华等主编的校本教材都被评为姜堰区优秀校本教材。我校的班本课程与社团课程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3.论文论著:丁宏兵编著出版的《拔节的声音》一书,受到广大初中生的欢迎,同时被评为泰州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年来,教师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1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8篇,各级获奖论文83篇。 ‎ ‎  4.课题研究:两年来,我校有5个省级课题、6个泰州市级课题、3个姜堰区课题顺利通过结题,并受到专家的好评,其中有5个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有6个课题如期进行了中期评估;新立项并开题的有两上省级课题、9个泰州市级课题。我校现有在研课题共15个,泰州市十三五课题和姜堰区微课题的申报正在进行中。   5.基本功竞赛:两年来,我校有26位教师获省市区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其中张瑛、成玉华、杨更生获姜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特等奖;有30位教师获市区说课、解题、命题等专项技能大赛奖;有119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获奖累计381人。其中,宋子昂同学获“苏教国标杯”江苏省十五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全省第一名);我校女子篮球队获泰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篮球(团体赛)冠军(第一名),我校学生在“初中学生成语大赛”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都获得姜堰区第一名。   三、     教科研工作愿景   在上级教科研部门及专家的引领下,两年来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龙头课题《关爱师生成长的生态教育的校本研究》统领全校教科研,校刊《揽月》创刊号已与读者见面,教研成果日益增多且从有到优,教科研骨干队伍日益壮大,我校的教科研孕育着新的机遇。 ‎ ‎  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校教科研也面临: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急待加强;课题、课堂、课程的深度融合需要提高;生态教育的全面实施才刚刚起步;少数教科研骨干进入“高原状态”等挑战。我们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青年教师师德师能的提升,坚持问题导向,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保持教科研定力,全面加强教科研基础能力建设,开创我校生态教育的新局面。   02   一、工作思路回顾   2014-2015上期,XX校区教科室在市教育局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以及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意见为指导,在“绿润生命、盛及未来”办学理念引领下,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切入点、三项工程、十个载体”的工作思路,树立“六自精神”,坚持“双不越级”原则,突出教科室工作“精细化管理”。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培训主渠道,教研教改展示为教学研究平台,学科名师工程、蓝青工程、教师梯级团队建设工程载体,大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途径,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   (工作思路解读)   围绕一个中心:课堂模式改革   找准两个切入点:学科课型(模式)研究、课堂教学观察 ‎ ‎  实施三项工程:名师工程、蓝青工程、梯级教师团队建设工程   依托十个载体:专家引领、专题培训、教育科研、十课活动、校际互动、读书活动、论坛沙龙、竞赛活动、网络平台、成果展示   二、常规工作介绍   1.教师培训   (1)薄弱教师指导   教科室以“蓝青工程”为重要载体培养年轻教师。本学年,XX校区共有结对教师27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第一,在学期初召开了结对教师工作会,布置好每学期的工作任务,坚持进行月考核,月通报,督促年轻教师及时完成任务。第二,以课堂为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阵地,结对教师全年上公开课70次(调研课、亮相课各27节,考核课16节),课后及时评课议课,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第三,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全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15人次,涵盖中小学语文、数学、艺体、初中政史等学科,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2)教师通式培训   教科室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适时开展教师通式培训活动,把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等知识能力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教师通式培训活动8次(课改示范活动、培训汇报活动)。 ‎ ‎  (3)教师国培   根据国家教师培训工作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远程培训、集中短期示范培训、置换培训、专题培训等活动。到目前为止,组织1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国培”远程培训,6名教师参加“国培”短期集中培训,1名教师参加“国培”置换培训。协助教科所承办了初中物理和小学语文的“国培”短期培训工作。   2.教学研究   教科室坚持以教学研究为专业平台,努力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加强教研组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实践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本学期各教研组开展自主教学研究、专题学习、质量分析等活动10余次,开展校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105节次(青年结对教师70节次,“我的模式我的课”展示课32节次,汇报课等3节次),开展区级及以上优质课、说课、技能展示研讨60节次(小学品德、科学、中小学英语、中小学音乐)。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各教研组初步形成了主题课型教学模式。   3.