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八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八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学案

专题十八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查漏补缺·对接高考]           排查核心知识 挖掘命题规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 ‎[储知识·要点回扣]‎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2.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思维深化——做一做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的常见角度与方法:‎ ‎(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如探究SO2具有________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通过KMnO4溶液____________来说明。‎ ‎(2)物质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如探究Fe3+的氧化性强于I2时,可利用FeCl3与KI淀粉溶液反应,通过溶液____________来说明Fe3+的氧化性大于I2。‎ ‎(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 ‎(4)电解质强弱的判断。如探究一元酸HA是弱酸的方法是常温下配制________的溶液,测pH,若pH>7,则说明HA为弱酸。‎ ‎(5)物质酸性强弱的判断。如探究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原理,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来判断。‎ 答案:(1)还原性 褪色 (2)变蓝色 ‎(4)NaA (5)相对强的酸制备相对弱的酸 ‎[探高考·真题鉴赏]‎ ‎1.(2018·全国高考卷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 0 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Fe3+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溶液发生颜色变化,B正确。NaOH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A错误。H2最后通过KMnO4溶液,H2中含有水蒸气,C错误。NaHSO3与双氧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答案:B ‎2.(2018·全国高考卷Ⅰ)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给信息,(CH3COO)2Cr·2H2O在气体分析中用作O2吸收剂,说明Cr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O2氧化,故所用蒸馏水需经煮沸除去其中的O2,以免影响(CH3COO)2Cr·2H2O的制备。由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a为分液(或滴液)漏斗。‎ ‎(2)①Zn将Cr3+还原为Cr2+,离子方程式为Zn+2Cr3+===Zn2++2Cr2+。②Zn+2H+===Zn2++H2↑,H2起到排除c中空气的作用,以防Cr2+被氧化。‎ ‎(3)过量的Zn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H2,使装置c中压强增大,关闭K1和K2,打开K3时,溶液被压入装置d。由题给信息知,(CH3COO)2Cr·2H2O难溶于冷水,因此应用冰浴冷却,以便于(CH3COO)2Cr·2H2O析出,再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即可。‎ ‎(4)装置d的缺点是该装置与大气直接相通,空气中的O2易将(CH3COO)2Cr·2H2O氧化。‎ 答案:(1)去除水中溶解氧 分液(或滴液)漏斗 ‎(2)①Zn+2Cr3+===Zn2++2Cr2+ ②排除c中空气 (3)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冰浴)冷却 过滤 (4)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3.(2017·全国高考卷Ⅰ)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导管a与大气相通,其作用是避免烧瓶内气压过大,发生危险。(2)加热液体时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和球形冷凝管等,要指明。(3)停止加热,瓶内水蒸气冷凝,气体压强减小,会引起g中液体倒吸入c中,利用蒸馏水倒吸来洗涤仪器e、f。(4)①止水夹k3处可能漏气,导致测定的N元素质量分数偏低,故d中保留少量水起液封作用,防止氨气逸出。②e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需要加热,使氨气全部逸出。“中空双层玻璃瓶”考生比较陌生,可以联想平时生活中保温玻璃瓶来分析问题。‎ 答案:(1)避免b中压强过大 (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3)c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 ‎(4)①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②NH+OH-NH3↑+H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研考纲·聚焦素养]‎ 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3.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设计实验方案;(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核心素养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探究反应规律,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科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作用。‎ ‎[题型突破·通法悟道]              摆题型示例 巧取应考宝典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5页 题型一 探究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研——题型探究]‎ ‎►角度一 物质性质验证类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__。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结合题中信息“草酸晶体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再根据实验装置图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可推知,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物为CO2、CO、H2O;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易挥发,导致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草酸,草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草酸钙而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B装置温度较低,有冷凝作用,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2)由装置A、B出来的气体含有CO2、CO,容易想到用灼热CuO(或Fe2O3)来氧化CO,进而检验其产物CO2,但要注意到原产物中有CO2,故要设计除去CO2和验证CO2除尽的环节。最终确认连接顺序F(除CO2)、D(验证CO2被除尽)、G(‎ 干燥)、H(氧化CO)、D(通过验证CO2来证明CO的存在)、I(尾气处理,CO有毒);H中需装CuO(或Fe2O3)。(3)①利用强酸制取弱酸原理进行验证。②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进行验证。‎ 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气体等),避免草酸气体进入装置C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2)①F、D、G、H、D、I CuO(或Fe2O3) ②H中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或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其后的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两倍 ‎[题型建模] 验证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性质推测→实验验证→结论。