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很多的老师其实对于课例研究报告也都是会有一个比较完整计划去进行。这课例研究报告需要的内容其实有很多,准备充足之后,在写完报告也是需要进行一定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秋天是金灿灿的丰收,秋天是沉甸甸的硕果,秋天是让人满载而归的欢笑和欣喜。20XX年10月,在这个秋天,我们几位语文老师开始了课例研究,我们为之奋斗着、努力着、付出着,期待能在课例研究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丰收 题记 研究主题:依托单元要求进行朗读指导 研究课例: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 研究团队:李殿垒 (主持人) 贾 音 (授课人) 刘丽娟 闫丽娟 杨君丽 尹 闪 指导老师:杨红英 王君红 张 博 代超鹏 第一部分确定研究主题和内容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是七岁左右的儿童,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开朗,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模仿性强,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易产生以下三方面问题:1、朗读时没有感情色彩。要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不就是一个调读,没有感情色彩,甚至有的出现拖着嗓子唱读。2、朗读丢字添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的一些长句,容易添字漏字。3、停顿不当。一年级学生朗读一篇文章特别是还没接触的新文章,往往会出现因停顿不当导致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含义。基于此,在与其他老师的讨论之后,我们我们确立了研究的主题:依托单元要求进行朗读指导。同时,我们也选定了授课的课文为一年级上册《秋天》。 接下来,我们很快地成立了自己的课例研究团队,并根据每位老师的特点、特长进行了分工。由李殿垒主任担任本次课例研究的主持人,贾音老师为主讲人,其他老师有负责活动记录的,有负责资料收集整理的,有负责拍照摄像的 至此,我们语文组的本次课例研究拉开了帷幕! 第二部分研究过程 ‎ ‎ (一)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读准一字的变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生活中的观察,总结秋天的特点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 1.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今天呀,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姑娘,她是谁呢?(出示秋姑娘的图片。)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秋姑娘的课文《秋天》 2.板书题目,学生书空 3.齐读题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谜语 2.认读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10个生字 3.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 1.认识自然段 2.自读课文,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3.听录音范读 四、品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引导学生轻声了、子的读法 思考:这一段描写了秋天的什么? 秋天的天气和树叶有什么变化? 2.品读第二自然段 ‎ ‎(1)过渡:除了天气和树叶有变化,还有什么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自读第二自然段) (2)秋天大雁会怎么飞呢?指名学生朗读相应的句子 (3)学习一字的变调 (4)同桌互读,抽读 3.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学到这里,大家觉得秋天美不美呀?秋天可真美啊!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认识感叹号,读好感叹句 (2)男、女竞争读 五、再读课文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全班配乐齐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想一想,在秋天的时候,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变化? 七、课堂检测 1.会认读的生字 2.一字的变调 八、布置作业 1.给家人读《秋天》这篇课文 2.画出你眼中的秋天 【板书设计 秋天 ‎ ‎ 1 天气 树叶 2 天空 大雁 团队研讨: 第一次授课的地点在我们学校一(一)班。观课活动结束后,杨校长、王校长趁热打铁,第一时间组织大家进行评课议课。 杨红英:导课中的谜语去掉,谜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猜出来。在朗读课文时,不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工,让学生自己配合。关于一字变调,学生读准即可,不用做过多的讲解,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时更注重感悟和体验。板书设计时,建议把每段关键词显示出来。 王君红:教师讲课教态很好,亲和力强,但说话语气要有改变,应抑扬顿挫、有高低起伏。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语言变化而感悟教师的指令。让学生自由发言,不要有太多集体读,要有不同形式的读。在教学一字变调时不要姓学生传授学法,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而应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张博:课堂教学应以板块形式呈现,不要进行逐段讲解,建议以导学案的教学设计方式进行教学 ,给人清晰明了的感觉关于细节方面,板书秋的最后一笔应是点,而不是捺。 杨君丽:在对学生进行怎么分自然段的讲解时,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习题中的提示语。 ‎ ‎ 闫丽娟: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注重指导一字变调时,可采用多种形式读。如同桌互读、齐读、指名读等,通过读的多样化,让学生牢固掌握读法。 (二)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及研讨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本次青年教师园丁工程基地研修活动的重要研修理念是让园丁学员以课例为载体,完整亲历从理论学习到行动研究,连环改进的全过程,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而我们作为青年教师园丁工程的学员,在这次研修中有三大目标:第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行动学习、行动研究,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第三就是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即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 独立撰写一个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报告。而我所主要研修的课例是口语交际,在这次研修中,我呈现的课例是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百花园四的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一、研修的目的和意义 ‎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虽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重视这块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一到百花园的地方,除了提醒学生背诵积少成多,其他的内容几乎让学生自己看看就算了。