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划总结之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计划总结之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

数学计划总结之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 ‎ ‎   一、教材分析 ‎  二年级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上册十一个单元,下册九个单元,具体安排如下:‎ ‎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  上册 ‎  ?认识乘法 ‎  ?乘法口诀(一)‎ ‎  ?认识除法 ‎  ?口诀求商(一)‎ ‎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  ?时、分、秒 ?认识图形 ‎  ?位置和方向 ‎  ?厘米和米 ‎  ?观察物体 ‎  ?统计与可能性 ‎  (方块统计图;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快乐的队日活动 ‎  ?有趣的七巧板 ‎  ?量一量 ‎  ?算“24”点 ‎  ?田园风光 ‎  下册 ‎  ?有余数的除法 ‎  ?认数 ‎  ?加法 ‎  ?减法 ‎  ?乘法 ?分米 和毫米 ‎  ?认识方向 ‎  ?认识角 ?统计(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测定方向 ‎  ?你能跳多远 ‎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以《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教学内容为依据的。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内容。‎ ‎  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能基本掌握百以内的四则计算,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千以内的数和稍复杂的四则计算打下基础。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的三个出发点: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通过教学,学生将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  “乘法”‎ 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  和一年级相比,二年级教材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中安排了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是对上学期认识的平面图形的扩展,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既是认识周围物体的需要,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本单元还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学会感受图形的变换。‎ ‎  “厘米和米”的教学从长度单位开始,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本单元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分米和毫米”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相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十进关系。通过教学既可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面积单位提供支持。‎ ‎  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并学习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初步总结,也是进一步学习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要素确定物体位置的基础。‎ ‎  “认识角”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既可为进一步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作准备,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上册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习用方块图描述数据,为以后学习条形统计图作准备。另一部分是学习“可能性”,初步体验事件的发生有些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册主要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学生巩固对简单统计表和“方块图”的认识,提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增强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  而“解决问题”贯穿于整册教材的各个单元,同时两册教材还结合有关内容安排了七次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点是属于动手操作型的,快乐的队日活动和田园风光是属于情境问题型的。“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侧重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会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过程。‎ ‎  二、教学建议 ‎  1、熟悉教学内容,恰当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 ‎  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降低思维训练水平,又不能沿着物体的边测量,实际上是量线段的长,而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无法借助实例帮随意拔高要求。例如,以前线段是在直线的基础上认识的,由于考虑到量物体的长度一般助学生理解直线的含义,认识直线不仅要观察,还要靠想象,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本册教材只让学生认识线段,而且是采用直观和描述的方式,教学中不要任意拔高要求,使学生在一些测量活动中体验线段的性质。同样,在“位置与方向”中,从现实空间过渡到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地图和平面图上的方向是有规定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规定,还要体会这些规定是合理的。第60页例题以第59页第3题为例,先回想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并记录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中,通过填图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现实空间的方向过渡到平面图上,还能把记忆和辨认现实空间里方向的经验迁移到平面图上。以后出现的平面图上,通常都只用一个朝上的箭头标出北面,其他的方向由学生自己辨认。‎ ‎  2、给予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培养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 ‎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经历“编”和“用”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编口诀前期,教师示范(2、3的口诀);编口诀中期,师生合作(4、5的口诀);编口诀后期,学生自编(6的口诀)编口诀结束,用中巩固。‎ ‎  在教学7、8、9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有2~6的乘法口诀基础,我们应留出空间,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例如,7的乘法口诀可以分以下四个层次进行:(1)拼摆;(2)填表;(3)计算;(4)运用原有编口诀的知识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8和9的乘法口诀,应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生自主编出口诀后,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再填写口诀表。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也要多注意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中提高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 ‎  3、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认真组织学生看、围、搭、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有效的操作活动中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真正达到认识清、体验深的目的,而且培养了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又如,教学“观察物体”时,课前要注意准备充分的观察材料,课上要组织好学生个人、小组的观察活动,指导学生多次观察体验,从而建立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感。