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 对一些基础性的数 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 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 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 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 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 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 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 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 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 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 是计算的教学内容, 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当前的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 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 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 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 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不再出现文 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 教学的重要环节。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 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 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 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 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 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 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只是在适当的时候, 让学生通过小组 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 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 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 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 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只有 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所以, 应该把计 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 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 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 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 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 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 仍然与前 几册教材一样, 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 将计算教学与解 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 和作用。 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 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估算的学习对培养 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 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 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 “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 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 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 这些概念, 如长度、 质量、时间, 都比较抽象, 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 与人们的生活、 生产有着十分密 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 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 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 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 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 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 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二 班级情况分析: 三班有学生 44 人,其中男生有 24 人,女生有 20 人;三班有学 生 39 人,其中男生 20 人,女生 19 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 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 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 对学习 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 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 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 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 我应该 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 并逐步引导 的思维的乐趣、 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 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 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 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 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 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笔算,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正方形,分 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 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 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 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四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 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 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 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 =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 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 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 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 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 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 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和类比。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 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 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 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 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 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 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 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 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 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 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 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