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论文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必须创新,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变“接受式教育”为“创新式教育”,变学生的“适应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那么,作为语文学科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  中外教育专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都将想象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并已通过实践证明。这是因为“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思维或智力,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特点,思维加想象是创造性的两种主要成份”。这个见解是很有见地的。美国心理学家赫奇森也认为创造性思维也应该包括问题解决和想象这两种过程。另外,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创造性人格中,其中第六条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  一、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的可能性 ‎  1、从教材上看,语文学科所选用的课文,是世世代代中国人集体创作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品。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情感的想象力。如《观潮》(小语第十册)中就有这样的描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天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里作者把气势磅礴的钱塘潮比成千军万马、天崩地裂,就是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小学语文中的识字、看图说话、造句、阅读、作文等活动,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极大地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  2、从学生的心理上看,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儿童入学后在教师影响下,想象力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儿童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增多,而且以创造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㈦。低年级学生听了一篇故事,让他们再复述一遍时,他们往往是一字不漏地复述;而中高年级学生,一般能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加进一些新的、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想象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接受思想教育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 ‎  3、从学生的学习上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从基础的语言文字开始。而”思维活动是言语活动的心理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在读写训练中,在训练语言的同时也训练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儿童按教学目的进行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可以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学得生动活泼。‎ ‎  二、培养想象力的要求。‎ ‎  发展自我想象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发展年轻一代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更是每一个人民教师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十三)我们基本上可以按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对儿童的”五大解放“,即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等原则要求去作。‎ ‎  1、鼓励创造性学习,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儿童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儿童都具有对末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传统学习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儿童则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阻碍了其创造性学习。现代教育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强调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对于具体教学而言,就是要使儿童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敢想,包括想象、联想、幻想、甚至”想入非非“,会想(多方面、多角度、独立地等想)。‎ ‎  2、建立新颖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第一位,师生间关系是以教导与服从为特征的,儿童多处在被接受的位置,这样教学中与儿童交流,鼓励儿童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说起。皮格马利学习效应证明了教师对儿童的期待,关注具有激励作用。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采取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的态度。使学生敢问,养成好问的习惯。‎ ‎  3、丰富学生生活,积蓄表象。陶行知先生指出”‎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威力。“一个人想象力发展水平如何是以他记忆表旬储存数量为基础的,有关统计表明中国儿童的创造能力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而源于日常生活的创造设想又居于首位。(十四)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是感知的重要手段;还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浏览、野炊、调查等,孩子只有脑中有更多的表象储存,其想象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  4、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创造想象的动因,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的活动,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十五)。人们在产生想象时,往往产生一定情感,如看到美丽的风景,人心情就会高兴,反之人的情感也会影响想象力,乐观、愉快的情绪常使人想象可喜的情景,”情景交融“、”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境,美好的激情,培养他们具有崇高的情操。‎ ‎  三、凭借形象材料,启发想象,发展思维 ‎  形象直观的材料,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声音、实物模型等材料,借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就是把学生大脑存储的表象加以重新组合的过程 ‎ 。它体现了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程度。这里,选用一些具有新奇特征的内容,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十一),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才能呈现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十二)的活跃神态。‎ ‎  其一,可以凭借插图进行训练。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这些有趣的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中心。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或生动形象地状景,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如《飞夺泸定桥》(第十册)一文中的插图,主要是展现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过程,是对文中的 ”他们带着马刀,背着手榴弹┅┅“这一段描写的形象再现。教学时,可指导他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学生闭上眼睛,一幅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夺桥的战斗场面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看图中红军战士的表情,目光,动作,想象他们此时在想什么,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精神。‎ ‎  其二,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训练。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的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 教学中,可以先准备好这些音响资料,然后播放这些音响,一边听一边想象,让学生说,听了这些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人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用鞭子抽;有的说,我看见小扬科被打得浑身是血,小孩吓得大哭;有的说,小扬科好可怜,打得很重,只有狗为他鸣不平。学生在自己已有的表象的基础上,渗入了自己的情感,重新创造出新的、悲惨的小扬科形象。‎ ‎  四、多渠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别人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者对已经掌握了的许多素材进行创造性的综合,独立地首创出出新的形象。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学生的学习如写作,画图,解数学应用题等没有创造想象的参与也不能完成。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扩写“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同时,还要让学生讲为什么这样想?”原型“是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如《狼和小羊》一课,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扑去以后的结果怎样呢?文章故意留下了悬念,按一般思维习惯,小羊一定会成为狼的腹中之物。但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想入非非“‎ ‎。学生的回答就多了,有的说狼用力过猛,一下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正在这时,来了一位猎人,小羊获救了。又如《狐狸和乌鸦》在讲完课文后,也可设计一项创造想象训练:假如乌鸦又叨着肉落在树上,狐狸碰到后又会说些什么呢?狐狸还能不能骗到肉?如何去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一段小故事。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总之,想象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学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才能探取到智慧的明珠。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企图,都会给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实践是衡量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想象的唯一源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