‎ ‎  4、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  数与计算的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形成计算准确、方法合理的能力,是计算教学的重点之一。教材在计算教学的设计上,大都呈现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体现了在尊重学生思路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拓展学生思维的编排思想。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为了追求“算法多样化”‎ 而逼学生另辟蹊径,也不要强迫学生必须掌握所有的算法。如果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学生讲述算法时,不停地追问:还有不同的吗?再想想还有不同的吗?“诱导”学生想出一些费时费力的“不同算法”,这实际上是片面地理解教学新理念的做法。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讨论、争辩、应用、体验,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与交流,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自觉构建比较简捷的算法,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感。‎ ‎  在教学中要注意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沟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一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基础开展笔算教学。二是将估算渗透于计算教学中。加强估算是数学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乘法口诀(一)”这一单元的习题中安排了一些估算,例如第19页第3题。由于学生已掌握口算的方法,估算时可能容易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如果只在要求估算的题中进行估算,也许不足于培养估算意识。所以建议应结合乘法意义,掌握估计方法,采用题组训练,提高估计能力。‎ ‎  5、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和对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  现实生活中充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统计不是单纯的计算,也不是为了计算、列表、作图,而主要是培养统计的意识和观念。教学时,要让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在制好方块图后,还要引导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从统计的结果可以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初步培养统计观念。‎ ‎  教学可能性时,应精心组织好摸球游戏、转转盘等活动,让他们直观感受现实世界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6、重视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材把它贯穿全册,一方面设置了情境引入等,另一方面安排了一些用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如教材第2页认识乘法的例“一共有多少台电脑?”等。它们的呈现方式往往是生动有趣的情境图或通过小动物对话给出信息。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些图,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根据问题,寻找有用的信息,或根据呈现的信息,提出问题。(3)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对一些开放性的、呈现信息较多的情境,要鼓励学生仔细看、认真想,提出不同的问题,或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 ‎  此外,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补充身边一些鲜活、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  7、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  在三次动手操作型实践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操作实践过程,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快乐的队日活动和田园风光”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  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科学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  三、教学进度 ‎  上册教学时间大约有95课时,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灵活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适当拓宽知识面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比如:可以双周设计一次数学思维训练、数学读报活动或数学童话故事交流会等等。各单元的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  1 9.1~9.5 期初复习(1) 认识乘法(2)机动(1) 9月1日上课 ‎  2 9.6 ~9.12 认识乘法(2)乘法口诀(2)机动(1)‎ ‎  3 9.13~9.19 乘法口诀(4)机动(1)‎ ‎  4 9.20~9.26 乘法口诀(4) 机动(1)‎ ‎  5 9.27~10.3 认识图形(2)认识除法(1) 国庆节放假 ‎  6 10.4~10.10 认识除法(3)‎ ‎  7 10.11~10.17 认识除法(2)口诀求商(2)机动(1)‎ ‎  8 10.18~10.24 口诀求商(2)厘米和米(2)机动(1)‎ ‎  9 10.25~10.31 厘米和米(3)位置和方向(1)机动(1)‎ ‎  10 11.1~11.7 位置和方向(3)机动(2)‎ ‎  11 11.8~11.14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  12 11.15~11.21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5)‎ ‎  13 11.22~11.28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4)机动(1)‎ ‎  14 11.29~12.5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4)机动(1)‎ ‎  15 12.6~12.12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2)机动(1)‎ ‎  时、分、秒(2)‎ ‎  16 12.13~12.19 时、分、秒(1)观察物体(1)机动(2)‎ ‎  17 12.20~12.26 统计和可能性(4)机动(1)‎ ‎  18 12.27~1.2 期末复习 ⑷‎ ‎  元旦放假 ‎  19 1.3~1.9 期终复习 ⑸‎ ‎  20 1.10~1.16 期终复习 ⑸‎ ‎  21 1.17~1.23 期终复习 ⑸‎ ‎  22 1.24~1.30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  下册教材共安排80课时的教学时间,全学期大约有20%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灵活地安排教学。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练习以及评价学习情况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也可以增加一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的思维训练课,也可适当增加一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等。各单元的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  1 2.25~2.27 期初复习(1) 有余数的除法(1)  2月25日上课 ‎  2 2.28~3.6 有余数的除法(4) 机动(1)3 3.7~3.13 认数 (5)‎ ‎  4 3.14~3.20 认数(4)机动(1)‎ ‎  5 3.21~3.27 分米 和毫米(2)加法(3)‎ ‎  6 3.28~4.3 加法 (5)‎ ‎  7 4.4~4.10 加法 (2)认识方向(3)  清明节放假 ‎  8 4.11~4.17 减法(4) 机动(1)‎ ‎  9 4.18~4.24 减法(3)机动(2)‎ ‎  10 4.25~5.1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  劳动节放假 ‎  11 5.2~5.8 减法(2)认识角(3)‎ ‎  12 5.9~5.15 乘法(4)机动(1)‎ ‎  13 5.16~5.22 乘法(4)机动(1)‎ ‎  14 5.23~5.29 乘法(4)机动(1)‎ ‎  15 5.30~6.5 乘法(4)机动(1)‎ ‎  16 6.6~6.12 统计(2)期末复习(2)‎ ‎  17 6.13~6.19 期末复习(2)期终复习(2) 端午节放假 ‎  18 6.20~6.26 期终复习(5)‎ ‎  19 6.27~7.3 期终考试 期终考试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