图示如下:‎ ‎►角度二 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 ‎ Ⅰ.AgNO3的氧化性 ‎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 ‎____①____ ‎ 存在Fe3+‎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②____,振荡 ‎ ‎____③____ ‎ 存在Fe2+‎ 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e2+和Fe3+。 ‎ Ⅱ. AgNO3的热稳定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a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黑色固体不溶解 b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________(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的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________。‎ 解析:Ⅱ.(4)已知条件中Ag2O可溶于氨水,因此实验a加入足量氨水,黑色固体不溶解,说明黑色固体为Ag单质;而实验b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由于两种固体均能够溶于稀硝酸,因此固体溶解并产生气体的现象只能说明含有Ag单质,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Ag2O,因此不能确定固体成分的实验是b。由上述几种实验结果分析可得硝酸银受热分解的产物为Ag、NO2、O2。‎ 答案:(1)①溶液呈血红色 ②K3[Fe(CN)6]溶液 ③产生蓝色沉淀 (2)防倒吸 (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无色气体为O2 (4)b Ag、NO2、O2‎ ‎[题型建模] 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角度三 物质性质猜想类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3.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 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1 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________‎ 假设一成立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1 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________‎ ‎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1中溶液和实验2中溶液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含有Cl-,一个含有NO,故可通过实验1未生成白色沉淀,而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来证明假设一正确。‎ ‎(2)SO2溶于水得到中强酸H2SO3,故使得实验1中溶液的pH减小;在实验2中,NO将SO2氧化成SO,自身被还原为NO,同时有H+生成,故V1时,实验2中溶液的pH小于实验1中溶液的pH。‎ ‎(3)在验证假设二时,应使用不含NO的钡盐,如BaCl2,可以在含有O2的BaCl2溶液中缓慢通入SO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假设二成立。‎ ‎(4)O2和KNO3分别与H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2H2SO3===2H2SO4、2KNO3+3H2SO3===K2SO4+2NO↑+2H2SO4+H2O(或2KNO3+H2SO3===K2SO4+2NO2↑+H2O),故被O2氧化后溶液的pH小。‎ 答案:(1)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 ‎(2)SO2溶于水后生成 H2SO3 3SO2+2NO+2H2O===3SO+4H++2NO ‎(3)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 mL 0.1 mol·L-1 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实验2:将纯净的SO2缓慢通入未经脱O2处理的25 mL 0.1 mol·L-1 BaCl2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表明假设二成立,否则不成立 ‎(4)小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于后者 ‎[题型建模] ‎ ‎1.猜想性实验方案的设计 这类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提出若干假设(猜想部分),另一部分是对其中的某种假设做出验证(实验设计部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科学探究→得出结论”四个步骤,一般情况下提出问题主要由试题本身在题干中提出,而“猜想假设→科学探究→得出结论”三个步骤是作答的关键所在。‎ ‎2.探究实验方案的评价 ‎(1)对实验用品选择的评价 包括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等。仪器的选择包括发生装置(几种基本类型)、净化装置(除杂质的试剂与顺序)、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的选择;药品的选择包括种类、浓度、物质状态等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包括仪器的先后顺序、导管接口的连接方式等的选择。‎ ‎(2)对不同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3)最佳方案的选用 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应分析各方案的优劣并选出其中最佳的一个。所谓最佳,无非是装置最简单、药品容易取得且价格低廉、原料利用率高、现象明显、无干扰物质以及无污染等。‎ ‎[练——即学即用]‎ ‎1.(2018·石家庄模拟)AgNO3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其性质。‎ Ⅰ.AgNO3的热稳定性 AgNO3受热易分解。用如图装置加热AgNO3固体,试管内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在末端导管口可收集到无色气体a。‎ ‎(1)已知B中只生成一种盐,据此判断Ag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从安全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缺陷,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 Ⅱ.AgNO3与盐溶液的反应 ‎(3)甲同学认为试管②中产生银镜是Fe2+所致,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要判断该观点正确,需增加如下实验:取2 mL 0.5 mol·L-1 AgNO3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若只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甲同学观点正确。‎ ‎(4)已知:AgSCN为白色沉淀。试管③中红色褪去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 ‎(5)设计实验证明Ksp(AgI)<Ksp(AgSC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选试剂:0.1 mol·L-1 AgNO3溶液、0.1 mol·L-1KI溶液、0.1 mol·L-1 KSCN溶液)‎ 解析:(1)AgNO3加热分解生成Ag、O2以及NO2气体,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AgNO32Ag+2NO2↑ +O2↑。(2)该实验装置用NaOH溶液吸收NO2气体,由于NO2易溶于水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需要在A、B装置之间添加一个防倒吸的安全瓶。(3)若产生银镜是Fe2+所致,则说明Fe2+将Ag+还原为Ag,其离子方程式为:Ag++Fe2+===Ag↓+Fe3+。要验证Fe2+将Ag+还原为Ag,还需增加对照实验。(5)证明Ksp(AgI)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