教学科研 ‎ ‎  进一步规范了各级科研课题管理,突出科研成效;积极开展了围绕课堂模式改革的全员微型课题研究,全校各教研组共有课改微型课题28项;2项课题获得自贡市2014年课题立项;2项课题获得高新区2014年课题立项;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经验论文,参加国家、省、市论文竞赛。一学期来,共推荐61篇教育教学论文、教案、课件参加市级及以上论文竞赛。教学科研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4.科技创新活动   教科室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本学期40人次教师参加科技辅导员培训。初步申报9项科技活动,现已制定活动方案,在认真组织活动后进行市级活动申报。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辅导员科技创新指导能力。   三、特色工作展示   1.提炼主题课型教学模式   主题课型模式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相对形成该课型教学基本的、有效的、科学的、成型的、可推广的教学方式。为此,各教研组在前期主题课型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较为深入的讨论、总结、提炼,形成主题课型教学模式。本学期15个教研组(备课组)开展主题课型教学研究活动,初步提炼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主题课型成果报告29份,多数成果报告总结提炼出了某一主题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基本环节。   2.组织课改培训、外派培训汇报交流 ‎ ‎  针对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科室针对南湖校区主要问题,组织了系列培训活动。开学初,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训专题,分别邀请张XX、梁XX老师做小组建设经验交流,辜XX老师做小组合作学习示范课;组织开展“课改名校课堂模式培训”活动3次(分别观摩XX中学、XX中学、XX28中学);组织外出培训教师汇报培训活动10人次。做到严肃纪律、严密组织、严格要求,有效提高了培训的效益,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课改理念。   四、主要成绩汇报   一学期来,教科室在学校分管校长及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通过教科室的精细管理和务实执行以及各教研组教师的辛勤付出,学校教研师训等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1.打造良好的教研团队,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大部分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发展较好;主题课型模式初步提炼,教师课改意识和能力得以提高,课程改革与实践有序推进。   2.教学科研成绩突出。2个课题获得XX市2014年课题立项,2个课题活动高新区2014年课题立项。61人次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学论文、教案、课件竞赛并获奖。 ‎ ‎  3.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本学期我校教师参加区级以上优质课、教学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8名教师获市一等奖、3名教师获市二等奖、3名教师获市三等奖、9名教师获区一等奖、6名教师获区二等奖。   五、主要问题查找   一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培训者层次不高,视觉不广,对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学校新进教师、新分配大学生培训任务重、培训要求高、管理难度大,教科室在专业发展的指导上不能高效督促,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指导指导、跟踪方式。   三是XX校区教科室刚刚组建,工作人员,尤其是科室负责人对科室工作不熟悉,组织缺乏经验,工作效率较低。   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五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监督落实。   六、下学期工作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XX校区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学校“精细化管理”和“绿色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教研质量,继续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切入点、三项工程、十个载体”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   1、开展好全员读书活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切实把课改标准要求分解到各学科各年级并加以实施。 ‎ ‎  2、以立项课题研究为龙头,做好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尤其以校级微型课题研究为载体,把解决教师教学实际中的问题融入教研教改之中。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3、狠抓教研常规管理不放松,改进检查办法,走进教研组研讨会、走进教师课堂、走进教室、走进学生,力求使认真做好教学教研常规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4、抓好学部之间的衔接,加大对毕业班教学的指导力度,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衔接教育。   5、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形式,继续开展“六课”活动:青年教师“同课异构”优质课竞赛,课改专题教学模式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学部衔接课,青年结对教师考核(展示)课,家长开放课。   6、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切实落实“一帮一”措施。落实对结对帮扶的考核管理。   7、抓好“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及辐射带动,确保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顺利启动及正常开展活动。   8、狠抓教师教育工作,拓宽教师教育的渠道,充分利用学校外派教师培训资源,搞好外派教师回校的“四个一”。   9、抓好“教育云平台”的开发利用,发挥“在线研讨”、“直播课堂”等多形式校本研修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10、丰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