所以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期中期末检测中口语交际部分几乎很难过关,可想而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口语交际教学也成了盲区。 二、研修的方法与过程 在这次研修中,我的主要研修方法是实践、反思、导师引领、自主整改、再次实践;研修过程是:第一步,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也就是第一轮上课,导师们观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反思交流,导师引领,进行细致的评课;第三步,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备课,修改教案和课件;第四步,再次实践,逐步完善,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好第二轮课,再评课总结。 (一)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导师引领 第一轮上课时,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但是自我感觉状态欠佳,课堂调控似乎没有做到很好,效果并不显著。通过导师学员共同评课,总结了一些问题: ‎ ‎1、由于是口语交际活动,学生似乎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我没有在上课前强调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只注重强调说,忽略了听和评; 2、小组合作的时间没有给够,要求没有细化; 3、创设的四个非常好的情境给学生,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尤其是交际表演,全让学生上台,结果演技欠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在写手机短信的环节,没有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导致学生写完后无法判断自己的作品孰优孰劣; 5、拓展环节中关于紧急电话的拨打,没有跟学生强调紧急电话是不能乱打的。 导师们还一针见血地总结出我这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口语交际要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与共,而我只注意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却忽略了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经过第一次教学实践,自己观看了授课光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真倾听了导师们的意见,我着手修改教案和课件,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 ‎1、在上第二轮课的时候,我上课伊始便引导学生注意了一个问题:口语交际活动,说很重要,所以大家要大胆发言;听也很重要,所以大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学会尊重别人;评也很重要,我们在听的时候除了认真,还要细心发现问题,大胆而真诚地说出来。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正确意识,所以课堂纪律非常好,与第一轮课的另外一个班级相比,状态完全不同了,看来,教师的课堂引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完全不能忽视。 2、因为上课开始引导比较到位,我自己本身很投入,所以学生也自然投入。第二轮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我非常惊喜的是:我在巡堂时,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主动向我提问,甚至主动让我参与其中,一反以往老师引导学生乖乖照办的常态,学生的主体性上升到主动性,而老师的主导性变成了学生主动的需求,作为老师,岂不快哉? 3、最重要的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交际训练,我依旧沿用原来第一轮课的情境,但是这一次我亲自上阵,与学生演对手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把前两个情境一一演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没想到学生的评价非常细致,出乎我的意料。后两个情境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表演,他们就能游刃有余了。 4、写手机短信这个环节我在写之前加了一个小小的铺垫,就是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再起来说一说,这样在写手机短信的时候,他们不至于太茫然,写完后我又安排了短信展示,验证了效果。 ‎ ‎5、拓展环节中,对于紧急电话知识的传授,我还是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强化他们的生活常识。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这一点在第一轮课没有体现,第二轮课中,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了随便拨打电话的漫画,还有出示了法律小常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紧急电话的用处和注意事项。 三、研修的总结和体会 这一次研修,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收获颇丰。今后我要让我的教学和研修融为一体,成为我平时的工作常态。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这样的研修活动,在主动参与研修过程中学会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发现问题,多研究问题,多解决问题,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教师发展的趋势。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一、课例的主题:鼓励学生在学文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较之以往的语文改革是一种创新的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它是语文新课标的精髓。 所谓自主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相机诱导,随机点拨(叶圣陶)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涵养(朱熹),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获得知识,丰富感情,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象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要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要让学生自已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教师适时指导、点拨,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如果在教学中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让学生自选: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 ‎ ‎ 三、研究的准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泥姑娘》一课作为实验课,以三(二)班的同学为实验对象,在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悟教材,我还邀请了城关镇张杰萍主任、各学校语文教研员及县教研室张志宇主任多次听课,意在多提宝贵意见。 四、研究的过程: 语言文字是我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和渡口,语文课就是要读书,不读书就无法感悟语言文字,无法理解课文内容,习得读书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默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 学生通过读书,才会发现问题,知道哪些问题已弄懂,哪些问题没弄懂,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强调要让学生多读书。