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_ 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之材料 分析题备考指导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材料分析题备考指导 一、材料分析 教 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共有 2 道,每题 20 分,总分 40 分, 占总卷面的的近 1/3。也是难度较为大的一道题目。具有以下特点: 材料涉及广泛,答题知识点不明确,考查方式灵活。主要考察学生 对综合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因此,需要大家对于所学知识点能够熟 练运用。 二、作答策略 1、根据最近几年的材料分析发现,材料主要分 为三大类型“社会现象类”、“教学实施类”和”班级管理类”: 社会现象类:材料涉及广泛,答题范围不明确,主要包括当今社会 一些主流的教育观点,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因 此,可以联想新课改相关知识。 教学实施类:材料主要设计具体的教学实施以及评价,主要考 察教师基本的授课能力。因此,在回答时可以联想教学的规律、原 则、方法以及组织实施。 班级管理类:材料主要涉及突发事情的处理,主要考察教师随 机应变得能力。因此,教师应具备课堂管理的基本常识。 2、从具体的问法的角度可以分为三大类“怎么看”、“是什么” 和“怎么办”: “怎么看”一般显著的标志是“评析”、“看法”、“启示”、 “理解”等。这类题目需要首先表明自己正确的态度,其次需要联 系正确的教育理论给出理由。 “是什么”一般显著的标志是“有那些”,“是什么”等或者 简述教科书上的某个原理等。这类题目相对简单,主要考察记忆和 正确定位能力。在回答时需要审清楚题目,如需要结合材料时,要 紧密联系材料回答相应的理论。 “怎么办”显著性标志词“如何应对”、“如何做”。这类题 目一般需要明确的主体,从思想、制度、行为等角度;如无明确的主 体,在回答时尽可能从多主体角度回答,如教师、学生、学校、家 庭和社会等。 3、注意书写的作答规范要求:观点明确、分条列点、条例清晰、 字迹工整。 三、真题分析 【2015 上小学】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 一副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 画的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而感 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 成为美术家呢。”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可是这节课不是美 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沈老师正要去擦, 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抢 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多年以后,一副赞美老师, 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 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 问题: (1) 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10 分) (2)谈谈教师在处 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10 分) 此题属于班级管理类, 第一题的答题角度为“怎么看”,第二题的答题角度为“怎么办” 主要考察班主任对于班级突事情的处理能力。 【参考答案】 (1)沈老师的处理方式很恰当,值得称赞。 第一、沈老师做到了长善救失。虽然是学生的恶作剧,但是沈 老师还是能看到学生的山观点,并进行了赞扬,同时也使学生认识 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教师运用了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对教师的启发表 明,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期待,并能鼓励指导学生,学生就会取得很 大的成就。 第三、教师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从思想品德方面 给与学生一定的启发,能够做到学生的自我感悟。 (2)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策略,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 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模拟题一: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1)材料中的 老师存在哪些问题?(注意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角度考虑,专业理念、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否存在问题) 专业理念与职业道德:从教师 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 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 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体现对“学生 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体现 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终身学习等。 专业知识:从小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以及小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即“一般教育知识”、 “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在学科知识 方面,小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 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 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 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 法与策略”等,是要求小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 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 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 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 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 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一是教学能力,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涉及教学的 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 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因为 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 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 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 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从这些方面加深对教师这个职业 的认识,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一定要通过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提 高而不断进步。这是我参加国培学得到的最大收获。 (2)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终身学习、 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 教师成长记录袋…… 模拟题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 培养 (1)甲同学、乙同学的表现分别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哪个特 征?(注意区分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创新性,并说明理由) 1、流畅性:我们在发散思维时,一直联想下去,比如可以从“天 空”,可以一直不停联想到很多的事物。 2、变通性:思维在发 散方向所表现出的灵活变化,比如在做证明题时,当顺着很难做下 去的时候,会用反证法来说明是错的,从而完成证明。 3、独创 性:思维创造独特,新颖的程度,比如申请专利,完成发明创造都 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4、灵感性:即思维在时间上以一种突然 降临的情景标志是某个突破的到来,表现一个非逻辑性的品质。比 如牛顿在被苹果砸中之后,来了灵感,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到 地上,而不是天上,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5、变化性:无 论新意还是差异都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来实现,旧的东西需要通过 改变来变成新的。不能一直停留在旧思维的约束下,客服传统思维 定式。 6、联动性:思维结构灵活多变,思路及时转换变通的品 质。比如在高中时遇到立体几何问题,老师常常要求我们用两种方 法解题,“几何法”,“代数法”。在练习时作业时我常常先使用 几何法,再用代数法,这可以发散了我的解题思维,当一种方法行 不通时,换另一种方法。 (2)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具体有:①创设宽松的心理 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具体有: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 对答错问题的心理恐惧;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 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具体有:① 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模拟题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甲同学、乙同学的表现分 别是缺失了哪种需要?(注意区分五种需要层次,说明理由) 1、生理 需求,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 求; 4、自尊需求,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知的需求,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 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 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2)教师应该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本着缺什 么补什么的原则) 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切入点,逐步落实课程 总体目标对学生发展的外在需求。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 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可以分为情感上的需求和认知方面的需求。教 师要依据学生调研的结果,要在分析课标、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 进行教材分析,有选择地利用教材的部分内容,按照学生在已有经 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基础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教学目 标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产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需求有本质的与非本质、深层与浅层次之分,关注学生 的需求,首要的是要关注那些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深 层次、本质的需求。要把握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课程观、 教学法和教材观。 模拟题四:气质类型特点+培养 (1)甲乙丙丁四人的气质类型分 别是什么?(注意区分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 型特点) 多血质型:多血质类型的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情感的发 生迅速而易变,思维语言迅速而敏捷、活泼好动.在情绪反应上表现 为快而多变,但不强烈,情感体验不深,但很敏感.在行为方面表现为 活泼好动、机敏、爱参加各种活动,但常常有始无终.该类型的人适 应性强、善于交际,待人热情,学习上领会问题快.但也表现出、轻率、 不忠诚等.该类型的人要注意在刻苦钻研、有始有终、严格要求等方 面的心理修养。 粘液质型:粘液质类型的特征是:性情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 弱,不外露、动作迟缓、易抑制、沉默寡言.