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XX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进XX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推进 XX 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和基础保障,更是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强富美高”新 XX 的迫切要求。 通过典型调研、专题研讨、分批座谈等形式,我厅全面 调研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 题瓶颈,研究提出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形 成本调研成果。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 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水利工作,带领全省人民坚持 不懈地除水害、兴水利,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 2011 年以来,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我省 各级水利部门转变治水思路,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在水源地达标建设、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太湖水环 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应用,2013 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经国务 院审定为优秀等次。 通过持续推进淮河治理、太湖治理、长江治理、沿海 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建 成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 体系;徐州、苏州等 9 个省辖市列入国家级水生态文明 城市建设试点,并确定高淳等 18 个省级试点,建成“水 美乡镇”60 个、“水美村庄”548 个,省级以上水利风 景区 105 家;全面推进“河长制”和湖泊管理联席会议 制度,完成重点流域性河道遥感及断面监测,开展白马 湖、大纵湖、长荡湖等湖泊退圩还湖,大力开展调水引 流、蓝藻(包括水草)打捞、生态清淤、湖泛治理等太 湖水环境治理措施,连续 7 年顺利实现“两个确保”的 目标;加快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全省 60%的水源地完成 达标建设,80%的市县建成应急备用水源或实现双水源供 水,新一轮农村饮水工程已解决 620 万人口农村饮水安 全问题;先后建成徐州、南京等 7 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 示范区和 11 个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市(县、区),建设 节水型灌区、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水资源利用效 率明显提升。 二、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我省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 境容量有限。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积累下 来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十分复杂,治理工作极其艰巨。 (一)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我省本地水资源人均占 有量仅为全国第 24 位,是全国人均水平的 1/5,世界人 均水平的 1/20。中等干旱年份,全省缺水量为 28.9 亿立 方米,特殊干旱年份,全省缺水 51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 缺水 10.3 亿立方米。沿海地区、淮北地区、丘陵山区的 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二)水污染风险加剧。我省近三分之二的水体劣于 Ⅲ类水;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 50%左右,大部分 湖泊处于中、富营养水平;许多农村河道淤积、水质恶 化情况严重。同时,我省承接上游 200 多平方公里客水 过境,长江干流来水水质已呈逐年下降趋势,时常发生 的突发性水污染污染事件影响水源地安全和正常生产生 活。 (三)水生态退化问题严重。一些地区围湖造地、填 河开发现象普遍。太湖水域已由解放初期的 2500 平方公 里缩小到 2338 平方公里,里下河湖荡面积从解放初期 1 000 多平方公里萎缩到不足 60 平方公里;洪泽湖、骆马 湖等湖泊非法圈圩、采砂现象还未得到根本遏制,许多 城市的小沟小河小塘都被填埋。大部分湖泊存在沼泽化 和富营养化现象,一些河湖生物种群锐减,耐污型种群 逐渐成为优势种,河湖健康生态受到威胁。 (四)水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现状全省万元 GDP 用水量 73.8 立方米,高于发达国家 50 立方米的水平;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0.59,而发达国家为 0.7-0.8;万 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17.4 立方米,发达国家为 7-9 立方 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6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 75% -85%的水平。 (五)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待健全。水生态文明建 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少权威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指 标体系,建设管理也没有具体办法和规定,推进的措施 和抓手还不多,有关指标的刚性约束还不够。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与路径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 实党中央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积 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 村等建设,全力保障“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 文明程度高”的新 XX 建设。 (二)建设目标。到 2020 年,建成有 XX 特色的水生 态文明制度体系,70%以上的市、县(市)建成水生态文 明城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省用水总 量控制在 524 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达到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城乡水资源配置格局得到完善,城乡供水得到 有效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85%以上,县城以上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达标,主要江河湖泊水生态系统 稳定性不断增强,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全面形成具有 X X 特色的水文化体系,率先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省份。 (三)工作路径。 1.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引领,积极践行新时期治 水思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通过强化考 核、论证前置等工作机制,引导各地在城乡规划建设、 水工程建设、水资源调配、河湖管护等工作中,全面融 入水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完善水生态保护法规和规划体 系,使水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水利工作的全过程。 2.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关键,持续强化水 资源 “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 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 理制度。进一步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 制纳污“三条红线”管控,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考核体系,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功 能区管理等制度。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节水 型企业、社区、灌区、学校等各类载体创建,建立水资 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3.以水利工程建设和调度为基础,不断增强水资源和 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联通工程,完善 全省水资源调配和供水工程体系。实现流域互调互济科 学调度,突出区域水系互联互通,适度沟通城市河湖水 系,加快实施区域引排河道治理,持续推进农村河道疏 浚整治。大力推进海绵型城市建设,改进水量水质联合 调度手段,努力构建“格局合理、功能完备,多源互补、 丰枯调剂,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的城乡水系格局。 4.以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水生态保 护和修复。强化水土保持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实施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划定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 实行地下水水位、开采总量双控制度。推进河湖管理与 保护范围确权划界工作,落实水域占补平衡措施。建立 健全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不断完善“河长制”, 继续开展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河湖综合执法,积 极开展退圩还湖工程。 5.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各类载体。 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抓好 9 个国家级和 18 个省级 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大力开展“水美乡村”创建,实 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推进“美丽库 区、幸福家园”建设,努力把移民安置村打造成新农村 建设样板。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和生态清洁小 流域建设。6.以深化水利改革创新为手段,着力构建水 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健全水权 配置体系,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积极培育水市 场,探索水权流转实现形式。落实水资源费调价政策, 收好用足水资源费;大力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 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推动建立重要水源地和 太湖、通榆河、南水北调东线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 补偿机制。 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与指标体系。 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指标纳入生态文明 建设的总体内容进行考核;省水利厅将有关具体工作作 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考核内容。 同时,抓紧制定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水 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村等地方标准。 (二)加大长江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争取国家层面 强化长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抓紧制定出台保护长 江的相应法律,依法规范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各方面 关系,保障长江治理与开发健康有序进行。 (三)加快开展河湖确权划界工作。省政府统筹推进 河湖管理范围的划界确权工作,加强政策指引和工作指 导,建立国土、水利、财政等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 抓紧制定并颁布《XX 省河道管理条例》。 (四)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在省太湖水环 境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态红线保护等专项资金中,划 出一定比例专项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将水生态保护、 水环境治理等工程纳入水利投资范围,并将省级支持比 例从现在 10%提高到 50%左右省级水资源费每年专项安排 1 亿元用于水生态文明建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