特别是阅读课文,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学效果很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可见,学生是多么需要老师给他们创设这样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泥姑娘》一课既是本着这样的原则,通过充分阅读,深入理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自主解决。 (一) 原形为阶段: 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向他们提问:在刚才学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甲:泥姑娘为什么要救小蜜蜂? 学生乙:一阵狂风把她吹倒了,她为什么还去救? 学生丙:泥姑娘在听到小蜜蜂的求救声后,她是怎么想的? 学生丁:泥姑娘后来怎么样了? 老师讲:同学们提的不错,想没想过自己解决这些疑团?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认真的读课文,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交流哪一个,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之后,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 五分钟后,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评议过程如下: 1、 ‎ 你觉得泥姑娘可爱吗?找出描写泥姑娘外形的词语。你觉得泥姑娘外表怎么样?试读课文,指名读。 2、 泥姑娘从一开始听到小蜜蜂的求救声,你认为她会怎样想?理解谛听。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如果让你赞美一下你会说什么? 3、 泥姑娘为什么要这样做?回顾营救过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气?从哪看出来?泥姑娘怎样做的?勾画描写泥姑娘神态、动作的词语,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指名配乐朗读。 教后反思: 通过第一轮授课,反应出来的问题主要是,课堂上学生问题提的多,而且值得讨论,但是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目的不够明确,即:所提问题没能充分、有效的解决,甚至只解决了其中的比较肤浅的小问题。 在汇报解决问题的情况时,显得较为松散,学生并未就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因此,有点话没能说到点子上,甚至有的较为深入的问题却被忽视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只能就势将学生拉回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二) 新设计阶段: 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向他们提问:在刚才学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把你们小组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 简单问题直接处理,重点问题打到大屏幕上。想没想过自己解决这些疑团?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认真的读课文,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交流哪一个,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之后,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 五分钟后,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评议过程如下: 1、 泥姑娘从一开始听到小蜜蜂的求救声,她会怎样想? 生1:这是谁的声音? 生2:是不是有谁遇到困难了? 生3、呀!是小蜜蜂,他被困在泥里了,我要救他! 2、 泥姑娘身体已经软绵绵了,为什么还要支撑着冲进暴风雨中? 生1:她也进行过思想斗争。 生2:我想到了泥姑娘就小蜜蜂的急切心情。 生3:因为泥姑娘善良、勇敢。 生4:她一心想着救小蜜蜂。 3、 一阵狂风把她刮倒了,她为什么还要挣扎着爬起来? 生1:她遇到困难了,她也想站起来,可她起不来。 生2:泥姑娘的体力已经不行了。 师:在这种情况下,泥姑娘放弃了吗?她怎么做的? 生:挣扎着爬起来。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泥姑娘很善良。 ‎ ‎ 生:她具有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 师:想不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感受一下泥姑娘的美好心灵? 生:一人配乐朗读,一人表演。 教后反思: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不是很深,因此,只要把课文内容夯实一些,议的内容随意一些,即可。在授课时,可以采取这样的程序进行,读一读,议一议:泥姑娘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怎么表现的?然后放手让学生读书,思考,接下来,再让学生提问题、确立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议答过程中形成问题、确立值得讨论的问题,之后再共同解决问题。 (三)新行为阶段: 课前布置预习,上课伊始,先检查预习情况,评选预习先锋,激发读书兴趣。 师:在你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现在允许你们提一提,老师听一听! 师生议答问题:简单问题简单处理。 确立问题:提的好的,指名写在纸上,大屏幕上显示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a、 泥姑娘从一开始听到小蜜蜂的求救声,她会怎样想? ‎ ‎ b、 泥姑娘在救小蜜蜂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认真的读课文,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两个问题,学生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交流哪一个,然后在班内发言。 全班议答: a、泥姑娘从一开始听到小蜜蜂的求救声,她会怎样想? 生1:她非常认真的听。 生2:她怕听不清楚是谁。 生3:她想她一定要去救小蜜蜂! 师: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 生:心地善良 生:心灵美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将泥姑娘的善良表现出来,好不好? b、泥姑娘在救小蜜蜂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1:天气很不好 生2:她还愣了一下。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我还要不要去救他? 师:她身体已经软绵绵的了,说明她的体力已经不行了,可她一心想的是什么? 生:她挣扎着爬起来。 师:你能不能做一个挣扎的动作? ‎ ‎ 师:在这种情况下,泥姑娘放弃了吗?她怎么做的? 师:你觉得泥姑娘后悔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读最后一自然段,谈体会。 师: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受一下泥姑娘的美好心灵?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配乐朗读) 教后反思: 这一轮授课比较成功,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开展得比较扎实,尤其是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问题,而且,学生问题提的很充分,在师生议答过程中自然解决。自主解决问题的部分,真正把读书的权利教给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雏形,在议答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实质,基本上能自主解决。 ‎ ‎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我觉得教师要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