该类型的人在情绪方面 表现为沉着、平静、迟缓、心境平稳、不易激动,很少发脾气、情感 很少外露.在行为方面表现为沉默寡言、面部表情单一,胸怀宽广,不 计小事,能委曲求全,自制力强,活动中表现为有条有理、深思熟虑、 坚韧不拔.这种人容易形成勤勉、实事求是的精神,坚韧性等特征,但 也可能发展如萎靡、迟钝、消极、怠惰等不良品质. 抑郁质型:抑 郁质类型的特征:性情脆弱、情感发生缓慢而持久,动作迟钝、柔弱 易倦.具有这种类型特征的人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情感不易老化,比较 平静,不易动情.情感脆弱、易神经过敏,容易变得孤僻.在行为方面 表现为动作迟缓.胆小、不喜欢抛头露面,反应迟钝.这种人易形成伤 感、沮丧、由于、深沉、悲观等不良心理特征。 胆汁质型:胆汁质类型的特征是:好冲动、情感发生快、强烈 而持久,动作迅速而强烈,对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反应速度快,但不 灵活.具有这种类型特征的人,在情绪反应上易受感动,情感一旦发生 就很强烈,久久不能平静,易同人们发脾气,性情暴躁、易怒,情绪不 能自制.在行为方面的表现: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创新精神、工作 积极,遇到困难时能以极大毅力去克服困难.胆汁质的优点是有毅力、 积极热情、有独创型.不良表现是缺乏自制性、粗暴和急躁、易生气、 易激动.这类型的人要注意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 (2)针对每种气质类型特点,老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抓住四种 气质类型的缺点进行扬长避短) 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 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橇, 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其次,教师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 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第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 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最后,还应当指出,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 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 要意义。 模拟题五:影响身心发展因素+每个因素的地位 (1)试分析材料 中影响甲同学身心的因素有哪些?(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 观能动性。阐述每种因素的地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遗传素质: 就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牮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 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 前提; 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 能;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它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 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①环境使遗传提供 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③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3、学校教育:①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第三,学校教育能 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②学校教育在人的身 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 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三,学 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主观能动性:是指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 愿和思想,主动自觉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 的特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是 创造性。例如,“出淤泥而不染”。 模拟题六: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1)用德育的相关理论评析材料 中老师的做法或评析老师使用了哪一个德育原则/方法 (2)某一德育 原则或德育方法的贯彻要求。 德育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 道,分清是非,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 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它是老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 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 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 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 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 品德反省,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 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 比和操行评定。 模拟题七: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方法 (1)请评析材料中老师 的处理方法(结合材料应对班级突发事件采取的原则+方法) (2)试说 明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的注意事项。 见上述真题 模拟题八: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1)分析某 同学存在的问题(根据材料从学习上、思想品德上、心理变化上进行 分析) 1、“恐惧”心理。2、“自卑”心理 3、“应付”心理 4、 “逆反”心理 5、“矛盾”心理 6、“厌学”心理 (2)老师应该如何 进行教育(后进生教育) 1、关爱学生的原则。 爱是对待后进生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爱的基 本需要,由于差生往往受到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压力,有强 烈的自卑感,所以后进生更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爱,只有爱才能使 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要主动接近后进生,与他们建立 感情,不要对他们有任何偏见,更要注意仔细观察后进生一点一滴 的进步,给予适当、及时地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 进步。即使他们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也要和蔼地对待、耐心地 教育、诚心地帮助。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必能引起他们感情上的 共鸣,从内心产生克服错误的强烈愿望和力量。我在班主任工作中, 将爱的天平倾向于后进生,起到了很好的转化效果。 2、平等尊重的原则。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可 能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后进生在感情上 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行动上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因此,尊重 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条件。我在做后进生差生思想工作时, 要他们懂得“不尊重他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尊”; 教育其他学生时,则要求他们以团结为重,给有缺点和犯过错误的 学生改错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消除后进生的对抗心理,又可使差 生乐于接受教育,从而获得改错的勇气和力量。在行动上,我积极 地 把一些他们感兴趣、力所能及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完成,通过这些 活动磨炼他们的意志。 3、自我教育的原则。 除了爱心、尊重、信任外,启发自我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指出:“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 一种真正的教育。”如果能帮助后进生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激起 他们对自己价值的正确认识,那么转化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动力。我 是通过“查一查,找缺点; 想一想,找优点; 比一比,找差距”的方法,让后进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寻找差距, 培养差生自省、自律、自强的意识。 模拟题九: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1)用教学的相关理论评析材料 中老师的做法或评析老师使用了哪一个教学原则/方法 (2)某一教学 原则或教学方法的贯彻要求。 教学原则: 1、教学整体性原则 它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教 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是完整的,全面的, 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 二是指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 的一个完整系统。 2、启发创造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 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 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 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3、理论联系实际原 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 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 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 4、有序性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 辑结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开展和进行,以 期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 健康发展。 5、师生协同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 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 之中。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6、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 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和方法,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 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 7、积累与熟练原则 这一教学 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广博、深厚和 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对 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够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8、反馈调节原 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从教和学的活动 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并能够及时有 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 量的目的。 9、教学最优化原则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 要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的 教学,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 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 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 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 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 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 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 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 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 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 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 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 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 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 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 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 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 和系统的知识。 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 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 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 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确 2、现象要明 显且容易观察 3、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4、 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 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 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 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 占重要地位。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 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6、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 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 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 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 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参观教学法 主要应用于各种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的工作程序、后代选择方法和最 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 7、自主学习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 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 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 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自主学习法主要 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如项目教学未涉及的小作物具体的育 种方法和特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论文的形式并撰写学习小 论文,交由老师评价。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写作能 力 模拟题十:学习动机种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 分析甲同 学、乙同学都是哪种学习动机(区分动机种类,并说明理由) 1、高 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 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 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例如,大学生勤奋、努力学习各门 功课,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当前要打好基础,掌握科学知识。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 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例如,有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个 人的名誉与出路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 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 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 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成功的愿望、对某 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 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 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个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很好,这是因为任课教师讲得很生动, 使枯燥的数字变成了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容易理解与记忆,因此, 学生在课后认真预习和复习,取得了好成绩。但这个学生对数学的 兴趣并没有保持下去,因为换了任课教师,而这位教师讲得比较死 板、乏味,学生觉得没意思,因此不怎么用心,成绩自然下降了。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例如,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 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那些高尚 的、正确的间接性动机的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 习并取得好成绩。而那些为父母、教师的期望或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地位的动机作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比较差,容易受到情境因素 的冲击。例如,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是常事,但受低级的、错误 的间接性动机支配的学生在这种时候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缺乏克服 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常常半途而废。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 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 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学习。外部动机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 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 免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 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 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 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 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2)教师如何激发或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学习目的教 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 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 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体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己 的智力、才能是未来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领,才能确立远大的、 高尚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强烈的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 相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为读书是为了应付父母、教师的 “差使”,上课是混日子,常常是学生学习被动、落后的主要原因。 因此,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注重根据学科的性质、 知识的特点、教学形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 进行理想教育、目标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2、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对知识 的热烈探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强烈的 求知欲是学习正确的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通常每一个学生都有求 知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 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准确阐述知 识的意义和价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有 效途径之一。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 把学生学习中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一般来说, 问题应具备一定难度的,对学生来讲,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 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的,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那些 “高而可攀、跳起来答”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 学习的兴趣,燃起追根究底对知识追求的热情,进而形成稳定持久 的学习动机。 4、适当地组织竞赛,激发学习的外在动机 表现自我、张扬个 性是现代青少年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竞赛正是充分利用青少年这 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外在动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组织 得好的竞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的需 要发展得更为强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进取,勇于探索,团 结合作等优秀的思想品质; 不仅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各种内在动 机,合力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完美发展。 5、客观公正的教学评 价,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正确客观的评价信 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它评价要关注 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 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无论采用何种主体、 何种方式,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习发展为目的,这样才能 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